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倫敦游補遺




  倫敦是個古老傳統而又美麗的現代化國際大都會。筆者在參訪過程中,除對譽滿全球的宫殿、教堂、博物館、政府官邸,以及城市標誌作記述外,還感意猶未盡。本文再將在倫敦期間看到的或瞭解到的一些獨特的和有趣的人文現象介紹給讀者。

  紅色雙層巴士盛行

  倫敦是世界最早出現和使用雙層巴士(Bas)的城市,有世界雙層巴士之都之稱。現今倫敦的公共汽車,大部分還是雙層巴士,而且保留紅色的傳統,在倫敦街上行走的有銀灰色、黑色、紅色、藍色、白色等各色的的士和客車,但作爲公共汽車則都是紅色雙層巴。據20世紀80年代統計,倫敦共有紅色雙層公共汽車6400輛,行走在近300條綫路上。在20世紀,印度的加爾各答、孟買;以及香港等英聯邦城市,雙層巴士也很流行。雙層巴士具有運量大、上層便於乘客觀景等優點,20世紀80、90年代也一度出現在廣州的一些公交綫路。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它的車體高、重心不穩、轉彎有困難,不受廣州司機歡迎,20世紀末廣州的雙層巴士已駛進歷史博物館。據説香港等地的雙層巴也大爲减少,唯獨倫敦還在盛行,可曰風景這邊獨好!

  世界最“紅”的城市

  倫敦不但雙層巴士是紅色的,街上的郵筒也都是紅色,筆者初到倫敦時,怎麽也不敢往紅色郵筒投信,待看清楚郵筒上邊有ENGLISH POST字樣並詢問清楚後,方敢投入。

  英國人好像喜歡紅色似的,在倫敦和去倫敦的路上都可以看到許多男女穿着紅色外套,秀甲天下的白金漢宫大院和周圍馬路也都是紅色地面,每天上午十一時半在大院舉行的皇家衛隊换崗儀式時,列隊的御林衛士也都穿紅色軍服。到倫敦的觀光客,只要稍加留意,穿梭在街上的雙層巴士、街道的郵筒是紅色的,商店招牌和廣告通欄的底色也多是紅色的,行人的衣着掛包不少是紅色的。因此,倫敦又被稱爲是世界上最“紅”的城市。在我國,紅色是喜慶的象徵,節日要掛紅燈籠貼紅對聯,人逢喜事要戴大紅花。英國人愛紅爲哪般?尚存懸念,值得探討。

  英國人的紳士情結

  英國的的紳士作派向來給我印象很深,稍有身份的人如教授、博士、企業經理等中産階層人士,便不與工人(如司機、炊事員等)同席喫飯、開會。對此,筆者雖不贊成,但在國内接待英國來賓時不得不照“章”辦事。是故這次訪英,我特别留意這方面的觀察。在幾天參訪過程中,我發現英國王室留存的等級制度在社會各個層面上表露無遺,他們的貴族情結引領着中産階層向上流社會奮鬥,就連生活細節和言談舉止也競相模仿貴族作派。甫扺倫敦當晚在一家中餐館喫飯,我便見到一位貴婦人模樣的英倫女士在用餐時喫香蕉,她不像敝國人那樣把香蕉拿在手上剥開皮入嘴啃啖,而是横放在一個盤子上,用西餐刀先將香蕉的兩個頭尖切去,然後扯去蕉皮,最後才將香蕉切成小塊,慢悠悠地送入那塗滿口紅的櫻桃嘴裏。動作看來繁瑣,但很優雅。英國的男士們很講風度,也許是倫敦的天氣變化無常,他們出門時總要帶把銀柄雨傘,遇上颳風下雨,總會爲和他站在一起的女士擋風遮雨,開會或喫飯時先拉開臺邊的椅子讓身邊的女士先坐下;與别人談話時總是坐得筆直,語調不高,即使稍做動作,手勢的幅度也不大,處處彬彬有禮。

