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商務週報》舉辦了主題為“傳統出版業如何找到數位出版突破口”的數位出版沙龍,邀請了十多家在數位出版領域各具特色的出版社及IT公司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我國數字出版的發展之道。與會出版社中,有的借助自身產品特點積極開發專業領域的數位出版和增值服務,有的依託國家專案和資金支援實現借力發展,還有的在積極進行市場調研和考察,既不盲目做大數位出版,又為未來的發展探索道路。本次沙龍除了交流數字出版方面的實踐經驗,也探討了數字出版發展中的問題與困惑,圍繞版權保護和制度建設等問題,嘉賓們紛紛提出了應對策略。對本次沙龍的內容,本報將分兩期刊登,本期推出的是“實踐篇”,下期將推出“問題篇”與“策略篇”。在此,我們歡迎更多的出版社決策者與操盤手一起關注數位出版的實踐與發展途徑。
實 踐 篇
知識產權社:網路出版和即時印刷業務還有拓展空間
向良穗: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編
知識產權出版社從1990年開始研製專利文獻光碟開始,十幾年來一直在進行數位出版和數位印刷業務探索。
我們社開始搞數字印刷是由於我社業務特殊性引起的,我們社前身是專利文獻出版社,是國家指定的專利文獻出版單位,每週要公告一期專利公報、專利說明書。在1990年代初期,每年全國專利申請大約是2萬件,每一期公告幾百件專利申請,一期專利公報和幾百件說明書,印數從幾件到上千件不等,印刷的量特別大,我們幾十台小印刷機經常在運轉,而且常常要加班加點,在這種情況下,當時考慮到要找個出路,就引進了快速印刷,後來把專利申請資料引進快速印刷機,這就為以後的數位印刷打開了通道。
當時因為資料越來越多,紙介質產品的量越來越大,庫房都裝不下了,1990年開始研製光碟,1992年我國第一張專利文獻光碟誕生。1990年代,每年銷售額大約有六七百萬元,這幾年網路發展很快,專利文獻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檢索。專利文獻光碟面臨巨大挑戰。
近幾年,我們引進了數位印刷機,還有數位彩色印刷機,包括資料處理人員在內,從事數位印刷工作的有四五百人,全社近千人,一半的人在從事這些工作。社裏傳統圖書出版是比較小的一塊,一年約六七千萬碼洋,利潤1000多萬元,在社裏占不到四分之一。專利資訊服務、電子出版這塊在社裏是支柱產業。
數字印刷除了印公報說明書外,富餘能力比較多,現在也和許多出版社合作印樣書、斷版書。如果需求量比較小(少於500冊),用傳統印刷方式成本比較高,數位印刷印三五十本還是很有成本優勢的。我們還和圖書館合作,印一些大部頭的斷版書,給圖書提供樣本;還為給社會有上個性需求的讀者提供按需出版、印刷,也得到社會的歡迎。我們的按需出版、印刷一開始就得到新聞出版總署的大力支持。
目前對外業務,由於活源不多,只能保本。今年對外數字印刷業務爭取達到1000萬元,目前設備、人員都有比較大的富餘,只是應付局裏公報說明書的印刷。數字印刷盈利比較困難,要實現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標準社:網上銷售品種逾2萬
王一力:中國標準出版社電子音像和標準網路發行部主任
中國標準出版社早在1993年就開始做電子出版,當時主要以軟碟和光碟為主,出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從2004年開始,我們著手做數位化網路出版,由於市場比較亂,盜版比較多,很多公司都在做標準,國家要求我們儘快上馬,否則不利於打擊盜版。由於“十一五”期間每年要更新出版4000~6000種標準,工作量很大,我們從當時的幾個人發展到目前的30多人,我社為了開展數位化網路出版,除了設有傳統的電子音像部,還增設了資料加工部、技術部和市場部。
我社的“國家標準網路出版發行服務系統”(http://www.988.cn)是自己開發的數位出版系統,2005年10月開通試運行,現在網上已有2萬多個國家標準、部分行業標準和一些國外標準。我社通過“中國標準線上服務網”(http://www.168.cn)可以為用戶提供會員服務、標準查詢、線上購買、光碟定制等服務。這個系統運行一年多來比較穩定,但還存在一些缺陷,計畫今年下半年進行更新升級。
