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明之神



  文/洪三泰

  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現代文明城市。先走一步的寶安,爲我們創造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寶安的可貴之處在於堅持以人爲本。

  文明是什麽?

  “文明”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周易·干·文言》中説:“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這句話的意思是,龍(這裏指君子)出現在田野上,天下充滿文采而顯得光明。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對此疏道:“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如生萬物,故天下文章而光明也。”

  《易·大有》還有一句話:“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王弼的解釋是:人的行爲應以文明爲據,使事物亨通。

  《尚書·舜典》中説:“睿哲文明,温恭永塞。”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和社會面貌的開化、光明,富有文采,疏解釋説:“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爲明。”

  世界古老文明分多三類型:希臘型;中東及印度型(有人以印度爲代表,有人以希伯來爲代表);中國型。這三種類型的文化有較顯著的區别。希臘型文化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或者説他們的目光是看着自然,把人與自然放在對立的方面去研究認識。中東地區一直到印度是古代出宗教的地方。這個地區的文化特點是注重超自然的東西,也就是自然以上、自然以外的東西,或者説是注重人與神的關係。中國型文化注重人與人的關係,非常重視現實的人生,更多的考慮社會問題。

  寶安降臨的文明之神,更多的是具有中國型文化特色。寶安人是怎樣的人?他們和自然、社會和時代有什麽密切的聯繫?他們的素質、心靈是怎樣的?總而言之,特區人特在哪裏?寶安人,其身上之寶何在?

  常言道:高素質是現代文明大厦的基石。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浪潮和特區生活的變化,使寶安人獲得了什麽?這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現代文明素質的形成,要經歷千錘百煉。在寶安這個特殊的空間裏,寶安人的文明素質是逐步形成的。農村城市化的過程中,寶安人的總體素質在不斷提高。1998年統計,寶安農村的年人均所得就達8000元人民幣。不少街道,不少小區的居民的收入逐年增高。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建新樓房、買車的多了;講求高消費,講求享受的多了。

  爲什麽會這樣呢?

  有人説:“經濟發展往往要以犧牲道德作爲代價。”這或許是一種規律。

  老子説:“金王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意思是説,金玉堆滿堂室,没有誰能守藏得住的。富貴了而又驕奢,就給自已種下了灾禍。

  這是人生的一個怪圈。

  寶安的一些年輕人在富裕以後,往往跳不出這個怪圈。出現“不做工,不務農,不經商,不讀書”的“四不青年”。

  寶安正視這種現象並通過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杜絶這種現象。寶安以人爲本,把提高人的素質放在首位,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爲目標,使寶安人開闊眼界、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寶安創建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遠大目標的根本途經。

  寶安理直氣壯地把村民是否遵規守法、參加勞動作爲能否享受股份分紅的依據。並制定《寶安區提高公民現代文明素質若干意見》,規範和指道村鎮股份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

  “因何而富”?

  “富後何爲”?

  “怎樣做一個文明寶安人”?

  這是寶安各街道、小區廣泛並反復討論的問題。

  “四不青年”在討論中發現,這些問題,真的已被忽視了。有飯吃,有錢花,有車開,有麻將打,有地方旅遊,風風光光,自自由由,這就是自己所謀求的呀!在此之外還有什麽呢?當他們進一步問,飯從何來?錢是誰給?一切享受的財富靠誰創造的時候,年輕人開始沉默,也開始思索了。

  “四、五百萬進城務工人員可以和你們一樣‘四不’嗎?他們每天干活不辛苦嗎?他們每月挣多少元可以吃得好、有車開、玩得歡嗎?”

  這樣提出問題,這樣比較的時候,年輕人愕然:我怎麽忘記了這四、五百萬務工人員?怎麽竟對他們夜以繼日地去拼搏去創造,熟視無睹?

  “父母輩是特區的開荒牛,辛勤勞作,艱苦創造,爲建設一個文明的深圳市,付出有多大呀?他們憑着功勞去享受了嗎?他們敢與我輩一樣‘四不’嗎?”

