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倫敦游札記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交通中心,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和最大的都市。倫敦和巴黎一樣是歐洲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風格各异的古建築和名勝古迹,也有許多艷驚世人的現代風情。不過短短三天的參訪,行色匆匆,所見所聞難免浮光掠影。然而經過一番思索回味,短暫停留或擦肩而過的景點,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一組札記,是筆者在倫敦旅遊的一些精華片段,與讀者共享。

  龐然帝國也曾是殖民地

  兒時讀書,早就知道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殖民地和領地遍及歐、非、亞、美、澳五大洲,有“日不落國”之稱。此行到倫敦,接觸英國歷史,方知這個龐然殖民帝國,也曾是他國殖民地。早在3000多年前,倫敦地區便有英國人居住。公元一世紀時,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倫敦距泰晤士河入海口僅80多公里,便成爲羅馬人的主要兵站,羅馬軍隊侵佔英格蘭的要塞,並於公元43年架橋建城,名叫“倫底紐姆”,當時整個英格蘭都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

  可是英國人很争氣,世紀之初便逐步擺脱殖民統治,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至829年英格蘭王國宣告獨立。16世紀後,隨着英國資本主義的興起,倫敦城的規模不斷擴大,至1600年人口增至20多萬人,是歐洲的貿易中心。18-19世紀,隨着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倫敦已發展成爲世界最大的港口和金融貿易中心,1900人口增至200萬人,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現今的大倫敦市包括倫敦城、内倫敦和外倫敦,面積1605平方公里,人口約720萬人,是國際重要的海、空港和金融中心,與紐約、東京並稱世界三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值得讚頌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

  英國是個島國,隔英吉利海峽與法國遥遥相對,海峽最窄處在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來之間的多佛爾海峽(法國人叫加來海峽)。多佛爾海峽長40多公里,寬30-40公里,水深35-45米(最深處64米),既是修建海峽隧道的最佳地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要道,每年過往船隻逾20萬艘,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曾在此發生過多次海戰,二戰期間法國被德軍佔領,英國10多個空軍基地和首都倫敦都遭受德軍猛烈轟炸,就憑藉海峽天險遏制了德國的侵佔。而且海峽處在大西洋暖氣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氣流的交匯處,是世界上最多霧的地區之一。多霧在軍事上意味着易攻難守,所以修建英法之間的海峽隧道,盡管早在19世紀初的拿破侖時代就已提出過設想,但對這一偉大創舉不但歷代的英國人憂心忡忡,就是當代的英國人也顧慮重重。好在前首相丘吉爾遠見卓識,在二戰剛結束的1946年便倡導建立“歐羅巴合衆國”,開啓了歐洲統一的新思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權衡利弊和技術論证,位於多佛爾和加來之間的英吉利海峽隧道,終於1987年動工興建,1994年建成通車。今次筆者隨團從巴黎乘火車穿越海峽隧道到倫敦,行程400餘公里,僅花3小時,舒適便捷。欣喜之餘,無不贊賞英國人的戰略膽識。

  列車上的宣傳畫報介紹道:海底隧道工程由3條隧道組成,兩條火車隧道直徑7.6米,另一條直徑爲4.8米的服務隧道,全長53公里,其中有38公里在海底的岩層穿過。兩條鐵路隧道完全隔開,列車單向行駛,絶無列車對撞風險。列車在穿越海峽隧道時,車上的廣播説:列車車厢由高强度的耐火材料制成,車厢兩端有防火門,車厢内還有烟火、油氣探測器和滅火器,保证遊客安全……。筆者向一位列車員詢問有没有並行的汽車隧道?她答:NO,但過往的大量轎車、卡車、長途汽車可由雙層高速電氣列車運送過海,兩條隧道每天可載運汽車四、五萬輛。海峽隧道大大加强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經濟文化和人員往來。筆者在隧道之中,不禁聯想翩翩,盼望早日能修建由福建到臺灣的海峽隧道,讓我有生之年也能坐火車去臺灣,該多妙啊!

  世界著名的宫殿白金漢宫

  白金漢宫是英國王宫,位於倫敦著名的海德公園東面,前身是1703年白金漢公爵所建,稱爲白金漢屋(Buckinghan House)。1761年英王喬治三世花巨資爲他的妻子買下這座建築,又被人稱爲皇後宫。1873年維多利亞女王接替王位後正式成爲王宫,改稱現名(Buckinghan Palace)。此後英國歷代君王直至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居住在這裏,是一座集辦公和居家功能的皇室府邸。該宫近200年來多次按原有的意大利風格改建修繕,富麗堂皇,規模宏大,與法國的凡爾賽宫和美國白宫並稱世界三甲宫殿。筆者扺埠第二天一早便慕名前來一睹芳容。車到王宫周圍,只見到處林木葱葱,馬路上行人依稀,一對頭戴鋼盔騎着駿馬的皇家騎兵並肩巡邏,氣氛莊嚴肅穆。進入王宫大院,一座四層樓的正方形高大建築即呈現眼前,王宫正門和兩側邊門古羅馬式建築標誌的高大圓柱頂天立地,氣勢雄偉,意大利風格實至名歸。宫前通透式的鐵欄栅和緊鎖的大門阻止着遊人的進入。但導遊告訴我們:宫内有典禮廳、會議廳、接見廳、宴會廳、音樂廳、畫廊及皇家居所600多間廳室,收藏有大量名貴傢具、古董、繪畫和工藝品。宫前廣場有一座勝利女神雕像,矗立在大理石臺階的方形石基上,基座四面塑以“和平、真實、博愛、誠信”爲主題的雕塑,是廣場唯一的觀光景點。王宫後面還有占地40英畝(243市畝)的御花園,花團錦簇,美不勝收。我們參觀時,正值上班時間,整座王宫無人進出,静的出奇,我不禁問起領隊,現時女王在不在宫中?領隊指着王宫正門頂上的旗杆説:現在旗杆上懸掛着皇家的旗幟,則表示女王在裏面;如果没有昇旗,則表示女王外出。啊!皇家真有皇家的規矩。我又問:能否讓遊客入宫參觀?領隊答:每年八、九月間都有部分對外開放觀光,但通常是一票難求。我只有留下遺憾!

