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優待”與“憂慮”



  ——以16路公交車爲例調查高峰時段老年人乘車出行衝突現象

  

  柯登证 鐘燕芬 李雯婧 陳仲强

  指導老師:林 琳

  

  摘要:以廣州市16路公交車爲例,對乘車高峰期老年人乘車與上班、上學人群衝突現象進行調研,通過尋找乘車衝突時間以及調查站點周邊的土地利用情况,揭示出“衝突”産生的根源,即舊城區服務設施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希望對乘車衝突問題的解决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字:老年人;公交車;服務設施;衝突

  

  一、調查背景

  1.1廣州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爲74.01萬人,占全市常住户籍人口的比重爲9.77%,比上年上昇了0.09個百分點,高於全國老年人口比重(7.9%)1.87個百分點。按照人口專家預測,到2010年,廣州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05.4萬人,突破100萬大關;到2030年廣州老年人口將突破200萬,在2035年左右估計會突破230萬而達到峰頂。人口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

  1.2《廣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的實施

  《廣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於2001年9月開始啓動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半價或免費乘坐公交車的待遇。老年人優待证的頒發爲老年人出行帶來了很多方便,目前享受政府優待的60歲及以上的老人,幾乎都是計劃經濟時代獻身廣州經濟建設的,他們退休早,退休金較低,政府的優待辦法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生活、生命質量。

  1.3老年人乘車與上班上學人流衝突

  有司機提出廣州本來交通堵塞擁擠已隨處可見,而推出60歲及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車,老人們會不會因爲免費而增加乘坐公交車的次數?這會不會給公交帶來更大壓力?

  每天早晨七點至九點以及下午五點至六點半,是一天當中交通最擁堵的時段,同時也是市民乘坐公交車的高峰時段。而老年人乘坐公交車,也更多地集中於早高峰。大量老年人在上班高峰期乘車出行,使交通擠上加擠,延長了上班族們花在路上的時間。

  1.4調查所選綫路概况

  廣州市16路公交車連接了廣州市海珠區(珠江南岸)的老城居住區與珠江北岸的綜合服務區,沿途經過醫院、公園、商業街等站點,是上班族乘車的熱門路綫,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老年人乘坐(沿綫站點介紹見附録),是高峰期老年人乘車與上班、上學人群衝突比較明顯的綫路。

  二、調查思路、過程、方法

  2.1調查思路

  2.2調查過程與方法

  第一階段調查過程:

  第二階段調查過程:


  三、調研與分析

  3.1衝突的表象——高峰期擁擠的公交車

   通過對各類人群不同時段乘坐16路公交車人數的統計,我們發現如下現象:

  3.1.1一周的人數變化規律——較平均,但周五出行量大 

  從一周抽樣的四天所統計的數據來看(圖1),老年人群出行的數量變化不大,人數維持在200人左右;而其他人群的出行量在周一和周五人數最多,而周二和周六人數稍有下降。可見在星期一與星期五最容易出現老年人與其他人群的乘車衝突現象。

  3.1.2一天中的衝突時段——早上7:00—9:30

  通過對多天上車人群的數量統計,我們可以看出老年人乘車人數(圖2)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降低。在上午7:00—11:30這段時間老年人乘車數量最多,到了中午以後其乘車數量逐漸降低。

  從平均日各時段不同人群乘車比例(圖3)來看也呈現這個規律,早上7:00—9:30這個時間段裏,老年人乘車數量占乘車總人的近40%,由於此時正是上班的交通高峰期,所以相對於早上工作和上學的乘車人群來説必然造成影響。

  3.1.3峰值衝突點分析

  老年人群的乘車比例(圖4)一直高於30%,比例最高的時間段出現在7:00—8:00這一小時内,達到40%,隨後有所下降,到了10:00—11:00這個時間又是一個老年人乘車的高峰期,但此時已經過了上班高峰期,因此並不存在衝突。爲了更準確的調查出老人與上班人群的乘車衝突時間,我們對7:00—8:00的峰值時段做了更深入的調查。從圖表可以看出:

