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個躲在角落裏的學生
——問題學生個案分析
胡敏兒
高一的下學期,我接任了班主任工作。我接的班上的學生大部分都比較活躍,甚至是過分活躍了,然而在班裏的角落,却有一名從來不吭聲的學生,他的書桌從來都是空空的,以至於讓人幾乎忘記了他的存在,他叫林尚。由於是新接手,我對他的過去瞭解並不多,於是我嘗試着認識這名隱士。經過向其他學生瞭解和與他本人聊天,我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具體如下:
聽同學介紹,高一的上半學期,林尚在班上很少説話和活動,和同學的交流也較少。被同學誤以爲有自閉傾向,甚至有學生給他起了個名字“閉哥”,大家凡是接觸到一些“安静”“不吭聲”“沉默”的字眼,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閉哥”,而他也知道同學給他的這個外號,他没有什麽過大的反應,通常都只是在嘴角泛起一絲的笑意,有時也是莫不做聲的。倒是我擔心他會不會有什麽難言之隱。
林尚日常能按照學校的作息制度按時返回學校,完成班上的值日工作,在校時也没有違紀現象。平時表現爲不苟言笑,看人的眼光總是游離不定,可以説不敢正視别人的目光,説話也比較低沉,没有一個連貫的語言思維,往往是問一句,答幾個字,不會再多説。上課精神涣散,無法集中精神上課,課桌上永遠只有一本上當堂課的書,連筆和筆記本都没有。一節課下來,書本上没有一點做過筆記的痕迹。有時也會睡覺,但從來不會擾亂課堂。
當時我對林尚的瞭解不多,聽前班主任介紹其家庭情况比較復雜,家中有一位七十多歲的父親,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於是我也覺得畢竟可能由於家庭的復雜性而導致他這種内向和自我封閉的性格。但據班上同學瞭解,林尚本學期已經比上學期開朗了許多,但與本班同學的交流仍然不多,反而跟隔壁班的一兩個同學來往地比較密。我曾經找他談過話,問他爲什麽對班上的一切都這麽淡漠。他回應説放學時没有和我們班的同學同路,而跟隔壁班的就可以一同放學,所以和他們比較合得來。很顯然這理由有點牽强,他没有把他内心的想法説出來,而是選用了一個藉口來逃避我的問話。
我覺得他是不會主動去關注我們班上的人和事的。後來我又找了個機會讓他當了我們班的“監督委員”,監督我班幹部的工作表現,有做不對的及時向我反映。而實際上我的目的是想讓他融入到我們班,這也是由同學們推選出來的,大部分同學都希望這位從來都不吭聲的同學能够融入到大集體裏面,對他也是抱有同情和幫助的心態的。我也另外找了時間和他談當這職位的要求和重要性,他也回應了我。我當時覺得他是能和我溝通的,我是有能力幫助他的,起碼第一步已經跨出去,而他也接受了,證明他的心態已經有了一定的轉變。但後來我發現他這個職位當得並非如我所想——他從來没有向我匯報過班上的情况,於是我主動詢問他,而他却説,班乾都做得很好。然而當時班上却不時有同學投訴某些班干處理事情不公平的問題。誠然,他没有投入到班集體裏面去,而他和我的交流也許只是流於表面。我在想,林尚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實在太難以捉摸了。反而是我頂着其他同學反映他失職的現實,勸説同學們再給時間他做好。然後私底下再一次跟他聊這件事,而他都答應可以做好。以後的幾個星期裏林尚都能够在周記裏反映一點班上的總體情况,盡管只是一句半句,但我也批閲批字鼓勵他。從我的角度出發,這位學生是不適宜批評的,只能够一步一步地引導和激勵。日子也就相安無事地過了。
表面現象的背後
直到在後來的家長會上,林尚的乾姐姐過來,把他在家裏的情况反映給我,我才知道林尚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他父親最近又住院了,他乾姐姐天天都往醫院裏跑,照顧他父親。而奇怪的是,林尚在他父親住院的十幾天裏一次都没有去看望,他父親很傷心。盡管乾姐姐勸他去醫院探望,他仍然以各種理由拒絶前往。他乾姐姐也希望我能勸説他,第二天我就跟林尚説了這事,他却以放學没有經過醫院,吃完飯要午睡,怕上學會遲到等藉口來開脱。後來我也給他解釋其中的道理,始終是自己的父親,養育自己也十多年了,在父親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關心和支持。如果怕遲到的話允許請假。當時他似乎聽明白了,於是他也答應了。過了兩天,我問他有没有去看父親,他説去過了。我滿以爲他應該懂得孝順父親的道理。但後來他乾姐姐又給我電話,問我學校補交書費和補習費的情况。當我説明清楚之後,她確認了林尚又想虚報一筆更大的費用,企圖取得交費後剩餘的錢。而且當我問她林尚有没有去看望父親的事情,得到的却是一個否定的答案。後來他父親在電話裏也跟我説住院十幾天,兒子從來没去看過他,除了那天他出院去辦身份证回過一次家裏,才看到兒子。我覺得林尚越來越超出我的想象了,原來他還懂得撒謊,而且漠視自己的家庭。
是不是有什麽家庭矛盾導致他有這樣的行爲和表現呢?