  這樣回憶往事,這樣理解前輩的時候,年輕人有感慨了:父輩創業了,我創業了嗎?只會享福,不去勞動,財富還會來麽?不是坐喫山空麽?

  “進城務工人員,工餘時間都去參加學習,參辦培訓,提高了素質、文化和技能,許多都成了技術能手、骨幹和領道,再‘四不’下去,再過幾年,我們在寶安這塊土地上能充當什麽角色?”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年輕人幾番追問,終於醒悟:没有理想不行,没有意志不行,没有文化不行。

  在這個時候,寶安最捨得花錢的是興學育人,大辦教育。區委區政府每年在教育經費上的投入不低於財政預算内支出的20%,教育撥款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區、鎮二級政府還成立教育發展基金會,並設立了教育發展基金。現在,寶安已形成了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業餘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教師進修培訓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體系。

  “創業的黄埔軍校”,這是區政府辦的創業學校的别稱。這種學校,只招收當地的户籍青年;設立了創業基金,扶持户籍青年。是積極實施青年學業就業的“三業”工程,從政策、資金、社會政待遇等方面建立扶持青年創業的機制,從多方面幫助户籍青年創業。

  寶安的社會辦學比較出色。涌現一批如石岩公學、東方英文書院、華茂實驗學校等知名度很高的民辦學校。由國家教育部召開的社會辦學現場會,就是在寶安召開的。寶安,成了中國社會辦學的一個典型。

  漸漸地,年輕人覺得自己成熟多了,真正把自已看成是寶安的主人。眼裏有目標,目光遠大了;肩上有重擔,責任心强了。他們認真地去辦每一件事,精明幹練,干起活來不僅要同中山、張家港、蘇州、上海、香港等地比,還要同新加坡、美國比。視野開闊之後,寶安人既自信,又更加虚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寶安一直把提高幹部的素質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農村幹部中專化,機關幹部大專化”是寶安幹部隊伍建設一個時期的目標。

  從區委、區政府鄰道,到鎮村領道,到廠長、經理,普通村民、打工者,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切實考慮本區、本鎮和本村的發展大計,都注重讀書學習,不斷“充電”,提高知識水平和文化水平。他們説,只有不斷學習提高,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時代。

  《羊城晚報》在頭版發表評論《寶安文明贊》。

  文章肯定地説:寶安區作爲全國精神文明創建示範區,經多年的努力耕耘,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寶安區以打造小區文明爲特色的創建活動,爲全省農村文明創建闖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寶安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特點一是“立意新、起點高”,二是“以人爲本,以小區爲本”。寶安區的領道不尚空談,不搞花架子,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爲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讓廣大群衆在切身感受中實現思想的昇華。老百姓是文明創建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文明之神在寶安區的每一個角落降臨了。在現代化等精神文明創建方面充當了全省的先鋒模範。

  《南方日報》在一版發表題爲《寶安經驗的啓迪》的評論員文章。文章説,我們要建設的是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現代文明城市。先走一步的寶安,爲我們創造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寶安的可貴之處在於堅持以人爲本。

  文明不是空的。文明不是靚女手上拿着的曇花。它是實在的,看得見摸得着的形象。《廣州日報》説,綜合環境質量的大幅度躍昇是近三年來寶安創建高標準文明區最直觀的成果之一。推進寶安“農村城市化”和“農民市民化”是全局性、戰略性重大舉措。寶安的文明創建出手不凡,成效顯著,關鍵在於注重了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内在和諧,堅持“以人爲本”,在改造環境的同時改造人、影響人、引道人,在城市化過程中完成對傳統農民的歷史性改造。

  粱啓超在《文明之精神》一書中説:“文明者,有形質焉,有精神焉,求形質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難。”

  孫中山在《孫文學説》中説:“實際則物質文明與心性文明相持,而後能進步。

  樑啓超和孫中山都探討了文明内部的結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種文明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都很重要,當然精神文明更爲重要。