  白金漢宫的皇家衛隊换崗儀式是可供遊客觀光的。按規定,夏季每天(冬季隔天)十一時半至十二時舉行一次换崗儀式,换崗時一個連的衛隊從駐地前來,由一鼓樂隊和一愛爾蘭風笛樂隊作前導進入王宫大院,在軍樂和口令聲中做各種列隊表演,並與正值班的衛隊舉槍互致敬禮。交班後,值完班的衛隊仍由兩個樂隊領回駐地,一派皇室的威風。我們參觀時間過早,碰不上换崗儀式,幸好我們一行沿着白廳街徒步觀光時,恰好在皇家騎兵禁衛軍營地門口,碰上正要出勤换崗的騎兵,團友們趕緊拿出相機拍照留影,也算是遺憾中的些許補償吧!

  檏實無華的英國首相官邸

  到訪英國之前,倫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英國政府的代名詞——唐寧街10號。它那三、四層樓的臨街樓宇,竟然是歷任首相的官邸;它那高不到3米,寬1米多的普通家居門口,竟然是歷任英國首相迎接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場所。在筆者的電視畫面記憶中,約30年前的英國首相撒徹爾夫人,曾在這個門口迎接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華國鋒,10多年前的英國首相梅杰曾在這個門口迎接美國總統克林頓,現任的布萊爾首相在這裏迎接各國政要,更是耳熟能詳了。一個老牌帝國現今仍是世界大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如此簡檏,一直是我的懸念。

  筆者參觀完白金漢宫和議會大厦後,徑直來到唐寧街看個究竟。原來,唐寧街是倫敦有政府街之稱的白廳街的一條短窄横街,因英國外交家喬治·唐寧爵士設計這條街而得名。唐寧街10號是建於1680年的私人住宅,後來主人將它獻給英國政府,1732年英王喬治將它贈予財政大臣羅伯特·沃波爾爵士,當時英國尚無首相一職,財臣是政府首腦。以後英國議會立法設首相,爲尊重英王意旨,唐寧街10號便鎖定爲歷任首相官邸,成爲英國政府的象徵。

  别看它樓小,裏面共有廳房60間,每天舉行關乎國計民生的會議或工作。樓下爲内閣會議室和與各國政要會談的迎賓廳,通向會議室的樓梯旁懸掛着歷任英國首相畫像;二樓是英國首相及其家屬住所……。如此簡檏的政府官邸,堪稱世界各國廉政的楷模。

  全英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又名大不列顛館,是英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綜合性博物館,座落在泰晤士河北岸3公里的魯塞爾大街上。我們參觀完唐寧街10號後,幾分鐘的車程便扺達這座博物館大厦。大厦堅實而雄偉,正門及兩厢各有八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頂端都有個卷托,一派古羅馬建築風格,正門横樑之上刻有一幅巨大的浮雕,又顯現歐洲文藝復興的建築氣息。

  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博物館之一。裏面設有埃及藝術館、希臘及羅馬藝術館、歐洲及中世紀藝術館、南亞藝術館、東方藝術館龢民族學館等文物館,共有100多個陳列室,珍藏世界珍貴文物400多萬件。因時間所限,筆者僅瀏覽一下埃及館及希臘羅馬館,便徑直跑到東方藝術館的中國館,這裏陳列着大量的中國古代和近代的文化藝術珍品,有中國各地勝迹的佛像,有各朝代的出土文物及繪畫刺綉和瓷器。至於那些金燦燦、亮晶晶的珍寶,是不是第二次鴉片戰争時從北京圓明園搶奪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行前聽友人言,大英豐富堂皇的收藏,居然没有一個與之規模相應的中庭,來迎接每日衆多的遊客,到館參觀是件悶事。2003年作者到訪時情况已大改觀。據説,館方在新世紀伊始之時完成了費資1億英磅的整修工程,增蓋了鋼玻璃覆蓋的迎賓大廳;原來當作博物館内部庭園和一些閲覽室,也改建成爲廣闊壯觀的公共空間;位於大廳中心的圓頂檢索室,原本只供持有閲覽证的人士作研究之用,通過這次整修後向一般大衆開放,也讓旅英遊客得以入内參觀。此外,大廳的兩側及上方,還增設了咖啡廳和餐廳。美麗的外觀,古典的綫條,豐富的館藏,人性的服務,讓遊客乘興而來,愜意而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