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淺説客都梅州文化研究
梅州作爲客都,其文化研究對客家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化是一種可與政治、經濟相提並論的力量。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經説過:“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經濟力量,新的文化力量……”。當今,“文化力量”被學界稱爲“文化力”。廣義的文化指凡人們創造的一切,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相應於自然的存在。不過,“物質的”不回答“是什麽”,只在於“怎樣做”。例如,酒、茶都不是文化,而怎樣喝酒、喝茶就是一種文化。文化力是民族凝聚力,屬於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10多年來,梅州客家文化研究頗爲活躍,成立群衆性研究組織,出版多種刊物,編輯客家文獻書目及有關資料,撰寫研究專著及論文,研究成果逐步增多,質量不斷提昇,這是任何時期無可比擬的。然而,就世紀之交各地的文化熱而論,客家文化的研究未及首善各方,其研究規模還不算大,成果不算多,影響不算廣。梅州文化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此,僅零星隨想記録於後,僅供同人參考。
一、促進文化與經濟共同發展
經濟與文化屬於不可分割的整體。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經濟的反映。而文化研究的目的在於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繁榮。文化作爲寶貴的歷史遺産,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應該成爲梅州社會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梅州發展不只是經濟資源與投入多少,還包括思想觀念、管理體制、傳統習俗等。現代經濟與文化“一體化”發展是國際趨勢,這不僅表現爲現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附加值越來越高,而且也表現爲文化因素在現代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梅州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是僅僅面對資源“看米下鍋”,還是着眼市場,積極尋求資源,發展生産。這是反映着兩種不同的文化觀念。現在梅州金柚生産大發展,一些人往往滿足於豐産,而不去開拓市場,形成增産不增收入,“柚賤傷農”;不引進優良品種或者忽視良種退化,缺乏科學種柚,就没有競争力,最後被市場淘汰。爲此,必須重視文化力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諸如,智力因素、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文化網絡等等。梅州社會發展必須充分發掘地區文化資源的積極效用,弘揚開拓進取的客家文化精神,使之成爲社會發展的基點。同時,對現有的人文傳統存量進行改造,利用制度創新現代意義的優質文化,促進經濟與文化良性互動,以先進文化保证梅州社會持續、和諧發展。
二、堅持中華文化是源,客家文化是流
客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與客家文化屬於母與子、源與流的關係。弘揚客家文化就是弘揚中華文化。脱離中華文化去研究客家文化、梅州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例如,梅州客家話保留着不少古代北方的語音、詞彚;客家山歌承襲了《詩經》的“比、興”傳統方法,等等。這些都是人所共識的。漢族爲主體的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各民族文化多元共處,“和而不同”,應努力消弭文化衝突與對抗。而在中華文化中的各地區文化,諸如,“秦晋文化”、“湘鄂文化”、“巴蜀文化”、“江淮文化”、“潮汕文化”、“珠江三角洲文化”等等,則屬於同族、同文、同源,他們之間没有衝突,共存共榮,僅“同而有特”,互有特色而不論好壞高低。我國各地方文化之間應克服由於珍惜自身文化的情懷,形成一種返本尋根、固守本土文化的地方情緒和回歸傳統的保守思潮。在客家文化特别是梅州文化研究中有兩種現象是應該克服的:其一是“泛客家”現象,有的研究者盡量將歷史上的領袖、名人、偉人歸屬客家人,致招人反感。諸如,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等,甚至憑空杜撰,廣西壯族山歌手劉三姐,原是鬆口客家山歌手劉三妹。“客家”須界定,不可超越時空,無限擴大,只要與“客”沾邊就稱之爲“客家”,實在没有意義。其二是“客家最優秀”論。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都有學者從事客家問題的研究,特别在日本著述較多。日本山口縣造著《客家與中國革命》稱“客家是中國最優秀民族”;美國羅伯史密斯(Robert,Smist)著文《中國的客人)謂:“客家民族是牛乳中的乳酪”等等。這些觀點有失偏頗,在國内流傳甚廣,多有引用,與和諧社會相悖。客家人同其他漢族人、其他民族都是優秀民族,無所謂“最優秀”、“最精華”(“牛乳中的乳酪”),僅各具不同的民族特色,均在社會發展中同作貢獻共構燦爛多姿的中華文化。當前梅州客家文化研究應努力發掘中華文化資源,既弘揚客家開拓進取、艱苦奮鬥精神,又廣泛借鑒、學習各民族、各地區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統領下,和衷共濟,同謀發展,並從中突顯客家經濟建設與文化發展成績,讓梅州吸引世界,讓世界走進梅州。
