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他山觀書 >> 詳細内容

蒙古史詩從程式到隱喻

作 者:斯欽巴圖
ISBN號:7105079118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版 次:2006-11-1
定 價:25元
【内容提要】
  《蒙古史詩:從程式到隱喻》,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蒙古史詩的文本構成與隱喻意義。從程式到隱喻,是動態的,是蒙古史詩文本在與文化語境的互動中產生並獲得意義的過程,包括三個層面:文本、意義、語境,三者缺一不可。文本是意義的載體,有它自己的構成機制,但它的意義是語境所規定的。不僅如此,就連藝人對文本構成機制的運用,也受制于傳統語境的約束。因此,本課題研究將蒙古史詩文本放在它賴以產生和傳承的傳統文化背景中,從傳統的角度審視文本,揭示其創作和傳承上的程式化運作機制,以及它在與傳統文化每根神經的緊密聯繫中獲得多重意義的過程;從文本的角度反觀語境,闡釋和印證傳統對蒙古史詩創作、表演、  接受各個環節的深層約束力,揭示圍繞史詩表演形成的史詩文化語境之存在意義。      本書的最後,把作者從田野調查中獲得的一部與《格斯爾》史詩融為一體的關於成吉思汗的史詩性作品作為引子,把一部具有清楚的歷史事實依據、具有鮮明的史詩特徵的蒙古衛拉特口頭敍事所保存的800年歷史記憶,同8 00年前的蒙古歷史文獻記載和400年前的蒙古歷史文獻記載以及圖瓦人的一部口頭史詩進行比較,確認了它基於歷史事實被創作,在流傳過程中為蒙古歷代歷史文獻提供史料依據和敍述模式,同時保持各地各民族中的口頭流傳狀況的過程。在比較中,還發現了不同文本為保持歷史記憶所做的種種努力,而這種努力集中體現在對核心情節的處理上。從這一點上,我們卻發現了蒙古史詩傳統語境之真實意趣。這是對蒙古史詩與蒙古歷史文獻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就這種研究來講,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作者簡介】
  斯欽巴圖,蒙古族,1963年10月生,內蒙古巴林右旗人。1985年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在中央民族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1995年在新疆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1995—199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獲文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工作。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江格爾與蒙古族宗教文化》(1999)。2000年,榮獲第二屆“胡繩青年學術獎”——文學獎。

【目錄】

緒論
 一、本書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樣例的選定
 三、研究方法的思考
 四、相關成果的評述
第一章 新疆衛拉特史詩和青海衛拉特史詩
 一、中國衛拉特體系史詩中心
 二、新疆衛拉特“江格爾”演唱傳統.
 三、青海衛拉特“圖吉”演唱傳統
第二章 《那仁汗克布恩》史詩人物名稱比較
 一、史詩《那仁汗克布恩》的故事
 二、《那仁汗克布恩》史詩的六個文本
 三、《那仁汗克布恩》人物名稱比較
 四、人物名稱固定形容詞的比較
第三章 《那仁汗克布恩》史詩主題比較
 一、關於主題
 二、主題與母題
 三、《那仁汗克布恩》主題序列
 四、主題的構築
 五、主題構成經驗
第四章 《那仁汗克布恩》史詩程式比較
 一、兩種觀點
 二、蒙古史詩無“程式”說批判一
 三、詞語程式的特點
 四、程式運用的啟示
第五章 文本與語境:來自傳統深處的約束
 一、史詩藝人及其學藝過程
 二、關於史詩演唱的神話傳說
 三、關於史詩演唱的各種禁忌
 四、信仰主旨與藝人演唱實踐之間
 五、傳統對史詩創作的判別
第六章 《那仁汗克布恩》史詩隱喻結構
 一、隱喻與史詩隱喻
 二、蒙古史詩母題隱喻
 三、母題隱喻構築的《那仁汗克布恩》隱喻結構
 四、《那仁汗克布恩》史詩的神話隱喻
 五、《那仁汗克布恩》史詩的人名隱喻
第七章 蒙古史詩傳統與蒙古歷史文獻
 一、關於成吉思汗征服唐兀惕史事的四種文本比較
 二、蒙古歷史文獻不同史料來源與口頭敍事不同異文
附錄:《那仁汗克布恩》史詩母題分析
參考書目
後記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