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都開封勝迹多——全國區域旅遊開發開封會議考察有感
滿足會員心願的中原盛會
河南省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主要發源地,全國100個大姓中,有73個姓氏起源於河南。此外還有不起源於河南但在河南形成望族的7個大姓,以及不屬於今天中國“100大姓”但起源於河南的26個姓氏。
河南又是中原文化發祥地,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澠池仰韶文化時期,河南人文空前繁榮,漢代至隋六百多年間人口約占全國五分之一,歷代名人輩出,文物薈萃。我會成立15年來,許多會員都盼望學會能安排一次年會在河南召開,好讓大家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發展起來,歷史文化勝迹不斷得到修復。開封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有近3000年曆史,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晋、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歷史文物豐富,尤以宋代史迹勝景稱雄全國。目前宋代歷史文化勝迹基本已經修復並開發經營,古都焕發异彩。交通方面,河南鄭州向來是我國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綫的交叉點,近年洛(陽)、開(封)高速公路、鄭(州)少(林寺)高速公路相繼通車,進出更加方便。於是位於開封的河南大學在開封市有關旅遊單位的協助下承辦了本届年會,爲會議的順利召開和參觀考察作了周密、細致和舒適的安排,了結了大家多年的心願。會議於2004年9月20日~24日在開封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代表、臺灣學者會員代表、日本友人等140多人與會,提交大會論文80多篇。大會采取學術討論與旅遊考察相間方式,分四段共兩天半時間對開封市的天波楊府、清明上河園、開封府等北宋史迹主題公園和大相國寺古刹、中華翰園碑林、鐵塔和黄河開封段的地上懸河治理進行了考察,並參觀了東道主河南大學。25日,會議代表專程到馳名中外的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和中岳廟參觀訪問,當晚在鄭州散會。現將參觀考察觀感述後。
古都開封的參觀考察
開封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有各種文物遺址1037處,旅遊文化資源豐富。有聞名全國鐵塔、繁塔、大相國寺、延慶觀、山陝甘會館、龍亭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有重現宋京汴樑著名史迹的包公祠、天波楊府、宋都御街、開封府、清明上河園等新近建成的旅遊景點,以及以表現當代書畫精品爲主、集歷史書法名碑、名帖之大成的中國翰園碑林。古都開封的史迹游景點和黄河治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特點有:
突出宋京汴樑史迹
開封市已開發大中型景點中大部分是宋代史迹或與宋史有關的景點。這類景點我們參觀了天波楊府、清明上河園、鐵塔、開封府等處,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具有濃郁的宋代史迹文化特色。如天波楊府占地40畝,是一座紀念北宋英雄楊業和楊家將而建的私家古典園林,1992年按仿宋風格復建。府内建築分東、中、西三大院,中院是楊府宫邸,龍樓鳳閣,玉樹瓊枝,儼然像一座皇宫;西院是楊家花園,亭、臺、樓、榭、廊、山水、曲橋俱全,一派江南園林風光;東院是校場,昔日是楊家將士練兵、騎馬、射箭的地方。以穆桂英掛帥的楊門女將在中國民間家喻户曉,今日來到楊府校場,大家興致勃勃,在射箭場上試弓一顯身手。
位於楊家湖西側、占地300多畝的清明上河園,真實再現北宋京都汴樑的城建格局、社會生活和市井風情。進入景區,您會看到氣勢如虹,上可走馬過人,下可載貨行舟的“虹橋”;還能登上雄偉、高大、莊重威嚴的“上善門”,鳥瞰全園風光;當您漫步在碧波盪漾、漕運繁忙的汴河畔,可欣賞到巨大的宋代風車,精緻的農家磨房和古裝素裹的老漢挑着貨檔的叫賣聲不斷的市集,讓您沉緬於大宋的世俗龢民風之中。
