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今天的北京是由歷史的北京走過來的。當我們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北京歡欣不已的時候,往往又會回首低徊,幽幽地懷戀北京的往日……
是的,北京的昨天,老北京,是我們不該忘懷的。那裏有我們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傳統,無盡的情思。當此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正展開胸懷擁抱全世界的時候,歷史上的北京,更是我們中國人和國際友人眾所矚目。
《“北京通”叢書》由《老舍講北京》、《金受申講北京》、《張中行講北京》、《候仁之講北京》、《朱家溍講北京》、《劉葉秋講北京》、《鄧雲鄉講北京》、《趙洛講北京》、《葉祖孚講北京》九本組成,九位作者,由老舍到葉祖孚,都是研究北京的大家,卓有成效的文史通才。他們作為“過來人”,敍說北京的史地,描述北京的風情,記錄北京的民俗……自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作者簡介】
朱家溍(1914-),字季黃,筆名貞吉,浙江蕭山人,1914年8月1日生。文物專家、明清史及戲曲研究專家。
朱家溍是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前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朱文鈞之子,幼承家學,1941年畢業于輔仁大學國文系,獲文學士學位。後曾任重慶文化驛站管理處總幹事、國民政府糧食部專員。1943年被調入故宮博物院重慶院部,參與是年在重慶中央圖書館舉行的故宮文物展覽的籌辦佈置工作。1947年任北平故宮博物院編纂。
新中國成立後,朱家溍仍在故宮工作,任副研究員,後在工藝美術學院兼課,同時兼任梅蘭芳的藝術顧問。1983年升研究員。曾受北大哲學系約請,為美國研究人員指導博士論文,並先後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旅遊學院、香港大學講課。1988年12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還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歷史學會理事、中國昆劇研究會理事、圓明園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總公司顧問、朱熹紀念館名譽館長。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是九三學社文教委員會委員。
【目錄】
太和殿的寶座
咸福宮的使用
坤甯宮原狀陳列的佈置
清代皇帝怎樣避暑
升平署的最後一次承應戲
一個參觀者對故宮博物院的印象
我青年時代經歷的故宮博物院院慶
《帝京舊影》序
什刹海夢憶錄
北京城內舊宅園聞見錄
博多勒噶台親王府
北京步軍統領衙門的遺址
舊京第宅
樂善園和三貝子花園
堂會戲
記恭王府堂會戲
讀《說葫蘆》說葫蘆
《老饕漫筆》序
飲食雜說(一)
飲食雜說(二)
選編後記(楊良志)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