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梅州山區農業發展問題及對策建議



  ——梅州市山區農業調研報告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科技組

  省政府參事室科技組一直關注“三農”問題,長期將我省山區農業地區多個市縣作爲調研點,進行多年的跟踪考察。近期我們到梅州市、五華縣、平遠縣進行考察。現將有關情况匯報如下。

  梅州市農業人口500萬人,人均土地僅0.4畝,農業生産占該市GDP總值的41.3%,人均4300多元。多年均被評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市。

  對照歷次調研,今年梅州山區的“三農”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步。

  一、梅州山區“三農”進步的體現

  1. 農户收入增加

  農户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是種植特色農産品(茶、橙、柚、茶籽、蔬菜等)、養殖家禽家畜(鷄、猪、鴯鶓等)、家庭成員出外務工等等,日子比以前好過了。

  2. 農業集約化、農業産業化取得了初步發展

  該地區比較典型的農業産業化有:

  ⑴萬頭鴯鶓養殖和深加工。采用公司+農户的方式飼養1萬多頭鴯鶓,從種苗繁殖、育成、宰殺到綜合加工全套完成,但目前制藥、制美容産品的深加工還在外地。

  ⑵發展有機農業。與香港漁農署、港商合作組建豐華有機農業示範點,占地1千多畝,種植水稻、甜玉米、青棗、南瓜、紅薯等有機農産品,建立種猪場,小猪交由農户養殖。形成公司+農户的發展模式,有機農産品出口香港銷售。配套500立方米沼氣池,沼氣可供200多農户使用。

  ⑶林業有發展。梅州市所屬各縣有非常豐富的山地資源,光是五華縣山地面積就有360多萬畝,目前除了少量種植水果、茶等經濟作物外,五華縣主要是將山地出租給外地單位,種植速生林。

  ⑷精煉茶油。平遠縣建設茶籽樹種植基地和精煉茶油生産綫,生産優質精煉茶油供梅州市場銷售,目前茶籽來源除部分自産外,大量由湖南、廣西購入。

  3.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蓬勃開展

  除了積極發展農村生産力和增加農民收入外,梅州市重視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的建設,平遠縣的試點在改善農户居住條件、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創造了政府、農户、企業家共同出資的方式。

  在泥磚房改造項目中,2.86萬貧困户口,已有1.7萬户完成改造。

  農村合作醫療有進展,覆蓋面達66.7%。

  農村中小學,條件有所改善,總共2541所,98萬學生在讀,解决了適齡青少年入學。

  去年梅州市建設成1萬多座沼氣池,爲廣大農村提供了新能源和有機肥,對衛生環境改善起了很大作用,全市約20萬人使用沼氣,推進了養殖户——沼氣池——供氣(肥料)的循環,今年擬再建設1萬多座沼氣池。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梅州市農村地區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難和問題。

  1. 農民增收,但縣財政收入增長緩慢

  農民增收,日子比以前好了,這是好事。但由於取消農業税,農民增收並没有給縣財政帶來收入。以五華縣爲例,去年全縣的財政收入僅爲8000多萬元,而全縣的財政支出却爲8億多元,主要靠省、市的財政轉移支付,這種狀况大大影響幹部發展農業、解决“三農”問題的積極性,缺乏改變這種狀態的長遠打算。在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增加地方收入,發展縣域經濟是一個極爲重要而且艱巨的任務,但又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2. 發展集約化現代農業,要解决分散型農業體制問題

  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産業化,需要集約化經營和發展。但是,現實面對的是一個分散的農業,分散的土地經營權,分散的獨家獨户生産方式。這種矛盾深刻地影響“三農”問題的解决,前面講的幾個取得初步成果的農業産業化的幾個例子中,都是很好的項目,都有很好的效益,但是由於規模偏少,使産業化效果不够明顯。因此,要實現現代化農業,實現農業産業化,實現集約化經營必須要解决分散型農業體制問題。

  3. 需要進一步幫助解决農民社會保險、合作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

  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貧困山區農村,在梅州市廣大山區農村確實是一項非常必要而艱難的任務。梅州山區農村合作醫療確有進展,覆蓋面達到66.7%,但要達到全面覆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農村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主要是因病致貧,他們治病困難,雖有低水平的醫療保障,又因路途較遠,往往支付不起路費,最低生活保障也成問題,醫療衛生條件需要改善。

  梅州市的安居改造工程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需要改造約30萬間泥磚屋,當地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幫助2.86萬貧困户改建新居,采用個人、政府、社會集資的方法,完成了1.7萬户。但是,資金缺口仍然是個大問題,每年省資助3000萬元,每户補助4000元,仍然不足以完全幫助解决問題。地方配套設施建設中,貧困縣要配套資金45%,目前也是不可能實現。

  梅州市歷來讀書風氣盛行,各級重視教育,昇學率高,已有中小學2541所,讀書難問題基本解决,問題是教師年齡老化,高級教師流失,辦學條件、儀器設備、甚至粉筆經費嚴重不足,整個教育部門欠債6億多元。

