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唐詩故事



  早發白帝城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他年輕時就懷着報國的壯志,但是屢次受到挫折。後來經别人推薦給玄宗皇帝,被任命爲翰林待詔,却又因不願摧眉折腰事奉朝中權貴,在宫廷中度過了一年零五個月(742—744)時間後,便被他們排擠,由唐玄宗將他“賜金還山”。此後他就在四處漫遊。

  公元755年十一月,大軍閥安禄山勾結史思明發動叛亂,從範陽起兵,率領十五萬人馬向南進軍。唐朝的官兵節節潰退,安禄山只用三十三天時間就攻破洛陽,隨後過潼關,佔領都城長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唐玄宗帶着一些親信狼狽地向四川逃難,半途中命令太子李亨爲兵馬元帥,又令第十六個兒子永王李遴,負責保衛長江流域的東南一帶。

  當時,李白和宗氏夫人一路避亂,來到了江南的廬山。他們經過的地方,都遭到安史叛軍燒殺擄掠,血流成河,屍骨堆山,田地荒蕪。李白寫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詩篇,揭露叛軍罪行,同情百姓苦難,斥責統治者的昏庸。 

  永王李遴接到詔書後,很快招兵買馬,東下金陵拒敵。他聽説李白隱居在廬山,三次派人帶了重禮,請李白下山參加幕府。李白本有報國的熱情,又覺得難以推辭邀請,終於踏上了征途。那時他寫了一些詩,豪情滿懷,慷慨激昂,要手執寶劍,斬殺逆賊。

  不久,太子李亨接位爲唐肅宗,害怕弟弟永王跟自己争奪王位,發兵攻打。永王很快就兵敗被殺。這樣,永王手下的人大多受牽連。李白在彭澤被捕,雖然有很多朋友營救他,没有被殺,但仍然得了個“流放夜郎(在今貴州遵義一帶)”的刑罰。他只好乘了一只小船,溯江而上,向三峽駛去……一路上,許多相識或不相識的人,都關心着李白的命運。

      公元759年二月,李白進入三峽。一天,傳來了一個大喜訊:由於立太子和關内大旱,唐肅宗下令大赦,赦免的名單中有李白的名字!李白立刻從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調轉船頭,向下游江陵飛快駛去。此刻李白興奮暢快極了,望着兩岸群山,眼前激流,唱出了千古傳誦的《早發白帝城》之歌: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即使經歷了這次嚴重的挫折,李白的報國之志依然不滅。但朝廷不想起用他,他便到五松山下料理家事,讓兒女與農家結了親,然後打算參加太尉李光弼的部隊,再次從軍。可是,當他趕到金陵時,突然病倒,後來就在當涂(在今安徽)他族叔李陽冰處去世了。


  秋浦歌

  唐代大詩人李白,一次從北方的幽燕地帶南歸,第二年(753)又應一個朋友的邀請,到南陵(在今安徽)等地漫遊。

  南陵西面一百多裏有個秋浦湖,風景十分優美。湖畔山路曲折,茂林幽深。緑竹環抱的村莊裏,村民們種田打魚。夏天,采蓮的姑娘們蕩着小船在接天的蓮葉中出没,不時傳來歌聲和笑聲。這裏山上盛産銅礦。當地財主招了許多工人採礦煉銅,在秋浦湖邊造起不少煉銅的爐子,工人們日日夜夜用炭火把黄澄澄的銅冶煉出來。 

