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瀚墨評介 >> 詳細内容
另一種嶺南風格——讀張東山水畫近作
http://www.CRNTT.com 2007-08-22 04:14:37 李偉銘
張東作品《雨季》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國畫藝術中出現了一種“嶺南風格”。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這種風格排拒冥冥中的玄想,以寫實主義語言結構中充分地展現大自然直觀的美感爲特徵。在許多人看來,成熟的“嶺南風格”既是維係嶺南文化認同感的標誌之一,當然,也是所有渴望自由的嶺南藝術家必須跨越的第一道門檻—張東就是這樣一位青年山水畫家。
張東在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接受了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課程的系統教育,而後又留係任教。在他身邊,既有根深葉茂的“嶺南風格”的濃蔭和德高望重的師長,又有稔熟師門心法、技巧的師兄弟。然而,在我看來,張東努力的成效已經證明,他已成功地逾越了“嶺南風格”的第一道門檻。
張東艱難跋涉的歷程是從“寫生”開始的。這種嚴格的訓練培養了他從紛繁複雜的外部世界中學會如何將所有那些無關緊要之物排除在外,從精心擇選的對象中進一步獲得筆墨的暗示和意境昇華的能力。所謂“神遇而迹化”,用一個時髦的説法,可復述爲從“製作”到“匹配”的過程。具體來説,這個過程的完成,是在他的非常稱職的導師林豐俗教授的指導下實現的。
張東本質上是一個規行矩步者,但在他的新作中,看到的却是源自“寫生”,復經解構、組合的虚擬空間:砌石堆山鋪雲布霧,濃敷重彩抑或薄施水墨,横亘在尺幅之中的那份“截斷”感,分明融入瞭如真似幻令人錯愕的感覺。我想,强調視象的“奇迹感”,應該是張東走過而立之年進入人生另一個夢境的驛站。
張東説:“我開始有了家庭與事業的壓力,理想與現實是那麽遥遠。我常常感嘆生命脆弱如飄浮的遊絲,牽連着理想與現實的兩岸,那是我真實的生命體驗。”
哲人説,個體存在有三重悲哀:生老病死、受控於群體支配、歷史與倫理悲劇性的二律背反。因此,人活着必須追求自由,人生的意義可謂苫中作樂,喜從悲來。
樂在其中而不知樂何以樂—换言之,放棄了“悲”的體驗,停駐流煙逝水,來去無痕,當然也是一種境界。難得張東有一份自覺的悲情,是少年心事强説愁,還是爲人夫父之無奈感?我不清楚。他感到壓力,這就是個體存在的宿命。我祝福他。我想,繪事也是人生的一種歷練。正是這份悲情,使我有幸從他的筆下看到另一種嶺南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