我社出版標準帶有公益性,開展數位出版以來,出版社自己投入500多萬元,國家投入100多萬。今年我社承接國家科技專案“國家標準化網路資訊服務平臺”建設的子專案“標準全文資訊資源建設”,將逐步建立一個涵蓋國家標準、行業及協會標準、地方標準、國際標準、相關發達國家標準、國外重要技術組織或專業團體標準在內的標準全文資訊資源資料庫,為此國家投入了1600多萬元,現在我們正在和各部委以及多個標準出版物發達國家進行接觸,洽談版權。
我社的數位出版產品主要是標準,標準大部分都在4個印張以下,適合網路出版。我社在全國各地設有銷售代理,銷售代理可通過互聯網為讀者提供電子版或列印版標準,讀者也可在家自行下載。我們還可為擁有局域網的企業定制局域網產品,通過對用戶資訊的浮水印處理、設置使用時間及使用人數來進行版權保護。
標準品種有幾萬種,原來佔用庫房面積非常大,進行標準的數位化網路出版發行後,大大減少了庫存。但是標準不可能全部進行數位出版,如有插頁、彩頁及印張較大的標準,目前還是以紙質版為主。
稅務社:專而窄催生網上業務
劉淑民:中國稅務出版社法規資訊部主任
中國稅務出版社是1994年成立的,多年來,我們對於數字出版並沒有具體規劃,而是在實際運作中,逐步趨近於數字出版。
1995年開始,根據稅收專業特點和國際慣例,我們推出了稅務法律活頁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一開始是很單純的出版活頁圖書,後來發現活頁書大家用不習慣,而且換頁很麻煩,就開始意識到必須要從數位化方面進行完善和提升。2000年時將活頁書配上了光碟,2003年開通出版社網站,2005年推出了稅法的網路版。
我們的“稅收資訊服務網”一開始就不是單純地定位為一般的宣傳或圖書銷售網站,而是和稅法圖書內容緊密掛鈎。我們的產品從圖書到光碟、到現在專門的網路版本都有,現在有很多稅務機關和仲介、企業都在使用我們出版的稅法光碟和網路產品。
我們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是為了書的增值服務的,這部書越來越大,現在已有7卷,並一直在做更新,不同的介質讓我們這套產品走得還不錯。
在產品發行方面,我們不是簡單的賣出圖書就完了,有服務部專門定期跟蹤,包括上門服務、徵求意見,每年都有回饋。這種整合的模式,更多的是對傳統出版的增值服務。我覺得單純的數字出版很難給定清晰的定義和概念,我們以增值服務為目標來使用它。
我們的產品中稅法活頁書是基礎,光碟的內容容量要大於書,網站的內容容量更大,由此形成了梯級和階層的內容設計。目前稅法活頁以及相關產品已是出版社收入來源非常穩定的一部分,為出版社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交通社:把資源數位化作為當前業務核心
薑占峰:人民交通出版社資訊中心主任
人民交通社在“十一五”戰略資訊化建設規劃中,明確將數位出版作為一部分,即在“十一五”期末前,逐步實現按需出版和同步出版。我們認為,只有根據各社自身特點,找准定位,建立完善資源的數位化、整合、優化和入庫的一整套出版流程,開發出有特色的和適應市場需求的數位出版產品,才能夠逐漸完成由傳統出版商向數位出版商的轉變。
目前正在對出版社建社以來的約3萬種圖書進行數位化,進行資源分類、整合之後,為行業服務。也在針對數字出版專案進行了調研,走訪了一些圖書館,收穫很大。通過調研,深深感受到,現在做數位出版,資源數位化是一個需要始終把握的核心內容,必須以市場為主導,以服務為手段,在形成各負其責、業務清晰的產業鏈的同時最終達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我們經過調研發現,以下4種數位出版產品是市場比較需要的。
一個是個性化的資訊推送,出版社根據自身產品特點,提供有特色的資訊加工和服務;二是按需出版,比如我社目前正在將建社以來的300多種交通史書,以及所有的論文集,進行資源分類,對行業用戶和對社會用戶提供按需出版;三是個性化的圖書館,這需要結合社會其他數位資源提供商進行整合;四是一站式服務,或一卡通代理,使用戶能方便快捷地獲得服務,這需要結合網站來做。
CCH:面向律師等專業人群提供服務
曹中勳:CCH中國公司出版經理
CCH公司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歐洲上市的威科集團的子公司。CCH專門針對律師、會計師,以及為對應企業的財務、法律、人力資源部等提供專業諮詢。
專業市場的特點是需要不斷查詢專業內容。即使在沒有電子出版的時代,我們的書也是把編碼做到段落。用戶查我們的書,不是查章、節或頁碼,而直接查到段落。如一個企業法律顧問要查某個法律概念,通過索引可以直接查到全部相關段落,而不需要一章一節甚至全書翻檢。數位化後,通過搜索引擎查詢就更方便了。