  寶安的實踐告訴我們:精神文明中最重要的還是人的思想理論,是人的認知能力。精神文明這個“元”陰陽結構中,有知與智兩方面。知,即知識,乃人類所創造的所有文化形態,包括語言、文字、文獻、書籍等。智,乃人的認知能力,是活的思想和創新的能力。人類精神文明中的“智”更重要。智慧使一個民族能不斷發明,因而成爲强大的民族。

  “能人輩出”,是二十多年來寶安可喜的現象。

  讓我們稍加列舉吧。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吴志鋒;探索出工會工作經驗被全國總工會譽爲“寶安模式”向全國推廣的工會工作者温介平;以英雄事迹被追認爲革命烈士的陳建剛、李成志;“全國三八紅旗手”朱麗蓮,見義勇爲青年許世柳……更有一批胸懷祖國、勇於奉獻的能人賢者,如九届人大代表鄭卓輝,在人民大會堂代表中國民營企業家第一個提出“建議立法保護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議案;沙井鎮萬豐村書記潘强恩創建了中國第一家農村股份制企業,並在實踐中形成“共有制”理論。這位傳奇式人物,家庭藏書5萬册,自己動手著書立説,創作小説、戲劇、等作品500多萬字,還成立萬豐粤劇團,該團表演的根據潘强恩小説改編的粤劇《大潮》,進京匯報演出,獲得了中央有關領道的高度評價。專對“共有制”有較高評價,認爲它提出了中國農民走向現代文明和共同富裕的方向。

  在寶安,越來越多地涌現出具有良好的精神道德者。他們美好的心靈和品德,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的體現,是寶安人的共同財富。傳統美德弘揚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寶安,充分表現了我們民族的真善美,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年過半百的共産黨員曾柳英,被譽爲“新世紀活雷鋒”。她是寶安區沙井鎮的一名退休女職工。1995年,她帶領3個兒女和9名村民,成立了以“扶貧幫困”爲宗旨的“愛心一族”協會,義務爲群衆服務,爲社會服務。

  1995年至2002年,7年中曾柳英共爲社會義務服務8500多小時,是深圳市義務服務時間最長的“五星級義工”。2001年,經數十萬市民投票評選,曾柳英以最高票數當選爲深圳市文明市民,2002年,她被授予深圳市“義工標兵”稱號。

  曾柳英帶起一大群“愛心一族”,至今已發展到2500多人的“愛心一族”,既有鄉村幹部、也有普通村民和進城務工人員,還有來寶安投資的香港老闆,香港商業承明先生就是深受曾柳英奉獻精神所感動和他在沙井鎮的企業員工一起加入“愛心一族”的。受到“愛心一族”無私援助的,有粤北山區的失學兒童,也有内蒙古草原的受灾牧民;有鎮裏的失足青年,也有素不相識的病人。據粗略統計,7年多時間,“愛心一族”爲群衆做的好事實事達4000多件,扶助殘疾孤寡和失學兒童600多人,向灾區和貧困地區捐款達500多萬元。

  “美德榜”,一個讓使人感動的名詞。

  新安街道寶民社區是寶安區第一個“全省文明示範社區”,被稱爲寶安文明社區的一張閃光的“名片”。那兒的“美德榜”常有新人新事。

  居民樑女士動情地説:“我是一個下崗工人,丈夫也没有固定工作,3個孩子還要上學,全家陷入困境。居委會得知情况後多次找上門來,幫我聯繫工作,還向民政部門反映我家的困難,争取到每月960元生活保障金,幫我們渡過難關。”

  這事上了“美德榜”。没上“美德榜”的好事還很多……

  譬如,這裏的社區服務部無償提供車輛接送、初級衛生保健、老年人健康檢查、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等18項服務。寶民社區將轄區分成12個片區,把居委會工作人員分成12個小組責任包干,要求責任人在工作中做到“六個必訪”,即絶症病人重點訪、生活困難及時訪、生病住院隨時訪、居民病故兩次訪、天灾人禍馬上訪、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定期訪。這些,“美德榜”上不寫,却永遠銘記在所有老百姓的心上。

