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事業變企業 確立市場主體
“參加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最大體會和深刻感受是:早改早主動,晚改就被動,不改沒出路。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解放和發展出版生產力,構建現代出版產業的全新形象。”談起改革給中國出版帶來的巨大變化,遼寧出版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任慧英感慨不已。
中國的出版業長期在計劃經濟的體制內生存,政企不分,缺乏市場意識,競爭能力薄弱。面對著加入世貿組織後世界出版巨頭對中國圖書市場的虎視眈眈,中國出版業能否守住陣地,成了許多關心中國出版的人士心頭的疑問。兩年來,以遼寧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國出版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出版集團用自己的實踐給出了漂亮的回答:只要扎扎實實地進行改革,以資產為紐帶,以市場為主體,推動出版單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中國出版就一定能在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
作為國內第一家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出版產業集團,2003年6月,遼寧出版集團被列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遼寧出版集團創新出版體制的第一步就是確立實行母子公司體制,根據資產關係、企業規模、經營效益和業務範圍等情況,把成員單位改組為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參股公司等。第二步就是以現代企業制度來規範和理順集團和成員單位以及全體職工一系列的基本關係,從保證党的領導、堅持正確出版導向、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內部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等51個方面,制定和完善了規章制度和實施辦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2004年末,集團率先在全國出版界規範、順利地完成了所屬11家出版社、10家期刊和原為事業單位的發行集團的整體轉制,全員徹底實現了從身份管理到崗位管理的轉變,從“事業人”、“國有人”向“社會人”、“市場人”的轉變。
這一系列改革使遼寧出版集團煥發出巨大的活力,出版“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幾年來,有454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圖書獎;再版率達64.1%,高出全國平均再版率10個百分點;單本圖書發行量超過百萬冊的有5種,5萬冊到50萬冊的有704種。全集團有123種進入全國不同類別暢銷書排行榜;集團重點書《中共黨史讀本》(青少年版)、《英雄就在我身邊》發行量都超過100萬冊,成為全國同類圖書中發行量之最;小說《省委書記》是年度全國小說發行量總冠軍;《幻城》發行量達到130萬冊;《中國讀本》發行量達到1063萬冊,創造了近幾年全國圖書市場單本發行量最高紀錄。在每年一度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遼寧出版集團版圖書的訂貨額連續5年名列全國前茅。
與遼寧出版集團的改革思路類似而又別具特色的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打造了全國出版領域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結構中,市宣傳系統國資通過世紀出版集團行使出資人權利,持有70%股份,其他五家國有企業持有30%股份。通過這種國有多元、市宣傳文化系統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使轉制後的企業從一開始就具備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企業形態。
在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之後,世紀集團著重建立了新的管理架構和運行機制。集團轉制後,撤銷了相應事業單位,轉為股份公司的分支機搆,統一了財稅關係。對所屬單位興辦的16家三產公司進行了清理,果斷關閉了一些效益差、風險大的企業,消除了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盲區。公司制定和修訂完善了預算管理、出版管理、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外事管理、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的40項規章制度。開展了全員競聘上崗工作,對所屬單位全面推行績效考核和崗位薪酬制度,不再實行事業單位工資體系,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激勵機制。
創新體制機制使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激烈的圖書市場競爭中大放光彩。近幾年裏,集團各社出版的圖書中,有10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69種入圍國家圖書獎。暢銷書領域更是成績驕人:2003年進入文學暢銷書排行榜的330本書中,世紀集團的圖書竟占了1/3。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國內原創青春文學《我為歌狂》系列,總計銷售約1.5億元;而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的米蘭•昆德拉和村上春樹等作家的文學作品,發行量也高達百萬冊以上。
既要守得住 又要走出去
出版“走出去”是“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一批大型出版集團在推動中國圖書走向世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以中國出版集團為例,集團成立之初的2002年,圖書版權貿易總量604種,其中引進503種,輸出101種,輸出引進比為1∶5。到2005年,輸出引進比為1∶4.3,約為全國平均水準(1∶6.5)的1.5倍。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聶震甯說,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近年來的集團化戰略密不可分。以往中國出版社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力量分散、實力較弱,如果不組建大型出版集團,整合出版資源,壯大自身實力,“走出去戰略”是難以落實的。集團成立以後,把各個出版社的優秀圖書整合起來,整體包裝推薦,打起了“組合拳”。針對國外讀者的需求,針對各出版商的特點,中國出版集團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邀請版權貿易方面和圖書進出口領域的專家進行分析;集團的對外合作部也對國外讀者的需求和出版商的出版特色持續進行動態的跟蹤和調研;每年年初,集團都要召開出版單位年度選題論證會,對外向型選題進行專題的論證和策劃。目前在海內外十分暢銷的中華書局的《正說清朝十二帝》就是在2003年的選題會上確定的。
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是展示一個國家出版水準的重要平臺。據新聞出版總署對外交流與合作司司長張福海介紹,在去年10月的第五十八屆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代表團共輸出版權1936項,引進版權1254項。輸出比去年增長了兩倍,引進比去年增長了近50%。首次實現輸出大於引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書展輸出的合同數是引進的合同數的5倍。他說,這表明輸出和引進的結構在優化,輸出專案的可實現性在進一步提高。
像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一樣,遼寧出版集團、中國科學出版集團等單位也都成立了專門的“走出去”工作領導小組。遼寧出版集團還組建了以“走出去”為主要業務的遼寧科技國際出版中心。遼寧出版集團“走出去”,在三年前的銷售額僅為500萬多元,2006年已經達到3500萬元。安徽出版集團每年拿出100萬元獎勵輸出版權的圖書及其他“走出去”專案,並設立了專門的外向型經貿公司。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通過與美國PACE大學合作,開發海外中文讀物,成為首家參與建設海外孔子學院的出版企業。廣東出版集團、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等一大批新聞出版單位都制訂了“走出去”的規劃和措施。
中國的出版集團正在以國際化出版人才隊伍,加快開拓集團出版主業外向型發展的新格局。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