對於我們這樣的業務,出版流程數位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不同環節分別處於不同的國家。編輯可能在北京、香港或新加坡,生產編輯在馬來西亞,印刷在澳大利亞。真正做到數位出版需要大量資金。內容需要分段,做索引,每段要做標籤,每個法律及其章、節、條要單獨分配編碼,便於用戶查詢。這就需要龐大的資料庫管理和維護團隊。僅我們的亞太業務,就在馬來西亞設有200人的隊伍做這些事。另還有一個很大的IT技術支持部門。
內容數位化後,盜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盜版成本相對較低。但因為我們做B2B,而且是專業市場,律師、會計師訂閱參考諮詢方面的預算較多,而且他們對自己的聲譽很重視,所以花時間去盜版我們的資訊對他們是不值的。但對個人市場,問題可能就不一樣。所以我覺得,數位出版還是要根據國內的市場情況和需求。
數位化也使我們能夠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並且個性化強的資訊供應服務。因為我們的編碼細到某個段落,所以,理論上,如果我們要出一個新書,而其內容可能是從100本書中各挑一段組成。我們的編輯只要告訴生產編輯這100個段落的編碼,生產編輯只要在資料庫中做一些鏈結工作,就是一本新書。如果是網路版,就更快捷了。
我們的市場經驗也顯示數位出版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但紙質出版物不會消失。從閱讀而言,還是紙質書效果好。如果是坐在辦公室,我們的很多客戶還是喜歡紙質出版物。但網路版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需要把《勞動法指南》中某一段,或是勞動合同範本發給客戶,用網路版就很方便。在客戶出差期間,網路版也可以提供隨時查閱的便利。我們也做過CD,但不是很好賣。網路產品處於上升態勢。2006年我們集團收入中,網路產品占23%,紙質產品收入占31%左右。我們現在很多客戶會同時訂購印刷版和網路版。
建工社:利用數位資源開展增值服務
國旭文: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資訊中心副主任
數位出版應該不光是基於互聯網的,光碟、多媒體、課件等,都應該算在數字出版的範疇裏。我們出版社在光碟出版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沒有做大,雖然沒有形成虧損,但一直沒有一套很清晰的盈利模式,這幾年也不斷在反思。目前光碟出版主要面臨的幾個問題,一個是盜版、一個是傳播方式。
這兩年我們出版社在這方面也投入了比較多的精力,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責任部門和業務領域,但是沒有明確應該在什麼階段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成果,目前我們社基於網路傳播的數位出版主要開展的是電子書和增值服務。
從2006年5月開始,我們工作的內容主要還是數位出版資源管理,新書全品種進行數位化,老書逐步整理,分門別類,進行資料庫方式的保存,一部分拿來做網上出版,全品種在內部進行閱讀。我們網站可以利用這些數位內容提供圖書的封面、內容提要等資訊,許多基於書的資訊可以從這裏來。
我們現在開展的增值服務還是有一定效果,如培訓教材,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可以根據讀者回饋,及時發佈新的內容。另外一個就是反盜版的效果非常明顯,買了盜版書就得不到這項服務了,正版圖書讀者非常歡迎。
對於數字出版,社領導對我們這項工作是很關注的,目前定位在積累、探索階段,包括技術上和商業模式上的探索。只要我們拿出可實施的方案,在資金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社領導一方面比較關注,另一方面我們資訊部門也感到壓力比較大。
中文線上:攜手出版社發展數位出版
宋凡:中文線上公司版權經理