  在寶安,像寶民社區這樣的“特色社區”還有很多,如龍華民治的“紅色社區”、公明田寮的“學習型社區”、新安興東的“温馨社區”等等,各具特色。

  還有被譽爲“文化社區”的桃源居。西鄉桃源社區,是一家開發商獨立建成的大型住宅區,在116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了總面積180萬平方米的住宅,近2萬人在這裏生活。這裏有森林體育公園、文化廣場、學校、音樂廳、雕塑等文化設施。這些投入巨資建起的文化設施没花國家一分錢。

  一年時間裏,桃源居相繼舉辦了廣場舞會、世外桃源文化節、“三八”文藝晚會、五好家庭評選、五好媳婦表彰、名人名對面、社區植樹節、桃源國際城研討會等10多項文化活動。居民自發組建腰鼓隊、百人秧歌隊、太極拳、劍隊、合唱隊、交誼舞隊等15支文藝團隊,定期開展演出活動。

  桃源居精心地培育和呵護文明。“愛生活、愛家人、愛社區、愛家園”,這是他們的準則。

  細讀長2萬字的《桃源居社區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我受到震撼。桃源居的目標是:2年内贏得廣東省最佳文化社區,5年内進入中國社區文化10强之列,6至8年摘取聯合國“最佳人居奬”。

  桃源居將成爲寶安的縮影,這是並不是神活。

  歷史上,寶安名賢輩出,高尚精神代代相傳。

  古代和近代的名流有:

  東晋的“南粤孝子”黄舒,他爲服事雙親,不辭勞苦,到處奔波,孝敬父母,著稱鄉里,“平生志行衆所知,高名直與此山齊”。

  南朝被稱濟公活佛的杯渡禪師,他是歷史上最早從中原遠游到寶安的高僧,他在寶安廣收門徒,傳授佛法,普渡衆生。唐代大詩人李向作《南陵隱静》詩,詩中有句:“岩種即公橘,門深杯渡鬆”,可見其影響深遠。

  明代抗葡元勛汪宏,作爲明代管理廣東海疆的官吏,守護邊疆貢獻巨大,是中國最早率軍抗擊西方殖民者“佛郎機”入侵的將領,也是中國引進西方先進武器“佛郎機銃”並進行大規模推廣和使用的第一人。

  明代抗擊番夷、倭寇,屢立戰功的愛國將士千户李茂材,萬曆十四年(1586年),新安知縣丘體干賦詩贊曰:“桓桓將軍,夙秉智勇”,“鯨波沸騰,仗劍南征”,“將軍振旅,殉節雷洋”。

  明代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湯克寬,他關心百姓疾苦,護疆護民,戰功赫赫,名垂千史,却屢遭姦佞陷害。

  明代萬曆十年(1582年)進駐南頭名將秦經國,他愛國衛民,有德有信,有謀有勇,創造出一套海戰的戰術,所向披靡,如騰龍攪海,被稱爲“龍”將。

  明代萬曆十四年(1586年),新要縣第6任知縣丘體干,平反冤獄,創建學田,狠抓教育,創修《新安縣誌》,所辦之事,皆益民衆,深受百姓愛戴。

  到清代有興利除弊、重視教育的新安知縣李可成;有待民誠懇、大公無私的新安知縣段讞生;有重視鄉邦文獻並爲之嘔心瀝血的新安縣令舒懋官;有南頭鄉賢黄成元等。

  從清朝嘉慶到道光年間,大鵬城賴氏家族三代五將軍,以振威將軍賴恩爵最爲著名,還有新安縣大鵬城賴雲臺將軍,也是戰功顯赫。

  現代和當代寶安的名流也不勝枚舉。有太平伸士周長齡,平湖圩奠基人劉鑄伯,愛國知識分子何恩明,革命黨人卓鳳康,中華女杰鄭毓秀,交通實業家彭東海,愛國華僑官文森,人民的好省長陳鬱,鄉邦好幹部黄華,無産階級革命家曾生,木刻藝術家陳煙橋,獨立功勛章獲得者藍造,抗日英雄劉黑仔,國際共産主義戰士澀金生,軍政幹部賴仲元,虎穴英豪温鞏章等等。

