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促進企業從OEM向ODM再向OBM的轉變
——推動我省加工企業向研發與品牌的
昇級與轉型
毛藴詩
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對外開放以來,積極發展“三來一補”的外源型經濟,統籌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2006年廣東GDP達到2.6萬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2.4%,外貿進出口5272億美元,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30%,外貿依存度多年保持在全國最高水平。
但是應當看到,廣東在很大程度上是起到出口加工基地的作用,其業務活動的增值較低,對提昇産業結構的作用有限。以2006年爲例,廣東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爲800億美元,占出口的26.5%;來料加工與進料加工爲432.17與1651.73億美元,合計占出口的69.0%。2006年,廣東高新技術産品出口1044.5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共出口839.8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80.4%,而本土企業却只占不到20%的份額。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如CPU、集成電路、通用軟件等主要依賴進口,70%的製造業仍屬中低技術和傳統産業,加工貿易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不多。如廣東每出口一臺價值39美元的DVD,都要向外國公司支付19.7美元的專利使用費,而且占成本70%的機芯、解碼器等關鍵器件還要依靠進口。
這種經濟增長模式帶來的後果是:(1)出口的産品大都處在價值鏈的低端,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潤相當微薄;(2)經濟增長以犧牲資源、能源、環境爲代價,勞動者收入低廉、勞動條件惡劣;(3)許多行業和企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缺乏關鍵知識産權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在這種情况下,廣東企業亟需實現自身的昇級和轉型。
一、 廣東企業轉型的一些典型數據和成功例证
1.加工貿易增值率逐年提高
近幾年,廣東不斷提高吸收外資的技術含量,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的産業配套體系,使加工貿易産業鏈不斷延伸,産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越來越高。廣東加工貿易增值率從2002年的42.2%上昇至2006年的51.3%,推動了産業結構的優化和昇級。廣東的一些OEM 企業已形成較好的産業基礎,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正在提高,一部分企業有能力承接更高層次的外包業務。其次,廣東加工貿易出口從以傳統産品爲主發展爲以電子、通訊、信息産品等機電、高新技術産品爲主。2006年廣東加工貿易出口機電産品爲163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5%,占全省加工貿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别達到78.6%,占廣東機電産品出口總值的80.0%。
2.由簡單組裝生産向擁有研發力量的高科技企業逐步轉型
以東莞的信息産業爲例。東莞的一些專業鎮從80年代引進外資開始發展信息産業,從最初技術層次很低的部分電子零組件與消費性電子的成品組裝,慢慢擴展到一些低價的電腦周邊設備,像鍵盤、鼠標等;到90年代的中後期,臺灣信息硬件産業的主力産品,如臺式電腦、主機板、掃描儀、監視器、光碟機等,在東莞開始大規模的投資生産;步入21世紀後,東莞開始生産IT産業的核心産品,如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半導體制造業等。隨之而來的是,一些臺資、日資企業、本土民營企業開始將研發中心設在東莞。200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東莞電子信息行業的企業有2800多家,生産的電腦磁頭、電腦機箱及半成品占全球市場的40%,敷銅板、電腦驅器占全球市場的30%,高級交流電容器占全球市場的25%,其它如電腦掃描儀、微型馬達、電腦鍵盤等10多種産品在世界市場的份額超過10%,計算機除CPU外基本上都有生産,整機的零部件配套率達95%。
3.少數企業成功實現了從OEM到ODM再到OBM的轉變
廣東省一批企業在開展加工貿易業務過程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創建自己的品牌和研發機構,逐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國際競争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如惠州的TCL、德賽,深圳的華爲、中興、康佳,順德的美的、格蘭仕、科龍電器,珠海的格力等,這些企業大多是從開展加工貿易業務做起,加快對國外先進生産的技術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創新,實現了從OEM(原始設備生産)到ODM(委托設計生産)到OBM(自有品牌生産)的轉變,如今已都擁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識産權。在商務部2005至2006年度“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中,廣東省被列入的企業有29家,在全國占15.3%,上述企業均榜上有名。這批企業已經開始“走出去”到國外投資設廠和設立研發機構,初具跨國企業雛形。
二、對我省加工企業轉型與昇級的建議
廣東從事OEM服務的企業大致有兩類:第一類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没有自己的品牌,基本上爲勞動密集型,是國外品牌或國内核心企業的OEM 供應商,該類企業是形成産業集群和發揮比較優勢的基礎;第二類企業長期從事國外廠商的代工服務,已具有較好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基礎,但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外方手中。這些企業在國内有品牌優勢,但在國際市場品牌影響力有限,如美的、TCL、格蘭仕、富士康等,該類企業是産業昇級的中堅力量。相應地,廣東企業實現昇級的决策也應區别對待:
1.在做大OEM的同時,向ODM過渡
對於第一類技術實力較弱的企業來説,實現企業的昇級可以有兩種選擇:
一是一部分企業可以專注於生産環節繼續做大OEM, 但同時要注意從下游生産環節(終端的加工組裝)向技術含量更高的上游生産環節(關鍵零部件的生産,如電腦中的芯片、微波爐的磁控管等)遞進。廣東勞動力優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内仍然是在國際競争中最大的比較優勢,而且我省局域新型工業化依然要特别關注就業問題,因此,這部分OEM企業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和一定的成長空間。這類企業還可以爲第一類企業提供轉包或外包的 OEM 服務,協調配套而形成産業集聚。廣東多數專業鎮的共同缺陷是集群内缺乏相互配套的産業鏈,産業鏈過短,産業分工不够細化。産業鏈短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部分企業外遷和資金外流,所以發展配套産業實際上就是建設産業鏈,促進産業的專業化和細化企業間的産業分工。
二是另一部分企業則可以通過OEM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便於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爲未來發展高附加值産業環節並向ODM轉型奠定基礎。當前,深圳、東莞、惠州等地的加工貿易企業已經具有了明顯的ODM企業的特徵,而且這些企業也正是憑藉ODM的特色,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如深圳的富士康就具有超强的技術創新和設計能力,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在國際上處於領先位置,並支撑企業以連年翻番的加速度前進。東莞的裕園鞋業,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設計出適合各種不同人群、非常具有人性化的鞋子,完全改變了人們過去對制鞋企業的看法。雖然還是屬於加工區性質,但産品的技術含量已較以前大大提高了。
2.OEM到ODM再到OBM,在加工貿易過程中實現企業向研發與品牌的昇級與轉型
對於已經擁有一定技術積累的第二類企業,其在本國或本地區有一定的競争優勢並擁有自己的生産設計能力和品牌,即實現了本土意義上的OBM。但這種優勢是相對的,企業的技術優勢可能無法與國外的競争者相比,也無法使自己的品牌國際化。因此,企業可以爲國際客户進行OEM或ODM,尤其是在爲世界著名大公司的服務中,可以學到更多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更加瞭解國際的標準,真正使自己具備製造世界品質産品的能力,這反過來也有助於自有品牌産品的經營,最終在國際上實現OBM。如科龍集團除了在國内銷售自有品牌外,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采取了靈活的營銷模式,如在東南亞以自有品牌爲主,在其他歐美國家則以代工方式爲主,與國際著名大公司和貿易機搆合作進行貼牌生産。科龍先後和世界最大制冷企業美泰克、GE、伊萊克斯、惠爾浦等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爲後者提供OEM和ODM服務。如今科龍的這種戰略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藉助替國外品牌代工的同時,自身的國際化也迅猛發展,國際營銷網絡已覆蓋全球七十五個國家及地區。
(200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