我忍不住地追問了林尚的乾姐姐,我始終都認爲他的這些在校内外表現内出來的反差極大的行爲與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開的。雖然我認爲我不應該過多的涉足學生的家庭生活,但我還是股起勇氣詢問了一些情况。原來林是他爸爸收養的孩子,因爲收養他的時候年歲也比較高,所以他爸爸一直視他爲掌中寶,對他也是有求必應的。或許正由於他爸爸的溺愛,導致了他認爲父親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也没有想到自己要付出什麽。後來由於那位乾姐姐的介入,林尚的思想發生了一些變化。林尚乾姐姐是個單身的中年婦女,後來認識他們家并且開始照顧年邁的林伯。從他干姐方面瞭解,林尚與自己的關係並不好,而且他的叔叔,林伯的弟弟經常給他灌輸一種思想,就是他干姐照顧他們是爲了圖他們家的錢的。本來性格就比較孤僻的林尚,在缺乏感恩之情的基礎上,更對這名外來客抱有對立和戒備的心態。無論乾姐姐勸他用功讀書還是吩咐他幫做點家務活,他都帶着對立的態度,有時還會做些壞事情來氣她。從他乾姐姐和我談話的語氣,我感覺到她應該是出於真心地去照顧這個家的,話語間也感覺得到她的無奈。也許是外界對她的异樣的説法,但更無奈的是林尚日益增强的反叛心理和對自己的誤解。
個案分析
對於林尚的個案,我嘗試從他的家庭背景研究分析,得出導致他具有上述行爲的幾個因素:第一、自小就在風調雨順中成長,養父的縱容使其不懂得感激養育之恩,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爲嫌棄自己的身世以及和年邁父親之間出現了溝通上的斷層,致使其産生自卑心理,害怕與人在更多的交流中被發現自己的家庭背景,從而形成孤僻沉默的性格。第二、家庭裏由於外來人的介入,導致他産生戒備心理,加上親戚的一些流言蜚語更使得他不能接受外來人的關心,或者説他根本就不相信外人,表現出一些抗拒甚至是對抗的行爲。第三、没有受到正面的家庭教育,没能够理解父親的愛,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容易受到負面思想的影響。第四、長期與家人溝通不足,在校期間没有得到足够的關注,到發現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已難以扭轉其根深蒂固的人生觀。
我們一般都對一些表現比較突出的學生關注,而往往會忽視一些像林尚這種類型的學生,盡管成績比較差,但由於他們在校期間不會犯錯,上課也没有影響課堂,這類學生很容易成了班裏的透明人,也就是缺少關注的一類群體。這類學生也往往把自己封閉起來,他們不與同學交往,不關心身邊的事物,長時間都處在獨處的環境,長此以往,他們的思想會更加的狹隘,因爲他們只活在自我的世界裏。然而他們在學校以外出現反差較大的表現,也説明他們會通過其他途徑去表達自己,或者發泄心中的一些不滿。我們很難預料到他們在遇到現實困難或假想困難的時候會有什麽的應激行爲,因爲我們在學校看不到他們的另外一面。當林尚覺得他乾姐姐的到來是爲了某種利益的時候,他就采取抗拒和對抗的行爲,甚至置卧病在床的父親不顧,這些表現都是很極端的。而在發現老師試圖走進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他又用另外一種保護措施——撒謊,只有把自己表現得好一點才不會讓老師再進一步地調查自己。這種學生像個定時炸彈,如果没有得到適當的心理輔助,没準會爆發出一些更偏激的舉動。
我覺得不能刻意地對林尚進行一些説教性質的教育,因爲他比較復雜的家庭環境,缺乏的是一些對家庭愛護的正確認識,家教是非常重要的,在他没有用心體會家庭温暖的前提下硬把家庭重要性的理論塞給他也是徒勞無功的。我認爲,要扶正他那扭曲了的思想,首先是要教會他面對現實。他把自己封鎖起來,爲的就是躲避别人,生怕别人知道他的秘密。而這秘密其實就是阻礙他與人正常交流接觸的一道檻,如果他自己都不能正確地面對這秘密,後面的工作就無法開展了。應當告訴他,被親父母遺棄並不是他的錯,而他仍然能够有個家庭,是因爲他的養父的給予,試比較,還有好多孩子是没有家庭的愛護的。他應該好好地珍惜,而不是揮霍養父對他的愛。當他能够面對自己的身份的時候,就要讓他去嘗試感受父親和乾姐姐對自己的關愛,假如某一天,没有人再關心他,他會變得怎樣。要讓他知道,幸福不是必然的。再者,教師搭建家長與學生溝通的橋樑,在我單獨與乾姐姐或與林尚的交流過程中,我都感受到一份沉重的無奈。他們雙方在交流上都出現了問題。一個是年齡差距大,家長没能够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特徵,單純的縱容或教訓難以傳達家庭教育;一個是學生的排斥心理强,排斥自己的成長環境,排斥一個外來的成員。試想在排斥心理支配下他又怎麽能客觀認識身邊的事物。
這名學生目前已經不在我接管的班上了,而我也把他的相關告知其新的班主任,也有詢問他的一些情况,他的家長還有和我溝通交流,有時候他家長已經把我當作是一個傾訴的對象,把他們在與林尚生活中的矛盾告訴我,希望得到我的幫助,而我也充當一位耐心的聆聽者,讓他們能够對林尚繼續保持懷有希望的心。希望他們能早日得到雙方的認可和理解。林尚的個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在校園裏,或許就有一個這樣的與家庭存在深刻矛盾的學生群落,他們實際上是很需要老師的幫助的,包括他們的家人,也希望得到學校的幫助。
在此,謹以此個案爲例,給各位教育工作者以啓發和思考更多的解决學生問題的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