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生(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區域董事總經理)
香港出版業的營銷模式一向都較為傳統及被動,踏入二十一世紀,進入電子出版時代,變化依然不大。近年來,不少出版人就如何打破困局,不斷作出反思。以下是他們對幾個主要營銷概念的反思。
(一) 營銷“基本法”
為了促銷,不少出版社都採用下列的“基本法”作為主要的營銷手段:
1. 寄賣
2. 包退
3. 減價
表面看來,這些促銷手段十分積極進取,但細心分析,其實都是消極的促銷方法,我稱之為“消極促銷法”。
寄賣及包退的做法,扭曲了供求及銷售的形態,退貨更是一頭洪水猛獸,吞噬了不少出版社;在供應鏈上,亦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另外,減價促銷已成為出版社的例行公事,讀者對出版社長年的減價促銷已感麻木。今時今日,讀者對折扣優惠的期望愈來愈高,八折優惠已沒有多大吸引力。這種長年減價促銷的做法,不單損害出版同業的經濟利益,促銷的收效亦不大。最可怕的是讀者一旦養成“不減不買”的習慣,出版同業將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奉行“消極促銷法”,業界每天都在減值,對行業的長期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就以上所談的營銷模式,業界已意識到有調整的必要。核心問題是如何在出版社、發行及零售商的風險分攤關係中找到平衡點;如何在促銷與回報之間找到平衡點。重建健康的營銷文化,是業界一個非常重要及迫切的課題。
(二) “推銷”與“推廣”
出版界一向較多採用三層式的銷售模式銷售產品──出版社-發行商-零售商-讀者。在整個三層式的銷售過程中,出版社的銷售對像是發行商,發行商的銷售對像是零售商,零售商的銷售對像是讀者。在這個銷售模式下,出版社只需將產品推介給發行商,發行商只需將產品推銷給零售商,零售商則將產品放在書架上讓讀者選購。整個銷售過程中,出版社、發行商及零售商都各自做了基本的推銷工作。表面看來,這種銷售模式的分工很清晰,各方的付出及投入最少。但反過來看,在整個銷售過程中,誰也沒有認真及主動地針對最重要的銷售對象──讀者──做好推廣工作,銷售效果不大是可以預期的。
近年來,業界開始關注這個“推銷有餘,推廣不足”的現象,亦意識到“推廣”策略的重要性及多做“推廣”工作的必要。最近,業界聯手推動閱讀風氣的各種活動如“香港讀書月”便是很好的嘗試。這些推廣活動都說明瞭如果將“推銷”及“推廣”好好的結合,其促銷效果,遠較“硬推銷”的方法來得明顯。
(三) 品牌建立
在出版領域內,每天都有新書出版,如何讓讀者認識每一本書是每個出版人都要面對的挑戰。出版物與一般消費品不同,出版社不能負擔龐大的宣傳費,透過媒體向讀者推介它們的出版物。再者,“店銷”仍然是出版物最主要的銷售管道。香港地少人多,一般書店的面積不大,有限的書架空間,便變成出版社兵家必爭之地。如何能突圍而出,讓你的出版物佔據有限的書架空間,展現在讀者面前,是每個出版人必須思考的問題。現實告訴我們,出版社及作者的品牌往往成為勝負的關鍵。在一般情況下,店長及讀者都傾向優先考慮品牌出版社的產品。
品牌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但奇怪的是,出版同業花在品牌建立的功夫卻不多。一般而言,同業的推銷或推廣活動都以書及作者為焦點,往往忽略了出版社的品牌。當沒有明星作者的時候,在推廣方面便顯得被動。其實,作者及品牌同樣是出版社非常重要的資產,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般人認為品牌建立最快捷的方法是由宣傳帶動,但這個方法必須有好的產品在背後支援。所以,比較有效的品牌建立方法應該是由作者及選題帶動,再配合一套品牌建立的方案,成功的機會就相對提高。
有人認為建立品牌是大出版集團的專利,其實不然,在香港出版界亦有不少中小型出版社成功創立品牌的例子,其中“麥嘜”便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品牌是一項持久而艱巨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一旦成功建立品牌,品牌衍生的效益卻是十分巨大的。
(四) 作者導向?選題導向?
長久以來,香港的出版社大部分是作者導向型的。事實證明,有叫座力的作者確是銷量的保證。但問題是,有叫座力的作者很難遇上。值得思考的課題是:如果找不到有叫座力的作者時,出版社的路應該怎樣走? 近年來,較多出版社選擇用選題導向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選題導向亦分兩個層次:一個是根據市場需求選題,一個是自行選題創造市場。在香港,選題導向成功例子亦不少。例如近年天地圖書公司出版的“放眼大自然2002-03系列”便是很好的例子。全個系列圍繞40至50個與大自然有關的選題,出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
對出版社而言,選題導向較作者導向的營銷模式有較多的彈性和較大的主動權,但風險較高。其實,選題導向與作者導向兩種模式不是互相排斥的,是可以共存的。經過多年的摸索,業界的經驗是:作者導向與選題導向互補模式是未來出版業的主流。
(五) 環境決定營銷
當談到營銷概念時,業界往往側重產品面和技巧面而忽略了市場的大環境。產品的質素和銷售技巧直接影響銷售的業績,而大環境卻決定一個行業的興衰。所以,在制訂營銷策略時,必須考慮大環境因素。例如,香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勢必影響閱讀年齡層的分佈;經濟衰退必然對書價及銷量造成壓力;教育政策的改變勢必影響教科書出版業的生態,這些大環境的變化,直接決定出版方向、市場規模及營銷策略。
近年來,香港的大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不少出版人都意識到大環境對出版業的深遠影響,開始多做分析大環境的工作。憑藉這些分析,大家應及早洞悉大環境的變化及調整營銷策略,以免因後知後覺而被淘汰。
結論
綜觀以上的反思,香港出版業的營銷概念已起了“質”變。業界已意識到要多做深層的推廣、市場分析及品牌建立的工作,要盡快建立主動及互動的營銷模式及重建健康的營銷文化。以上是我對出版營銷反思的一些淺見,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引發業界進一步深入討論出版營銷這個課題。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