被譽爲“天下第一塔”的鐵塔,位於市區東北隅的鐵塔湖畔,始建於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是磚雕藝術佳作。塔高13層56米,等邊八角形,特點是塔身遍砌花紋磚,磚上雕塑有飛天、降龍、樂伎、獅子、麒麟、菩薩、花卉……各種花紋圖案,而且身姿修長,造型優美,神態生動,代表着全國磚雕藝術建築的最高水平,是北宋汴樑文化藝術的亮點,建國後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雅俗共賞的宋代景點首推市中心没有門檻的“宋都御街”。這是一條按宋代建築風格設計營造的文化大街,長400多米,寬30米,兩側多爲二、三層樓建築,青磚灰瓦,褐柱畫樑,朱欄雕窗,絲紗掩牖,給人以古檏典雅的感受。置身其中,頓感“一步跨進歷史,轉眼似古人”。這條街現多經營書畫、刺綉、鏡畫、文房四寶的商店,也有一些日雜百貨店和食肆。我們晚上常來此漫步購物,沐浴“宋京”的韵味。街上有棟最著名的建築叫鞏樓,由東西南北中五座樓組成,“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既互相獨立又互爲一體。據説是當年宋京的“五星賓館”,風流黄帝宋徽宗與京城名妓李師師幽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現仿建的鞏樓集吃、住、游、購、娱爲一體的娱樂中心,中央首長、國際貴賓常到此參觀。開封不愧爲我國宋代史迹的中心。
主題公園的主題突出,特色鮮明
李永文教授介紹説:“改革開放以來,開封先後建成翰園碑林、包公祠、天波楊府、清明上河園、開封府5個主題公園,其中4家雖然都是以宋文化爲主題,但特色鮮明,各有賣點”。筆者在考察過程中,深爲開封人的建設氣魄和主題創意所震憾。如天波楊府的建築突出私家江南園林主題,練兵場則反映楊家將的風采;清明上河園突出京都汴樑市井文化主題;而開封府則依“北宋法式”建造,以大堂議事廳梅花堂(司法機關)爲中軸,兩側輔以明禮院(文教部門),清心樓(府尹辦公地)英武樓、牢獄……等殿堂和校場,突出府衙文化主題。可説各有千秋,優勢互補,營造出北宋文化的群體效應。筆者在考察過程中都問及效益如何?答復都是:“不錯,還可以”。東道主的調研報告也總結出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的正面經驗,説是“爲塑造開封市的整體形象提供一張名片”。我國主題公園建設很多,除深圳外,成功很少。開封市的主題公園建設,依託古都深厚的文化積澱,將史實活化,這種與地方文化特色血肉相連的主題選取和創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值得學習!
重視人文動態旅遊和遊客參與
開封市的宋史主題景區,大多堅持動静結合,雅俗共賞,歷史與演義相映成趣的經營理念,推出更多動態旅遊節目。在占地60餘畝的“開封府”,您除了能看到50多座北宋建築風格的大小殿堂和大批珍貴史料外,還能欣賞到“開衙儀式”、“包公斷案”、“演武場迎賓”、“太極功夫”、“榜前選婿”、“民間雜藝”……等人文節目,讓你體驗府衙文化的同時,親睹包公威嚴,瞭解北宋逸聞和傳奇故事。在清明上河園,當您留連於北宋的京城風情時,宛如置身於一個個精心安排的表演中。像“包公巡視汴河漕運”、“北宋科舉”、“王員外招婿”、“古代幻術”、“武大郎賣餅”、“梁山好漢劫囚車”、“編鐘樂舞”、以及噴火秀、高蹺戲、木偶、盤鼓等等,每天上演幾十場。此外,星羅於各景點之間的各種宋代雜耍、氣功、神課、鞠球、舞獅……組成了一道道活動風景綫,精彩絶倫,盡在其中。筆者參觀後,除了贊賞之外,還提出了“表演要適度,節目要常新”的建議。
在上述人文動態節目中,有些是讓遊客參與的。在“清明上河園”上善門“王員外招婿”的表演中,我會一位青年學者中了小姐的綉球,被王員外招爲“女婿”,他們還接受我們近10位目睹者的賀喜,在園中的餐廳,請了一餐小喫。在“開封府”的明禮院,我會的一位中年代表經過口試和筆試,中了狀元,被衙門選爲“女婿”,接着穿上狀元服,與小姐拜了天地,演得活龍活現,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這些參與性節目,對活躍旅遊氣氛,提高主題歷史文化景區的吸引魅力起了積極作用,受到普遍的肯定。
桀驁不馴的黄河馴服了
在開封的最後一天下午,會議安排到開封北郊考察黄河治理。我們的汽車從開封市區向北行進,不久便進入有防護林網格的黄泛農田區。主人介紹説:黄河下游河段桀驁不馴,在開封附近遷徙不定,忽而穿過城南,忽而流經城北。史載有42次决口,河床高出地面近10米,使開封城兩處遭到滅頂之灾,屢毁屢建形成了今天的“天上河,地下城,半截塔,無水橋,三山不顯,五門不照”等人間奇觀。因時間關係,我們没逐一去觀賞,但考古發現保存較好的一座宋代木橋——州橋,現已埋在地下6米處。