  寶安的古今名流之所以銘記於人們心中,流傳千古,是因爲他們德才兼備,舍身奉獻,爲國爲民。他們的精神和品格會永久地保留在寶安這塊土地上的。

  精神傳承,在歷史上總是潤物無聲,潜移默化的。

  寶安當今涌現出的代表着崇高精神的新人,既有優良的傳統文化精神作爲成長的基礎,又能得到改革開放之風的陶冶和時代精神的熏陶,因此,新人新風,在寶安成爲文明的亮點。

  先前我們説過,中國文化注重人與人的關係,更多慮社會問題,我們重視現實而不重視來世,重視人間而不重視天堂。我們與希臘文化的區别在於和自然不是處於一種“天人對立”的關係中,而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一個高尚的人,應該與天地合德,天地有的我也有,我有的也可以外化爲天地。

  什麽是當今的天地?也可以問:什麽是當今寶安的天地?寶安的天地,不僅僅是指寶安是江海交匯之地,是毗鄰香港之地,而且指的是率先改革開放之地。在這種種特殊的天地裏生活的寶安人,該怎樣做到“與天地合其德”?是的,一個高尚的人,應該與天地合德,“贊天地之化育”,即促進天地萬物的演化發育。寶安人就是這樣的,並不坐享有利的“天地”,而是努力促使天地嬗變,使天與人融合得更好,可相通,可交感,可合一,可協調,使人心這個小宇宙完全和大宇宙交會、相融。

  寶安基於這種理念,提出“一鎮一廣場一中心區,一村一公園,一街一景、一路一樹一花”的目標,是很切合實際的。這樣,可以使寶安的“天人合一”達到一個新的境界。目前,全區己建成高標準的廣場13個,村級或社區廣場43個,公園83個。

  寶安的“天人合一”的環境,既適合人的生活,也適應發展。外商很欣賞這種美好的環境,紛紛前來投資。他們説:“在這麽好的地理環境,這麽美的城鄉投資,是一件快樂的事,值得。”

  寶安的經濟能否更上層樓?答案是肯定的。在全球經濟大環境有些“冷”的時候,寶安2006年在香港的招商會獲得投資合同達80億元,2007年在深圳的招商會獲投資總額達76億元,第二届高交會又簽約33億元合同。7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外資企業共有6200家,真是星羅棋佈,滿地生輝,逐步形成電腦、打印機、微型馬達等10大類高新技術産業出口生産基地。寶安的各項經濟指標,都以穩健的步伐逐年上昇。

  文明之神降臨寶安了。寶安過去和現在的文明輝映着,這是祥和之光。

  宋元以來,福永鎮嶺下村北是風景名勝區。那裏鳳凰岩。康熙《新安縣誌》卷三載:“鳳凰岩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徹若堂室,傳昔有鳳凰栖其内。”故得名。

  鳳凰岩的古迹文物很多。許多景物素有美名:“長壽仙井”、“净瓶灑露”、“石乳清湖”、“煙樓晚望”、“鬆徑風琴”“雲頂參天”、“麻藍仙印”、“鷄心修竹”等等。

  明代萬曆年間,新安知具鄭文炳有《秋日游鳳凰岩》七言絶句兩首:

  其一

  浮嵐縹緲留芳迹,遠隔塵寰開絶壁;

  煙光一片接滄溟,萬仞芙蓉削天碧。

  其二

  奇情勝概近蓬瀛,石室玲瓏紫翠盈;

  鬆風澗水調絲管,瑶草琪花照眼明。

  有如往昔的晚霞殘留的彩雲,在如今的寶安上空飄盪。如今寶安文明的空間,更多的玲瓏紫翠,更美的瑶草琪花在閃發着多彩的光亮!

  歷史和現實中,寶安的文明之神是永恒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作家協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