  以上幾大民生問題,都歸結爲經費不足所致,起因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財政收入不足。

  三、幾點建議

  1. 解决“三農”問題需要解决集約化問題。“三農”的核心問題是發展生産、農民增收致富,奔向小康,要發展生産必然要發展現代農業,要集約化生産。但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却是分散農業、分散的耕地、分散的耕作。這種狀態,大大制約農業産業化的發展,制約了“三農”問題的徹底解决。

  目前,解决集約化的流行方法是龍頭企業+農户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市場、合同、銷售的基礎上,往往在建立的初期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産供銷一條龍,促進某種農産品的發展,但是一當市場异動,就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另外,其他地方將農民組織起來,農民以土地入股,不僅參與生産,還參加經營管理的多種試驗模式,如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農業聯社、農民協會等模式也值得重視和推廣。總之,農業生産發展到現階段,極需從制度上解决小農分散經營的問題。

  2. 加强職業培訓,轉移農村剩餘勞動人口。外出務工,轉移山區農村剩餘勞動人口是梅州市廣大山區農户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一個重要來源。梅州市重視教育,歷來將考入大學,將來在大城市就業發展作爲青少年的一條出路,最近5年有近十萬高中畢業生考上高校,但這些考生大多數都是市、縣鎮城區居民的子弟,而梅州市的職業教育發展緩慢,只有7%中學生報考。形成千軍萬馬擠走獨木橋的現象。廣大農家子弟又不願做每月只賺幾百元的普通農民工。以前曾嘗試過多次外出務工計劃,效果都不明顯,原因也就在此。我們認爲梅州市的教育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發揚高昇學率的傳統,另方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爲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培養有各種技能的技工和服務工,每月可以賺到千元以上的薪金,將會極大地提昇農民學習技能致富的積極性。

  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需要各種專用設備、師資和資金,除了在本地開辦外,需要省、市有關部門將企業招募、技能培訓、就業一條龍組織實施纔可以實現。據東莞市的工作經驗,爲解决東莞市企業的技工短缺問題,由省出資3千萬元、東莞配套3千萬元,對東莞企業的技術工進行崗位培訓,如果以同樣的方式或以對山區農村更優惠的方式,組織省内山區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失業青年外出務工就業,將會極大地加速推動這些地區的農民致富的步伐,對於實現東西兩翼和粤北地區奔小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3. 農業産業化是發展山區農業的必由之路。梅州市在農業産業化方面作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例如:與香港漁農處、港商合作建立豐華示範基地,生産了具備權威認证的有機農産品:水稻、甜青棗、甜玉米、南瓜、蔬菜、有機猪等;建立了養殖1萬頭的鴯鶓繁殖、生産、制藥的生産基地;建立精煉茶油生産綫和茶籽樹種植基地。

  梅州地區有極其豐富的山地和山區資源,面積有1千多萬畝。除了發展水果、茶葉、茶籽等外,還有極大潜力發展:

  ⑴林産品及林化工,可以種速生豐産林、發展紙漿、造紙、木材、木製品、林業化工業。也可種植生物能源作物,發展林——油一體化産業。

  ⑵種植木薯、生産酒精、酒糟養猪、糞便生産沼氣、沼渣肥田形成循環經濟産業鏈。

  梅州市各縣只要選中適合發展的項目都大有可爲。目前上述發展的項目已顯示出有良好的效益和發展前景。主要的問題是規模不够,或産業鏈各環節不够配套。農業産業化項目週期較長,不能滿足GDP快速增長的要求,和目前幹部在職任期目標不大配合,這就需要各級領導出以公心,痛下决心抓緊抓好。需要解决小農分散經營的體制,纔可能發揮農業産業化的作用,纔可同時解决農民增收和縣、市財政也增收的良好局面。

  4. 進一步幫助解决山區醫療衛生問題。這些地區的醫療衛生雖得到省市的重視,缺醫少藥問題得到初步解决,但醫療點距離遠,醫療水平低,因病致貧等問題仍有待解决。加强衛生醫務人員培訓,提高醫療水平刻不容緩,可采取組織大城市醫衛人員定期到山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支援,幫助建立相關科室,提高醫療水平;或建立培訓體制,送基層醫務人員進修,或動員應届醫療、衛生、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等方式。

  5. 山區農業縣,地方財政收入少,財政拮據。靠轉移支付過日子,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不得不解决的大問題,如何發展縣域經濟,解决途徑是變輸血爲造血,問題是如何造血,確實需要省、市給以政策傾斜和扶持,希望各級領導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解决的方法。

  

  調研組成員:

  領 隊:王智瓊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

  成 員:馮志新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周浩華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彭惠普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省農科院研究員

  樑鐮鑾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侯培滬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業務處調研員

  執筆人:周浩華

  

  (2007年8月10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