  (1)工作和上學人群在周一到周五早上的乘車出行量較大,而到了周日他們早上的乘車出行量明顯有所降低,出行的高峰時段相對後移。

  (2)老年人群出行量隨着時間變化相對不明顯。

  (3)從平均日不同人群的出行量(圖5)來看,可以看出在7點15分左右出發的那班車乘車人數較多,是上班上學的人群出發的高峰時段。早上乘車的高峰時段從7點15分開始到8點半左右結束,同時這個也是老人與其他人群乘車衝突最大的時間段。

  小結:據資料顯示,廣州的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2%左右,通過對16路車的調查顯示,在上班高峰期這段時段内老年人乘車的比例遠大於其人口比例。可見,在老人優待证的政策出臺後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影響——老人與上班人群的衝突問題。

  
  3.2衝突的“真面目”——揭示内在問題

  3.2.1哪些老人成爲高峰期出行的主要群體?——距離起點站500m範圍内居住的老人群體

  爲更好地確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對老年人乘車的影響,本次分析首先以跟踪調查的方法確定老年人的乘車距離,推算出公交車站點對老年人的服務半徑;在公交車站點服務半徑的範圍内對土地利用進行調查,嘗試從功能布局方面分析影響老年人出行的規律。調查采用跟踪的方法,抽取5個站點對下車的老人共20名進行跟踪調查(見附録),結果顯示95%的老年人步行到公交車的距離小於500米(圖6),公交車站對老年人的服務半徑可確定爲500m。

  3.2.2老人爲什麽要在高峰時段出行?

  老年人由於生理的原因,生物鐘提前,他們一般都習慣早睡早起,早晨起來後一般都會外出活動;環境上,早上上班高峰時段的陽光和氣温比較適宜,是老年人外出的良好時機,因此,老年人高峰時段出行與其生活規律緊密相關。

  3.2.3老人住家附近缺什麽?——老人住家附近缺乏滿意的配套設施(以鳳凰崗爲例)

  (1)鳳凰崗概况

  鳳凰崗位於廣州海珠區西北角,原是廣州的老工業基地,現爲人口密集的老城居住區。調研區域内的居住人口約爲6萬人。

  (2)出行意願調查

  1)出行目的(圖7)

  近半數老年人乘坐公交車出行是爲了外出活動,其次爲看病(19%)、買菜(15%)和喝早茶(13%),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地缺乏公園廣場等健身娱樂場所。

  2)出行頻率(圖8)

  鳳凰崗老人出行的頻率非常高,44%的老年人每天出行一次,每天出行一次以上的老年人也占了13%,過半數的老年人每天乘坐公交車出行。

  3)出行時段(圖9)

  38%的老年人早上7點前已經乘坐公交車出行,老人出行的高峰實際上與上班上學的高峰時段錯開了,但仍有29%的老年人選擇在早上7點到8點的高峰時段出行。

  4)下車站點(圖10)

  起點站坐車的老年人下車站點集中市紅會醫院,比排第二位的同福路站、中山醫站高出15%。

  小結:鳳凰崗是16路車的起點站,老年人乘車都有座位,高峰時段也不擔心;老年人出行目的主要爲外出晨練,時間集中在上班上學的高峰時段並有較高的出行頻率,這些都是造成乘車衝突的直接原因。

  (3)規範達標情况

  爲瞭解鳳凰崗地區出現大量老年人高峰時段出行的原因,我們根據中華任命共和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的標準對該地區與老年人生活相關的設施進行調查。結合老年人對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我們選取了醫療衛生、文體、商業服務、社區服務和金融郵電5類設施進行實地調研:

  各類服務設施設置情况圖


  (4)老年人的滿意度(圖11)

  老年人對鳳凰崗的菜市場和茶樓的評價比較高,分别爲95分和87分;對醫療設施的評價則剛好及格,最不滿意的是該地的老年人活動中心(36分)和公園緑地廣場(41分)。五項指標裏有三項不及格,反映出老年人對該地區的相關設施並不滿意,間接反映了老年人出行的動因。

