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龍舟上的中國



  高二(4)班 左裕初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了,見到了龍舟,就不能不想起屈原。

  風聲雨聲哨聲鑼鼓聲呐喊聲,隱約在農曆五月初五的河邊,從千年之外的楚國裊裊飄昇。屈原,你就站在龍舟上。

  懷王的提拔,曾讓你躊躇滿志,你一心變革,富民强國,統一華夏。但子蘭一伙讒言中傷,可憐楚懷王有眼無珠,舍棄了一位治世英才,你不得不失意政壇。

  明滅的戰火已隨河流的走向遠遠歸隱東海,化成過眼雲烟,《離騷》依然刺激着腦神經,哪對黑眼睛還能昏昏欲睡。龍舟怎能提昇江河的水位,如果不是你憂國憂民的沉吟,一步步地深入汩羅江有些乾涸的良心。

  秦人要破壞六國聯盟,你冒死進諫懷王不要上當,却遭阻攔。頃襄王的即位一度讓你重燃希望,却證明他只是一個更昏庸的皇帝。滿腔悲憤的你,憂國憂民的你,迷失了自己,“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以鬼雄。”你選擇了跳下汩羅江。

  千百年來粽子包含着這一天,故事在母親的手中代代相傳,炎黄子孫都想用幽遠的稻香,打撈你深沉的戰國悲痛。

  你的一跳没有挽回楚國日益衰落的國勢,你一定永遠都不知道統一中國的是秦始皇。但歷史把每年的端午節奉獻給你,讓你的生命延續千年,却没有讓秦始皇長生不老。

  千年後的今天,龍舟還在奮力前行。中華民族的船越走越快,却在速度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不同於你憂國憂民的無奈,中華民族一味地追求發展,競争,再競争,再發展……缺乏了對自身本質的關注。

  翻開節假日的目録,除了春節,其它的民間節日逐漸退出了紅色的區域。民間文化進一步流失:粽子越做越大,内涵越來越少。雖無切膚之痛,皮膚下的傷口却比汩羅江還深。

  我們的生活充斥了太多的垃圾,我們的文明雜糅了過量的利益,但掌握我們生活的,傳播我們文化的人却不知道。我們不能一死了之,又不能在看似開放、實際上封閉的社會争取到一席講演角,矛盾遂成了安眠藥,弱小的文明在利益的狂風中悄然倒地,清醒的人恐怕又要歸於沉睡。難道又要等到後人來打撈?

  大概我們還可以寄望有這樣一天,在放假的端午節裏,我們撑着龍舟,把粽子放在河裏,魚腹不忍收留你潜在的靈肉,兩岸争看赤膊健兒厚實的背,轟然從水底扛出你楚辭的遺風,他們已是一條條猛醒的東方巨龍。從此,生生不息的龍的傳人在遠遠濺過來的海潮上追逐,匆匆的歲月定要遠遠地流走,不能讓飢寒屈辱再往下延續,中國沸騰的血管有了你的骨頭,所以黄河咆哮,所以長江奔騰。中華民族在穿衣喫飯之外,必定騰出一只手來,用我們的良心作餡包一只粽子,唤醒沉睡的文明。

  龍舟悠緩地前行,載走了你,但願載不走對你的思念,載不走華夏的脊梁。

  (指導老師:楊增堯)      

  此文獲第七届“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家級三等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