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雲浮地區六祖文化、南江文化和雲石文化的考察調研報告
2004年7月2日至7日,由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廣東文化研究組的參事、館員和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學者組成的考察團一行11人,在考察團團長黄偉宗參事,副團長洪三泰館員、羅康寧助理巡視員的率領下,冒着盛夏先後深入到新興、鬱南、羅定和雲城等地,對惠能六祖文化、南江文化和雲石文化進行了爲期5天的考察調研,提出了極具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報告如下:
一、考察概况
這次考察工作,醖釀已久,相關理論研究工作已有2年時間。這次調研的主要課題是雲浮三寶(六祖文化、南江文化、雲石文化)的研究、開發以及進一步發掘雲浮文化資源的策略。這對於雲浮各地文化、經濟的發展和廣東建設文化大省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7月2日—3日,考察團一行先後對新興縣龍山藏佛坑、惠能故居、龍潭寺、國恩寺進行實地考察,還興致勃勃地出席了佛荔節旅遊周開幕式。在此期間,考察團與前來新興檢查指導工作的省民宗委主任温蘭子、雲浮市領導梅任駿、葉志容、賴斌等同志進行了會談,並與新興六祖惠能思想文化研究會黄爾崇同志、國恩寺主持如禪大師進行了座談。
7月4日—5日,考察團一行自南江口溯江而上,先後到連灘光儀大屋、張公廟、羅定廷鍇紀念中學、粤瀧火電廠、羅定鐵路、羅定博物館、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羅定藝術學校藝術中心、羅定中學、羅定學宫、聚龍洞等地進行實地考察,並在羅定迎賓館召開“南江文化專家論证會”。鬱南、羅定兩地有關領導及方誌辦、文化局、水務局、氣象局、博物館等有關專業人員共30多人出席了論证會。
7月6日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考察了大陸石業、永光兄弟石材、石材專業市場,並邀請多名石材業主進行座談。7月6日下午,召開了考察情况反饋會。團長黄偉宗參事作了中心發言。雲浮市領導梅任駿同志作了講話,並代表雲浮市委、市政府對考察團的參事、館員和專家關心雲浮建設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調研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六祖文化建設問題
新興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新興禪文化如果能進一步加以科學規劃利用,前景不可估量。但目前,新興的禪文化氛圍不够濃,龍山的各項設施還不够完善,這與六祖惠能在世界佛教界的名氣顯得不太相稱。爲此,我們分析認爲:六祖文化建設的關鍵在於六祖文化中心定位問題。六祖惠能歷來是被作爲宗教領袖加以崇拜、加以研究的,人們忽視了他作爲聖哲、文化名人、文化大師的一面。因此,六祖文化應包涵兩個方面:一是宗教方面,即佛教的禪宗文化;二是思想哲學方面:六祖與老子、孔子並稱“東方三大聖人”,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化大師。故此,我們不妨將其兩重性分開,將六祖文化中心亦定位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宗教中心,在南華寺;一個是文化中心,在雲浮新興。南華寺在世界上二十多個國家有禪宗的分庭,或者是六祖的分庭,故而禪宗宗教中心應該在南華寺。六祖文化中心定在雲浮新興考慮有四:首先,新興是六祖的出生地和圓寂地;其次,新興是中國第一部、亦爲唯一一部佛教經書——《壇經》的完成地。《壇經》既是宗教經典,又是重要的哲學著作;再次,全國唯一以六祖命名的鎮就在雲浮新興。廣東省批準六祖原籍地——集成鎮改名爲六祖鎮;最後,雲浮市專門成立六祖文化研究領導小組,政府部門應十分重視重要的文化事件。
對加强六祖文化建設,建議如下:
1.成立廣東省六祖文化研究會。先由珠江文化研究會與雲浮、新興合作建立六祖文化研究中心,並掛牌於新興龍山。
2.組織跨境性的學術論壇——六祖論壇。將廣州(光孝寺),韶關(南華寺),四會、懷集、肇慶、樂昌、湖北黄梅等地,以及六祖有關的地方整合起來,舉辦六祖的國際論壇,同時,正式成立全省性的、甚至全國性的惠能思想研究中心。
3.進行科學規劃。整合龍山藏佛坑、惠能故居、國恩寺、龍潭寺等資源,建立一個六祖文化博覽園,使之成爲一個整體。
4.組織六祖真身“回鄉”、“出訪”等活動。
5.廣泛收集有關體現六祖思想的書籍、照片等資料。
(二)關於南江文化建設問題
現在我們常講東、西、北江,很少提到南江。南江文化似乎是一個被淹没、被掩蓋了很久的文化。南江原名“端溪”,即羅定江。因漢滅南越設端溪縣於南江口北,南者,端也。古代以水多灘急,稱爲瀧水。南江自古以來就是珠江水系的南支流,與東江、西江、北江一起組成完整的珠江水系,爲南江正名,確立南江文化,有着重要的學術意義、現實意義和文化意義。
第一,發現和明確珠江水系、珠江文化南支流,更顯出珠江水系和珠江文化的完整性和多元性。珠江水系的特點之一即多條江流匯合,形成多龍争珠的形象。珠江文化的重要特點就是開放性、放射性和兼容性、包容性。南江文化屬於珠江文化的形象特點,確認南江的存在,從文化意義上來講,是給整個珠江的形象創造一個完整的開放和兼容的景致,使珠江文化更加充實。
