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課内材料也精彩



  ——例説課文材料在作文中的運用

  高三語文備課組

  單從作文寫作來講,語文教材中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他們的表達技巧,思想觀點,涉及的人物,文學形象以及名言警句等,都是很好的寫作材料,而且從實踐來講,高考中許多優質的作文,都是自覺運用積累的課本材料發揮好課本的例证作用。課文中有些文章,像蘇軾的《石鐘山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等,既是妙文,也是佳例,作文時可以直接引用作爲相關觀點的例证。運用課本材料的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使用作者的事迹和思想觀點


  有些大師不只是文章寫得好,而且他們的人品、事迹等也爲人所推崇,如一考生在寫高考話題作文“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時就使用了魯迅的事迹:離開秦檜,我心中怒氣未消,却忽然在上海遇見了魯迅,魯迅,你是東方的啓明星,你的“呐喊”唤醒了正在沉睡的青年。於是他們拿起刀槍爲自由龢民主而戰。


  二、使用課本涉及的人物事迹


  課文中涉及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如諸葛亮、魏征、勾踐等,他們的一些事迹也可以作爲寫作材料,如一考生以“不誠不信”爲題寫道: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典型戰役,春秋時燕國派大將樂毅攻打齊國,佔領了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還未攻下,田單是即墨的將軍,他軍心誓死保護城池,而攻城的樂毅是他最大的威脅。


  三、使用文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語言中的精華,它生動形象、富於文采。語言如文章的外衣,精彩而得當的語言可以無意間爲文章贏得許多印象分,如2002年一考生寫道:如果有人問:“春天是怎麽樣的?”有人會説“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白居易是説“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蘇軾説是“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李白是説“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緑枝”;杜牧是説“千裏鶯啼緑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四、使用作品的文學形象


  中學課本給我們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啊Q、葛郎臺、别裏科夫等,這些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思想獨特,甚至是某一類人的化身和代名詞。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很多考生都使用了作品的人物形象,從題目看就有“祥林嫂的選擇”“昭君的選擇”等等。


  五、直接使用課本的内容


  教材中叙述的故事都能揭示一定的道理,作文闡述某一觀點或道理時可選擇與之有關的故事。


  六、模仿課本結構形式和技巧


  模仿故事的結構形式,取其神韵,表現和故事類似的主題,如模仿契可夫的《變色龍》,寫當代變色龍,

  模仿課文的語言,《權學》用一連串的比喻多方面、多角度描述事物,用這種語體的好處可使事物更加清晰,表現强烈的感情,這種鋪排的方法值得借鑒。

  模仿課文的結構形式,文章有許多規律可循,起承轉合式是一種很好的論证結構模式,它不是八股文的專利,而是文章本身的規律,典型的有《師説》《六國論》等;學生寫議論文時可模仿這種模式。

  觀察生活,固然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閲讀課外書籍,借鑒别人文章中的資料也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而熟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來有機地運用於作文當中,更不失爲寫好作文的一種巧妙手段。可是我們的學生往往却忽略了這一既方便又實惠的積累素材的途徑,常常舍近求遠,給自己搆築了作文障礙。高考作文完全可以借鑒課内知識,尤其是寫議論文,可以説,巧用課内論據,作文别有洞天。 歷年高考作文,都有很多這類成功的案例。下面是利用課文内容給大家提供的思路提示,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1.《項鏈》

  我們常常嘲笑和指責路瓦栽夫人貪慕虚榮,爲了一夜風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優點我們不一定具備,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時,依然勇敢面對困難,辛苦十年還清債務,我們中一些人,還不一定做得到呢,這難道不值得肯定和讚揚嗎?(可用於“失敗”“挫折”“勇氣”等話題)

  2.《鄒忌諷齊王納諫》

  有道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尤其是權貴者,往往聽不到真正的聲音,如果我們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會以爲自己真的美於徐公,那就危險了。(可用於“自知之明”“贊美與批評”等話題)

  有的人,本來滿有道理的,但是對方並不服氣,結果鬧僵了。究其原因,還有一個説話的藝術問題,齊王縱然再有修養,也好歹是個國君,面子大得很,鄒忌要諷他納諫,也要巧用比喻,結果皆大歡喜,齊王愉快納諫,國家强大,“戰勝於朝廷“。(可用於“説話的藝術”等話題)

  3.《勸學》

  學習要注重積累,要有恒心,要專一,這是常識。也是真理。我們有不少同學,能把旬子的《權學》一文背得滚瓜爛熟,但在實踐中,却又忘記了這幾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積土成山”嗎?做到“鍥而不捨”嗎?做到“用心一也”嗎。(可用於“學習”“説與做”等話題)

  4.《鴻門宴》

  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要善於應變,善於應對。忽然想起《鴻門宴》的場面:面對“人爲刀伹,我爲魚肉”的情景,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善於應變,善於應對,結果使 他逃過一劫:而項羽則是個自大而死板的人,結果是放虎歸山,氣得範增大駡“竪子不足與謀”。(可用於“善於應變”“適應環境”等話題)

  5.《歸去來兮辭》

  家,是安樂窩,是避風港,那裏有天倫之樂,有濃濃親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牽夢繞,當年,陶縣令擺脱了官場的束縛,急急往家裏奔去,“舟遥遥以親蕩,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可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可用於“家人”“親情”等話題

  6.《爲了忘却的紀念》

  過去的青年,肩負着國家民族解放的重任,劉和珍、柔石、白莽等,爲了這一事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們青年人的歷史使命就是建設祖國,使祖國繁榮富强。朋友,爲共和國的大厦添上你的一塊磚,一片瓦吧。(可用於“青年的使命”等話題)

  7.《騰王閣序》

  勇於並善於表現自己,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一項素質。無必要的謙虚反而是虚僞和懦弱的表現。毛遂自薦,成就了大業:王勃路經騰王閣,毫不推辭,一揮而就,寫下了四座驚嘆的美文《騰王閣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些精彩的語句,使得他在文學史上佔有光輝的一席。(可用於“表現自己”“勇氣”“勇氣與才氣”等話題)

  8.《師説》

  互助學習,方能共同進步。孔子當年就認爲“三人行,必有我師”;當年韓愈也批評了“耻學於師”的風氣,提倡“不耻相師”。在今天激烈競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發力, 以爲“留一手”,自己可以脱穎而出,其實封閉了自己,只會變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進步;你幫助别人的同時,也會促使自己提高。(可用於“學習”“合作”“幫助”等話題)

  不要看輕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間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長,你就可能在這方面勝過别人。韓愈不是説過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又説“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可用於“自信自强”“能力”等話題)

  9.《阿房宫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財富,保護文物,是我們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像項羽那樣一把火將阿房宫燒掉的行爲應該没有,但是,漠視、蠶食、佔據、破壞文物古迹的現象則經常發生,這些現象,和項羽的所爲其實是没有多大區别的。(可用於“保護文物”“愛護文化遺産”等話題)

  10.《六國論》

  六個大國,居然被地出西北的秦國各個擊破,這一歷史事實,千百年來引起歷史學家極大的興趣,叙述的文章很多,蘇洵的《六國論》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實,有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六國雖然强大,但並不團結,甚至彼此隔岸觀火,勾心鬥角,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壘,而是一比一,甚至幾比一的對壘了。這種貌似强大而其實一盤散沙的現象,我們平時不是也看得多嗎?(可用於“團結合作”等話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