【内容提要】
文化交流有兩種形式,一個是輸出的,一個是進來的。敦煌是進來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國家文化。都到過敦煌。佛教從國外進來,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敦煌裏邊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國吸收外來文化的最後一站。再往下就没了。吐火羅語的《彌勒會見記》劇本,是不是也算國學?當然算。因爲吐火羅文最早是在中國新疆發現的。吐火羅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語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另外,很多人以爲國學就是漢族文化。我説中國文化,中國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國文化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造的,這五十六個民族創造的文化都屬於國學的範圍。而且後來融入到中國文化的外來文化,也都屬於國學的範圍。我們現在的國學研究還很粗糙,很多應該包括的内容還没有挖掘出來。歷史不斷發展,不斷地融入,這是没有時間界限的。儒家、道家是傳統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是不對的。
【作者簡介】
季羡林生於1911年8月6日,山東臨清市人。1930年入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專修德言語,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和德文、法文、英文、俄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現代語文。在哥廷根科學院院報上發表論文多篇。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爲北大教授,並創辦東語系,進行東方學研究。1956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後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糖史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福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近年擔任《儒藏》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的首席顧問。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季羡林文集》。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雜文作品。
【目錄】
中國文化是五十六個民族創造的文化(代前言)
第一章 國學漫談
國學漫談
21世紀國學研究瞻望
對國學研究的幾點看法
略説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
中國文化的内涵
從宏觀上看中國文化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天人合一”新解
關於“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國外中國學研究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精華與糟粕
饒宗頤先生的爲人與爲學
第二章 國學細述
漫談倫理道德
談孝
老子在歐洲
思想家與哲學家
關於神韵(節選)
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
中國古史應當重寫
建議重寫《中國通史》
歷史研究斷想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
我最喜愛的書
漫談古書今譯
中國姓氏文化
漫談中國散文
漫談竹枝詞
成語和典故
論書院
從太學到北大
《文韜武略寶典——<論語>與<孫子兵法>》序
含英咀華古爲今用——就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答記者問
《儒林外史》取材的來源
第三章 佛教與中國文化
研究中國文化應該把宗教考慮進來
佛教的傳人中國——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吸收
佛教教義的發展與宗派的形成
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係
唐初統治者對宗教的態度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産物
佛教對於宋代理學影響之例
關於中國彌勒信仰的幾點感想
《列子》與佛典——對於《列子》成書時代和著者的一個推測
《西遊記》與《羅摩衍那》——讀書札記
後記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