第二,發現和明確以南江爲代表的廣南地域文化淵源和特質,更顯出珠江文化的成分和結構的深遠性和豐富性。廣南是指西江以南到粤西的高凉地區,即高州、湛江和雷州半島,一直到海南。東江水域代表客家文化,西江水域代表廣府文化,北江水域代表廣府和客家文化的交流與聯繫,韓江水域包括了潮汕地區。然而,粤西、廣西一帶的水系却没有一條江作爲代表,於是,這一帶也就没有一個可公認的文化形態。研究南江,不能斤斤計較這條江的長度和水量,而應充分注意其文化意義。信宜包括三條江:南江、鑒江和黄華河。南江發源於信宜的鷄籠山。以南江爲代表的廣南地區的各條江河,包括信宜的鑒江、黄華河等,應該均與南江的統稱有關。承認以南江爲代表的廣南地域文化形態的特質,就顯出了珠江文化的歷史。通常我們講嶺南文化只從漢代説起,春秋戰國之前嶺南文化是什麽?羅定是中原文化進入西南地區的主要通道。羅定出土的銅鼓等文物都是戰國以前的物品,那時漢族還没有侵入,百越族已經出現銅器,這些文物能否證實漢代以前廣南地區已有百越文化還有待考古工作者的進一步努力。如果承認南江文化代表廣南地區的江河文化,那麽就可以承認這個地域文化的存在,承認本地文化的淵源是百越文化。所以,講百越文化,對廣南地區文化定位、填補嶺南地區漢代之前的歷史空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不妨用“百越後文化”來概括這一地區的文化,這樣既可以將本地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及一些已消失了的文化找出來,將我們的根進一步找出來,又可以將這個地區的文化形態找出來,從而與廣府文化、客家文化並列。
第三,發現和明確從古廣信到南海的古交通要道,更清楚地把握海上絲綢之路對接通道的來龍去脈。南江口是漢人南下徐聞的重要通道。《史記》中有載:漢武帝平定嶺南之後,派黄門譯長(即漢武帝的隨身翻譯官)從廣信(今封開)到徐聞,再從徐聞乘船出海到越南。這是中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記載。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之一封開,已得到專家學者的考證和共識。對南江的發現和考察,將會進一步搞清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對接通道的脈絡。天後宫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標誌,内河所拜之神爲龍母,海邊則拜媽祖(天後),媽祖是主出海的神,南江口、懷集、封開都有這個海神。這説明西江與南江交界的地方原來是與海上通航的,所以,可以作爲將來打通海陸絲綢之路的通道來進行研究。
第四,發現和明確雲浮市(包括新興、羅定、鬱南等地)在泛珠三角合作區中歷史與現實的對接點,從而架起文化與經濟互進的黄金通道。通過對粤瀧火電廠和羅定鐵路的考察,我們發現,該火電廠進口的煤多數是從越南進口,主要在陽江深水港上岸,還有一部分在南江口上岸,之後轉運到火電廠。現在運煤的通道正是在利用幾千年曆史的港口進行操作,説明南江口是南江和西江、以及南江和海陸絲綢之路的通道,陽江是海陸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通道,有力地證實了歷史與現實的對接。省領導已表示“籌25億8年内打通西江干道”,將泛珠三角的經濟經過西江水道跟廣西、貴州、雲南打通。泛珠三角的概念就是珠江水系的概念,打通水道,將高速公路、鐵路作爲泛珠三角的整合要素,實際上就是要將歷史上的珠江水系進一步打通和組合。這個組合就是我們南江本身歷史中體現的海、陸絲綢之路通道的組合,也是我們現實中需要鐵路的、高速公路的、水道的一種交叉通道的組合。所以,從鬱南南江口可以看出,研究南江文化的定位和文化的開發,符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提出的“泛珠三角”的整體構想,同時也是從珠江文化的角度發掘“泛珠三角”的文化内涵、歷史内涵、文化底藴。中央要求珠江水系“南水北調”,其中的“南水”都是泛珠三角水系之中的黄金水道,南江口的地理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此外,我們還建議:
1.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牽頭,組織大型南江文化論证會;
2.圍遶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通道,廣泛收集、發掘、保護、復原百越、古瑶、楚文化遺存。
(三)關於雲石文化建設問題
雲浮市雲城、雲安等地石材加工工業發展快,效益好,遠近聞名,不愧是“中國石材基地中心”、“中國石材流通示範基地”,但唯獨欠缺一個準確的文化形象。爲此,提出以下建議:
1.成立石材綜合設計中心,把生産、經濟與文化藝術相結合,以增加石頭的附加值。
2.成立石材科研所,加强石材科學技術和石材藝術的研究。
3.建設世界性的雲石生産藝術博覽園,將雲石的生産與藝術、博覽以及旅遊相結合。
4.廣泛收集雲石文化的有關資料。包括民間傳説,名産品圖片、模型等。
通過考察,我們認爲: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省珠江文化研究會和雲浮市可以携起手來,整合資源,共同開發六祖文化、南江文化、雲石文化。雲浮地區的三大資源在提高品位之後,必將對廣東文化大省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2004年10月8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廣東文化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