中文線上數位出版業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數字圖書館,經過四五年發展,目前在全國已有近4000所中小學校在使用,在同行業佔有率較高;二是捆綁銷售業務,和聯想、西門子等家電公司合作,捆綁到硬體產品,通過讀書卡或者用戶端的鑲嵌方式銷售數位圖書;三是建立了17k原創文學網站,目前閱讀量和增長量都比較快;四是手機閱讀業務,已經和移動夢網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現在也正在和各省移動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手機閱讀是數字圖書向大眾化發展的方向,我們比較看重這一塊。在移動夢網的移動書屋上,80%~90%的圖書都由中文線上提供,同時移動夢網的所有圖書都由中文“線上反盜版聯盟”負責審核版權。2005年成立的“線上反盜版聯盟”,是由中文線上和國內幾十家出版社聯合成立的,主要工作是進行網路圖書的反盜版。從成立到現在,聯盟已經處理了幾十起維權案件,並且都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淨化網路版權環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去年8月31日,國家版權局將中國版權協會反盜版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文線上,這樣中文線上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的維權,也可以為出版社提供行政維權等多方面的維權管道,希望出版社對“反盜版聯盟”多多支持,讓我們共同攜手為打擊盜版共同努力。
商務:啟動按需印刷網
劉成勇:商務印書館資訊中心主任(本次數字出版沙龍嘉賓主持)
今年正值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數字出版是一項新事物,這樣一老一新,這種反差就顯得比較有意義。
商務印書館在數位出版方面的規劃可以歸納為“品牌、分類、主導”這6個字。品牌,我們希望將110年來建立起來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延伸到互聯網上。分類,我們根據歷史時期和種類對出版資源進行了劃分,1897年至1949年的出版資源做按需印刷,對於工具書我們做了“工具書線上”,對於一般圖書,我們做電子書。我們還推出了《英語世界》網路資訊平臺,建立線上的英語學習平臺,對於語言學期刊,準備做一個中國語言學數字期刊方陣。將現有的出版物都要推向數位出版的道路上來,也將探索、嘗試不同方向的數位出版工作。
在這次數博會上,我們會推出“工具書線上”的二期產品,作為語言學工具書經典之一的《辭源》上線,還有《新時代英漢大詞典》、《新時代漢英大詞典》、《英漢雙解新華字典》等多部詞典都會上線。
商務印書館1897至1949年的出版物占解放前出版物的40%,此次數博會期間,我們還將推出“按需印刷網”,將好的資源放到網上提供流覽、下載以及按需印刷。
電子社:今年將推高端數位內容服務平臺
艾鵬:電子工業出版社電子出版事業部主任
我們社數位內容服務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為傳統媒體的服務和增值,二是獨立創造經濟效益的數位出版專案。前者是和傳統行業捆綁,能收到一些直接和間接的效益,以光碟和網路發行都在做,後者目前收效還不大。
今年我社將推出自行研發的高端數位內容服務平臺,這只是在我們擅長的方面所做的一個嘗試。但是現在網路出版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套路,不同出版社也在各自嘗試,各社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用自己的思路開展工作。
大百科社:借助專案方式發展數位出版
田野: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百科術語中心主任
1992年我社就從署裏以科技專案的方式獲得資金做資訊化,一開始主要是做資料庫,將百科全書數位化。2000年申報了一個“資料庫——跨介質出版”三期工程,通過一次編輯,實現光碟、網路、紙質圖書等多種形態的出版。2005年,社領導也將數字出版作為未來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社的百科全書有局域網版,也有線上版。我們發現,想從普通讀者那裏獲得收入是非常困難的,倒是局域網版本賣得還是不錯,如人大常委會、外交部、國家圖書館等,都是我們的客戶。(來源: 出版商務週報)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