  (5)實地調查發現問題

  1)要收費的老人活動中心

  鳳凰崗的老年人活動中心要收費,6元每小時的收費標準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説只能望而却步。老年人活動中心實際上成爲老年人消費的場所,並没有真正成爲大衆老年人休閒娱樂之地。

  2)環境衛生與出行

  鳳凰崗内生活了許多街邊流浪狗,流浪狗除了對過路人的安全搆成危險,還會因排便而産生衛生問題。由於環境衛生的問題使得部分老年人寧願坐車外出也不願意留在鳳凰崗活動。

  3)黄沙空地=晨練場所

  鳳凰崗内並無免費開放的健身場所,鍛煉身體的老年人只能够到鳳凰崗西北角的一片黄沙空地上進行晨練。空地上無任何設施,運動過程中容易飛濺起塵埃,對老年人呼吸道造成影響。

  4)休憩設施與出行

  鳳凰崗居住區内嚴重缺乏休憩設施,路邊没有一處供人休息的座椅。早上,鳳凰崗肉菜市場附近的花壇邊、樹墩旁坐了許多聊天的老年人,是鳳凰崗特有的“景觀”。

  3.2.4吸引老人的是什麽?——相對完善的配套設施引導老年人向沿綫流動

  

  通過各個站點主要的服務設施和用地狀况進行分類,我們發現上午高峰時段老年人在老城區上車的平均人數最大(平均每個站點上車的老人人數占總數的9.5%);老年人下車的站點中,醫院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其餘站點(其他服務區、老城區和公園)的吸引力約爲其1/2。引力分析圖間接反應了老年人出行的需求問題。

  (1)用地功能布局概况

  本次調研以16路沿綫的土地利用布局爲切入點,結合乘車人流量進行分析,嘗試從中發現土地利用與出行的相互關係。即將公交站點服務範圍内的土地劃分爲居住區(根據建築以及設施的狀况將居住區劃分爲二類和三類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公園廣場三大類。

  16路綫路經過的珠江河北片區用地主要以商業金融和新建住宅小區爲主,服務設施較完善;河南片區主要爲老工業區轉移後遺留下的老城區住宅。

  (2)各類型用地對老年人出行的影響

  爲反映各個站點附近居住、緑地、商業、公共服務設施的數量和規模與老年人出行的關係,本次調研對各個站點内以上三類用地的規模進行統計,並求出其占該類用地總規模的比例,以絶對連續符號(圓形)表示其規模大小。

  公園分佈與老年人出行

  公園、廣場是老年人早上晨練和進行交流互動的地方,調查表明大型公園、廣場對老年人的出行具有非常明顯的吸引性,而小型公園對老年人出行没有直接影響。

  居住區分佈與老年人出行

  居住小區的用地分佈對出行的影響並不十分突出,河南片區沿綫的居住區數量和密度相當,但起點站的乘車人數却是最大的(高達39%),其他居住區站點的乘車人數都無法與之比擬。起點站出現大量的老人出行,與其内在功能結構有一定的關係。

  公共設施分佈與老年人出行

  公共服務設施密集的地區往往成爲老年人下車的地點。由於其自身特殊的生活特點,老年人具有較多的時間參與各種閒暇活動;另外,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况使他們經常進出醫院,這些都使得老年人集中在醫院、休閒娱樂設施和商業附近的站點下車。

  3.3 問題的根源

  3.3.1政策原因

  免費乘車解决了老年人乘車的經濟問題,增加了老年人出行的意願,調查顯示44%的老年人增加了出行次數;

  資金缺乏。16路沿綫公共設施服務屬於社會福利體系中的一部分,政府是主要出資人,但是目前政府的投入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管理缺乏協調。對於老年設施的建設,各級政府部門未能建立起全方位、成形配套的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管理部門間缺乏協調性,工作歸屬關係不明確,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具體落實。

