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月 夜
初一(3)班 彭舟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到樓頂上散步。
走上樓頂,迎接我們的是夾雜着花香的清風和一片寂静,令人感覺無比舒暢。我抬起頭,仰望天空。廣闊的天空澄碧如洗,幾片白蓮花般的魚鱗雲若隱若現,中間點綴着幾顆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它們好象正天真地朝我們眨眼睛。最惹人注目的該是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了。它雖然還缺着點口兒,但已經足以令人想象出它團圓時的美好樣子。月亮微笑着,毫不吝惜地灑下一片清輝,爲大地、房屋、樹木鍍上一層薄薄的銀白。周圍是那麽静,静得足以讓我聆聽到萬物在這層温暖的絹紗下安睡時那平穩的呼吸和低低的夢囈。
我看着看着,脖子都僵硬了,還是不捨得低下頭來。我已經被月亮那份扣人心弦的美牢牢吸引住了。它仿佛是玉石做的,但世界上質地最好的玉石也没有它的潔白;它仿佛是白雪砌的,可潔白的雪花哪有它的那份温暖?“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月中那層層叠叠的黑影使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説。陣陣搗藥聲中,嫦娥姑娘,你是否在孤寂的廣寒宫, 懷抱玉兔,爲自己偷吃仙藥而被關在這裏凄凉寂寞而懺悔?可你知不知道,人間的人們也是聚少離多呢?且不説“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無限悲哀,就在祖國尚未統一的今天,隔着一道臺灣海峽,又有多少顆熱切的心在深情呼唤着分隔兩地,難以相見的親人的名字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宋代詩人蘇軾就悟出了這個道理,我們爲何不能用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去看待離别呢?我相信,是月總會圓,人離别後也總會相見。讓我們將悲哀轉化爲對親人的美好祝福,共同爲臺灣早日回歸祖國作出貢獻吧!
我呆呆地站着,眼睛雖然盯着月亮,心兒却浮想聯翩。“該回家了。”媽媽拍拍我的肩膀,我戀戀不舍地離開瞭樓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