在開封期間與學界友人訪談中,亦瞭解到一些黄河治理的歷史故事;爲了馴服這條肆虐的黄龍,大禹父子治理黄河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説,開封人民爲了紀念他們的功績,建造了一座禹王廟和禹王臺公園;明代政治家於謙督鑄了我國特有的鎮河之物——鐵犀牛,今天仍然注視着黄河的萬般變化;清道光年間,開封被洪水圍城數月之久,林則徐接旨赴開封治黄河,修建了一條殘月形大堤,被命名爲林公堤。但這些都解决不了治理黄河的根本問題,只有建國後,中央政府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員會對黄河上中下游進行統籌規劃,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綜合治理才馴服了黄河。當我們登上黄河堤岸,放眼望去,滔滔的黄河水被南北兩條大堤束住,乖乖地向東流去。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新建的高大黄河大堤並不是一條直綫,而是每隔一定的距離成90度角向内凹入幾十米,再斜綫伸出去,呈曲綫延伸狀。專家説,這樣可以减緩來水衝擊,保護堤岸,這是總結多年經驗得出的築堤良策。今天治理黄河的前綫機構就設在黄河堤下,比於謙那只鎮河鐵犀牛監視黄河的變化有效多了。
嵩山少林寺的參觀考察
嵩山奇景
嵩山是聞名中外的“五嶽”之一——中岳,横卧於鄭州市西南郊登封市境内,巍巍山峰獨特壯美,文物古迹星羅棋佈,少林禪寺武功名揚天下。是集“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4A旅遊區”四位一體的著名文化、自然風景旅遊區。開封會議後,會議組織代表到嵩山少林寺參觀考察。
我們從開封出發繞鄭州南郊沿鄭(州)少(林寺)高速公路前往少林寺。進入登封境内不久,汽車大致沿着東西走向的嵩山南麓谷地前進,車窗右側一路群峰突兀,峭壁連綿,瑰麗多姿,景色迷人,儼若張家界那種“群峰壁立,千溝萬壑,峭壁千仞,景不勝收”的景致。原來嵩山和張家界地表的岩石組成很相類似,張家界主要爲石英砂岩,嵩山則是石英岩、片岩和結晶岩,都是岩齡古老、堅硬、耐侵蝕的變質岩類。登封主人介紹説:嵩山共有72峰,峰峰有典故,處處有景(致),有奇峰、怪石、幽谷、茂林、龍潭、飛瀑、玉溪、清泉、晨霧、晚霞、日出、月照……等36景,薈五嶽之精萃,納三山之靈氣。真是雄奇瑰麗,險峻旖旎,秀逸誘人,奥妙無窮。筆者雖是走馬看花,但也幸得一睹矣!
少林寺勝迹
上午10時半扺達少林寺,舉目四眺,周圍群山環繞,少溪南流,翠柏蒼鬱,寧静優雅。全寺由前殿、大雄寶殿,達摩殿、藏經閣等多進廟宇組成。筆者參觀了釋迦牟尼卧佛,睡美人的卧姿突顯佛教的真善美;在達摩石雕像前鞠躬合影,對這位不遠萬裏來華傳經授道的印度僧人表示敬意。達摩也曾在廣州傳教,足迹遍及我國南北,有“西方聖人”之美譽。史載公元495年,北魏皇帝爲安頓這位“聖人”,曾下詔書在嵩山興建少林寺;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則天在嵩山舉行聲勢浩大的封禪活動,改嵩陽縣爲登封縣,以示其登嵩山,封中岳,登封由此得名。由於達摩禪法,歷代王朝倡導,少林寺佛聲鵲起,嵩山佛教大興,佛寺如雲,素有72寺之説。寺西南約一裏,還有一處塔林,歷代少林寺法師和尚圓寂後,按等級安葬於此,面積有幾十畝。其間,五至九層靈塔與翠柏相間,蔚爲奇觀。
如果有人問我:少林寺爲何名揚天下?我可以説它有“禪”、“武”兩大特色。禪,即佛教禪法之聖地;武,即武術,少林武術源於少林寺的少林派武功,蜚聲武林,名揚中外。少林武術集南北派别之大成,融中外拳家之精髓,歷經千錘百煉,功法繁多,博大精深。它不僅是中華武術的驕傲,也是我國的文化遺産。據登封市介紹:目前登封有武術館校80多所,在校習武學員3萬多人,武僧表演團出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年一度的“中國鄭州武術節”,是弘揚中華武術,增進友誼和交流的盛會,現已成功舉辦七届,越辦越紅火。今年10月還要舉辦首届鄭州世界武術節,届時,少林寺將是一個重要活動場地。武術搭臺,經貿唱戲,少林武術將成爲振興河南,振興鄭州,振興登封的重要舉措。
參觀完少林寺,對中岳嵩山何以列入我國“五嶽”,便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