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馬英九打輿論戰是被迫的
馬英九在英國闡述兩岸政策主張,全面打響了新一波的統獨輿論戰,激蕩台灣輿論漩渦,久久不能平息。
各方的態度也很有意思,最初:大陸靜聽其言,不予表態;美國仔細評估,也不吭聲;台灣藍綠陣營吵吵嚷嚷,莫衷一是。但是,突發的台獨選項風波,卻使各方情勢大變。大陸開始注意,美國重申兩岸政策不變,台灣泛藍陣營批評聲音驟起。連某些愛護馬英九的言論,都有責怪他在這個時候討論兩岸政策是糊塗的意思,認為馬英九過於主動了,導致被動,是沒有必要的。
馬英九利用歐洲之行,全面釋放自己的兩岸政策主張,究竟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在作結論之前,必須衡量當前台灣局勢,應該承認,馬英九今次作出如此之大的舉動,首先是形勢所迫。
今年元旦,陳水扁的講話,全面否定了自己的中間路線,拉開了挑戰兩岸現狀的衝突序幕。陳水扁的春節講話,更是把破壞兩岸關係的措施向深層推進。這些動作,已經引發了台灣的統獨輿論大論戰,一時間台獨輿論聲勢大漲,其他的各種議題,都被湮沒其中,這是陳水扁在去年三合一選舉後,首度重奪台灣政治話語權。與此同時,民進黨已經全面對馬英九進行輿論圍剿,也把馬英九逼到牆角,馬英九無法轉移話題,無法不做出回應的動作來。由此可見,馬英九其實是被迫出招的。
其次,也是時間所迫。
陳水扁挑釁兩岸關係的大動作,已經提早把台灣的政治議題帶進了2008年大選。民進黨已經提早向馬英九、國民黨發動了輿論戰的第一波強勢攻擊。本來,這樣的統獨輿論大戰應該在明年初發生更加合理,但是,因為陳水扁改變了方向,想抄捷徑,迫不及待要在今年6月間推出「民間的台獨新憲法」來,以儘快落實明年的「新憲公投」,達到2008年大選時產生憲法的預期。如果順利,民進黨就能獲得「新憲」綁大選的效應,有利於再拿下大位。在整個過程中,陳水扁必須及時營造強大的台獨輿論聲勢加以配合,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馬英九以聲東擊西的遊擊方式來回應,是無力對付的,時間是緊迫的,必須提前打一場有規模的輿論大決戰。馬英九不能怯戰。
第三,還是美國所迫。
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在最大的程度上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所以急獨與急統都是美國所反對的。馬英九因為前段時間公開提出過「終極統一論」,為民進黨抓住把柄,儘力對其加以絞殺,如陳水扁就公開說「廢統」是針對馬英九來的。這些大動作,是否會影響美國?美國當然會全面評估馬英九。馬英九在英國提出的兩岸政策主張,反覆提出維持現狀,很明顯在相當程度上是迎合美國的兩岸政策的,是尋求美國的理解和支持的。不管藍綠,無法不看美國的臉色。馬英九也沒有能力超出這一台灣政治規律。
在各種因素的逼迫下,馬英九奮起出擊,努力搏殺,與陳水扁進行輿論總對決,初步扭轉了輿論戰場上的被動局面,產生了旗鼓相當的新形勢,這就是化被動為主動了,這樣做當然是明智的。
2006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