  我國對外開放强調學習外國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看,英國某些高人一等作風不可取,而那些注重儀容、尊重婦女、談吐風雅的紳士作風則是應當取之學之。時下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出國旅遊人士日益增多,本次筆者在西歐各國旅行,時而見到有些國人進入教堂不脱帽,過馬路不走斑馬綫,十字路口冲紅燈,在大庭廣衆大聲呼叫、喧鬧;更甚者有些國人還隨地吐痰、亂丢雜物,把在國内的一些陋習帶到國際社會去,被外國朋友批評看低。這與我國正在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國民素質有待提高。看來,英國人的紳士作派,好多值得我們學習。

  粤味十足的倫敦唐人街

  倫敦唐人街座落在敦倫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區的蘇活區(Soho),東西兩端距特拉法爾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和皮凱荻利圓形廣場(Piccadilly Circus)只有幾步之遥,距首相府和白金漢王宫也只有一至二公里,是塊旺地。筆者等扺埠的第二天中午便前往參觀。留給我的觀感首先是地方不大,只有一條大街和周圍幾個小街區,它的3個入口處都建有中國傳統的牌樓,主入口爵禄街牌坊上書“倫敦華埠”,兩邊寫着華埠氣概的對聯,是倫敦華埠的三景之一。但印象最深的是“粤味”濃厚。那裏通行粤語,餐館多是粤菜館,街道與香港、廣州的小街道也没有什麽區别。“粤派”風味折射出倫敦華埠的歷史淵源。

  團友的叔父老華僑樑老先生向筆者介紹説:早在19世紀初,一些來自廣東的勞工和水手就流落倫敦,先是在倫敦東部的船塢區(Dockland)落户,到19世紀末,在船塢區聚居的廣東和香港人越來越多,他們主要從事洗衣、餐館和旅館業,華人社區初具規模,英國媒體開始把華人社區稱爲“華埠”(China Town),而當地華人則稱爲“唐人街”。後來船塢區逐步衰落,到了20世紀60年代,倫敦市政府發展市中心的蘇活區,華人社區便從船塢區遷移到蘇活區邊沿的爵禄街一帶居住。經過多年發展,爵禄街一帶成爲現代化的消閒飲食中心,世界聞名的倫敦唐人街。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允許香港居民到英國居留,唐人街規模進一步擴大。到了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又先後允許東南亞各國和日本、韓國人移民英國,倫敦唐人街亦由純粹的廣東地方色彩向多民族方向發展,成爲一個以華人爲主的亞洲裔多元化社區。

  如今唐人街等一片繁榮,不僅有傳統的餐飲業,食品超市、百貨店、藥房、髮廊、銀行、旅業、律師樓、圖書館應有盡有。唐人街的從業人員大多是華僑華裔,到倫敦旅行如果説英語有困難,你到唐人街來居住購物,會有賓至如歸的温暖。

  倫敦唐人街最旺的行業首推中餐館,一踏進倫敦唐人街,滿眼都是大大小小的餐館招牌,從早到晚各國顧客絡繹不絶。唐人街的中餐館以粤菜爲主,近年大量中國留學生赴英,也出現諸如川菜館、北京烤鴨店等地方風味餐館,一些中餐館還賣了日式燒烤和壽司。除了中餐館,中藥店和中醫診所也是特有的,顧客主要是華人,但倫敦多雨多霧,天氣陰冷潮濕,許多人都有關節炎,對此中醫有獨到之處,許多英國人也來光顧,尤其是針灸和按摩最受歡迎。聽説,入夜時分,馬路中央一字排開竹躺椅,向過往的人們推銷按摩服務,時而有倫敦人和西方遊客現場感受他們的手藝。隨着中醫藥名聲漸響,中醫的神奇療效逐漸被英國社會所認同,有更多的華人走出唐人街,到英國各地開辦中藥店和診所。我們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優秀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