  有一天夜裏,月光明朗,李白和朋友來到煉銅爐前參觀。只見處處爐火熊熊,映照着天空大地,迸發出千萬朵銀花般的火星,四周彌漫着一團團紫色的煤煙,爐火火星交錯在一起,景象非常壯觀。那冶煉工人的臉龐,個個被爐火燒得通紅通紅,他們一面揮舞着强壯有力的手臂緊張勞動,一面唱着高亢粗獷的民歌。這嘹亮的歌聲,似乎把秋天寒凉的湖水也激起了層層漣漪……李白出神地看着,感動極了。他從未見過這種熱烈勞動的景象,就滿懷激情地寫下了一首詩: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在秋浦湖,大部分時間過得很愉快,詩興大發,一共做了十七首《秋浦歌》,上面這首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壯志未酬的痛苦,長久積鬱在他心中没有消退。特别是去年,他在幽燕地區看到的殺氣騰騰的景象,一直使他不能忘懷。大軍閥安禄山在那裏招兵買馬,造兵器,囤軍糧,甚至將來當皇帝後封官用的錦衣紫袍,都在積極準備着。李白預感到大禍就要臨頭,不禁登上戰國時期昭王爲求賢地而造的黄金臺,慷慨賦詩。然而,當今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皇帝,即使聽到了他的呼聲,又怎能理解他爲國的忠心? 

  這種憂思是無時不在、一觸即發的。這天早上,他在朋友家梳洗,對着銅鏡一照,忽然發覺頭上的白發又增加不少。這時,他心裏的愁思、鬱閉、感慨……一齊交集,想到自從被朝廷中一些權貴排擠,離開長安以來,時間已經過去近十年,事業却一無所成,現在出世心切,意欲遁迹江湖,豈不是令人可悲可傷?於是吟道: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白發長到三千丈,心裏的憂愁就像這白發一樣深長。對着鏡子照照自己,不知是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得來的這滿頭白發?

  這也是《秋浦歌》中的一首。正因爲李白的愁悶和抑鬱心情太深長,實在難以排遣,他用“白發三千丈”這樣夸張的句子來形容;正因爲受的挫折很多,他連何時何地爲憂愁而生秋霜,也記不清了。 


  桃花潭水藴真情

  唐代時候,涇縣(在今安徽)有個汪倫,家道殷實,爲人豪爽,喜歡結交朋友。公元755年,汪倫聽説大詩人李白在上年中秋節後重到鄰縣宣城漫遊,飲酒賦詩,豪興勃發,他便産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李白到涇縣來翫玩?這裏山好水好酒也好,正適合這位大詩人的脾性。他當即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宣城去。

  李白在宣城遍訪舊友新知,登上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建造的謝公樓,懷念他所欽佩的這位前輩詩人,日子倒也過得暢快。自從他受人排擠,被唐玄宗“賜金還山”,丢了翰林學士職位離開長安以後,十年來一直漫遊江湖,感受到各地友人的熱情温暖,跟宫廷中一些官僚勾心鬥角大不相同。

  這天,他接信打開一看,原來是邀請他到涇縣遊覽,上面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再看後面署名是汪倫,却從來不相識。不過,這些年來他遇到類似的情况也不少了,他的態度向是這樣:“但(只要)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何况這位汪倫的信寫得既熱情又爽快,很合李白的心意,他便决定應邀。

  李白來到涇縣西南一個村子裏,受到主人汪倫盛情接待,陪着他住在自己的别墅裏。宴席上,當李白提起十裏桃花、萬家酒店時,汪倫哈哈大笑説:“這裏有十裏桃花潭,是一條清溪美麗的河流,還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名字就叫萬家酒店嘛。”李白這才恍然大悟,也忍不住大笑一陣。有個陪客忙對他説:“先生,東道主家裏釀的酒,在此地就很有名氣,先生不是已經嘗到這美酒了嗎?”李白點頭説:“這酒確實好!絶妙!”

  汪倫邀集一些朋友,天天陪着李白觀賞當地山水勝景,備了家養家種的葷素菜肴以及好酒招待李白。詩人在這裏過着無拘無束的生活,興致極高,留下了很多詩篇,其中有《題汪倫别業二章》等。

  過些日子,李白向汪倫告别,要上别處去。開船時,汪倫帶着一些朋友趕來,一邊用脚踏地打着節拍,一邊高聲唱着當地民歌,熱情地歡送客人。

  李白看到這種情景,感動極了,當場口吟七絶一首贈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人用夸張的手法,極寫汪倫對他的深厚友情,真摯自然,富有韵味。據説,汪倫的後代長期把這首詩當作寶貝一樣珍藏着。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