  3.3.2技術原因

  用地緊張。16路沿綫經過的老城區,建築密度高,區内無法提供公園和室外活動設施所需用地空間,用地的緊張使得該地進行相關服務設施的建設遇到極大的困難。

  3.3.3人爲原因

  部分老年人(38.2%)不願意避開高峰時間段出行;老城區内部分居民缺乏公共衛生意識,對社區環境的創造缺乏主人公意識。

  四、衝突的解决方法

  4.1時間方面

  (1) 調整發車的頻率。公交公司在操作上可適當調整各時段的發車班次,在早上出行的高峰時段(7:15—8:00),發車班次由原來的10~15分鐘一班縮短到5~10分鐘一班,增加發車的頻率。

  (2)建議老人盡量避開高峰時段出行。調查顯示,過半數的老年人表示會有意識地避開上班高峰時段出行,但他們缺乏對信息的掌握。有關部門可通過宣傳教育適當引導他們的出行。

  (3)開通老年人專綫。對老年人口密集地區開通免費的老年人專綫,途徑主要的公園和醫院等服務設施,避免老年人與其他人群的乘車衝突問題。

  4.2土地利用方面

  (1)增加公共緑地

  對於老年人來説,早上外出活動、鍛煉身體的比例高達51%,對公園廣場的需求大。鳳凰崗西北部沿江的空地是老年人早上鍛煉的主要場所,但其環境較差,無任何緑化設施。在目前舊城改造未實施、土地利用緊張的情况下,對該空地做簡單的修整也是一種解决的辦法。

  (2)提供免費的文娱活動場所

  鳳凰崗的老年人活動中心收費標準高,無形中將許多老年人拒之門外。鳳凰崗社區應該按照居住區設計規範的規定建設並提供免費的老年人活動場所。

  (3)加强社區管理

  有關方面應該加强對老城區内的衛生管理,爲廣大老年人提供乾净舒適的生活環境,解决老年人因爲對區内衛生狀况不好而乘車外出活動的問題。

  (4)改善後的出行量變化

  81%的老年人表示,若該地區的基本服務設施得到改善將减少乘公交車出行(圖13)。因此,改善地區的服務設施對减緩老年人高峰時段乘車衝突問題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五、思考與總結

  5.1思考

  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樣的問題:部分設施雖然滿足《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的要求,但老年人仍然十分不滿意(老年人活動場所設置達標,但老年人對其評分不及格);部分設施雖然達標,但老年人仍然選擇乘車到其他區域使用該設施(商業設施規模達標,但是老年人寧願出行到其他地方購買生活用品)。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關注以下兩個問題:

  5.1.1《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是否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地區,規範定下的標準已不適應老年人的需求。地方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對老齡化嚴重的地區確立地方配套指標,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中作爲新的内容加以補充,因地制宜,並在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的今天相應地調整指標以適應實際情况。

  5.1.2《城鎮老齡設施規劃設計規範》何時正式出臺?

  對老年人的需求而言,居住區設計規範涉及的内容相對粗略,對設施的内容無更細緻的明確要求,即使設施達標了也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對老年人的需求缺乏考慮,部分老年人需要的設施並没有反映在居住區設計規範裏,目前針對老年人的《城鎮老齡設施規劃設計規範》自2003年推出徵求意見稿後至今已經4年,但正式版本仍未出臺,隨着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老齡設施規劃設計規範》的正式出臺迫在眉睫”。

  5.2總結

  通過對高峰時段老年人乘坐16路公交車出行狀况的調研,我們充分瞭解到高峰時段老年人乘車與上班、上學人群的衝突的問題,調查走訪老城區也使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作爲未來的城市規劃工作者,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無論是規劃還是管理,許多問題需要考慮、協調和解决。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研,唤起社會對老年人的更多的關注,在以後的規劃設計和制定政策、規範的時候更加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利益,爲老年人創建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孟紅莉.社區文化活動設施怎麽建.社區工作,2007(3).

  [2] 王雪峰,吕樹庭.廣州市城區老年人體育生活的現狀及未來走向研究.體育科學,2004(24).

  

  作者簡介:

  柯登证,鐘燕芬,李雯婧,陳仲强,2003級本科生。

  林琳,博士、教授。

  該調查報告榮獲建設部高等城市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2007年城市規劃專業社會調查報告作業二等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