三、理順傳統客家文化與現代客家文化關係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是一個時間次序,不是空間位置。傳統應該有一個現代形式,成爲現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傳統像一條河,從源頭下來,有的流失了,有的從别的支流加入進來。梅州客家傳統文化精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精神。其中最爲重要的是崇尚文教觀念和開拓進取精神。過去有人説,“梅州没有特産,只有知識分子”;梅州人篳路藍縷,四海爲家,事業有成者不乏其人。崇文觀念與開拓精神具有永恒的精神價值,必須倍加珍惜、發揚光大。二是文化載體,包括文化教育設施、精神産品、文化遺迹等等。客家山歌有如國粹京劇,屬於梅州重要文化資源,没有它作爲區别其他文化的特色,就不足於顯示梅州客家文化歷史價值。在傳統文化中一些没有歷史價值、缺乏個性、不能繼續生長、不具有凝聚力的東西都是屬於“糟粕”,應該以予揚棄。客家文化與其他文化都不斷發生嬗變,特别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梅州崇文觀念與開拓精神有所缺失,需要及時修復。諸如,棄學從商,學而不勤現象滋長,各中學高考率,特别是考入名牌高校率並未達歷史最好水平;迷信活動沉渣泛起,甚至“一貫道”也有所抬頭:豪賭戀彩之風蔓延,致身心與家庭兩傷。不少歷史遺迹尚未得到完善保護及合理開發;山歌舞臺表演變調,不再“原汁原味”,未獲群衆認同,……。文化不該由市場支配,因爲市場只論商品價值;隨着社會發展,生活方式改變,欣賞習慣也可能改變,例如,元曲我們現在看不到了,僅僅成了一種閲讀者對象。而山歌則不然,當今仍廣爲群衆喜聞樂見,在各地田間、山間、廣場、公園所聽到的仍然是傳統山歌的曲調,它的内容可以日新月异,但曲調變了就不再是客家山歌,而是流行歌曲了。
當前梅州客家文化研究更多着重於歷史、民俗、人物,往往忽視文化力的核心——客家傳統精神的研究與張揚。以文化力核心作爲研究的切入點,去探索客家精神的内涵、客家精神與時代精神、客家精神在現代客家文化中的定位等等,以傳統精神去體現現代梅州客家文化,應當作爲梅州客家文化研究的第一要務。
四、注重客家文化理論研究,又完善情况描述
客家文化理論研究應以情况描述爲基礎,但又不能流於一般情况描述。目前,梅州客家文化研究不少處於情况描述,未達“客家學”要求,或者往往屬零散歷史資料的“抄作”,尚無實证研究。由於此類出版物缺乏新意,忽視現狀的調查、分析,也就不具影響力。高質量的客家文化研究資料的編輯、出版是非常必要的,應製定完善的總體計劃,以存史資政,教育後人,及爲理論研究提供根據爲目的,可按人物或專題編輯,力求系統完整,不存闕如;對於資料要加以鑒别,去僞存真,力求正確,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
梅州客家文化研究着眼實現社會調查研究必不可少。没有社會實際調研囿於死的文字資料,或者蹈空而論,就失去促進發展的作用。僅就方言研究而言,梅州被社會作爲各地客家人的“客家語標準”,理應列入重點,責無旁貸。廣東的客家地區占比例最大,各地方言“客味”均有所不同,在梅州市内梅縣與興寧的方言差别就較大,即使是梅縣,鬆口鎮也與縣城在“猫、叫、少、柴、燒、水”等幾個字有明顯相异。客家方言研究在清光緒年間即有《客話本字》(楊恭垣著)、《方言》(温仲和撰),均具有相當影響。但近數十年來,較之粤語、潮語研究頗有遜色。有人認爲,梅州客家方言研究是未開墾的“處女地”,有賴於梅州鄉人共同努力。爲此,對全省特别是梅州市各地方言進行普查,搞清方言狀况,繪製方言分佈圖,編列各地方言差异對照表,對各種方言進行科學比較、分類,當利於客家源流及變遷的研究,也可從語言發展變化追踪客家人的足迹,提供科學根據。由此撰寫客家話研究專著,編輯實用辭典,或集結有關著作,出版論文集,以饗世人。
理論研究是指對客家文化的整體研究,構建客家學。任何“學”的建立都必須明確研究對象,明確相關概念的内涵與外延,最後才能搆築學科體系。這裏首先要科學界定“客家”,從幾個方面確定標準,諸如從發展源流、遷徙時間、語言特徵、文化與民俗、地區分佈等等,以區别“客家”與“客人”、“客籍”。明確“客家”是確立研究對象,構建客家學的邏輯起點、理論前提。以此爲基礎才能進而全面、系統地揭示客家民係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客家學的建立將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類文化作出貢獻。
五、提倡客家文化學術研究與政府行爲相結合
客家文化學術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須解决投入與産出問題。即保證人力組織與財力投入,産出一定的學術成果,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鑒於群衆性學術研究較爲鬆散、自由,爲提高學術研究的目的性,實現促進文化發展與社會進步,同時强化學術研究的效率及社會效益,客家文化研究必須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並將學術研究與政府行爲結合起來。爲突顯客都梅州作爲客家文化中心,應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將各項客家文化研究納入梅州社會發展計劃,實行對梅州社會發展的研討、論证,發揮對政府决策的諮詢、參謀作用。
2.成立梅州客家文化研究會,由政府主管,提供經費支持,承擔政府交給的各項文化發展研究工作任務。
3.制定梅州客家文化研究計劃,並分步組織實施。
4.推進梅州市客家人文環境建設。包括:(1)建立客家文化博物館;(2)開闢客家文化場;(3)製作梅州客家先賢雕像;(4)設立梅州文化名人走廊;(5)發展梅州客家文化旅遊等等。
5.完善客都梅州文化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做好歷史文物及文化遺迹的保護與開發,努力實現地方文化立法。
6.由梅州客家文化研究會組織海内外客家文化研究大協作,開展各種研究課題:(1)製作客家文獻多媒體數據庫;(2)編輯《客家名人文選》;(3)編輯《客家文化研究叢書》;(4)編輯《客家山歌大全》;(5)編輯《客家話辭典》等等。
(作者:黄俊貴,廣東省中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