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對我省“節能减排”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周裕新
節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中央到地方都給予瞭高度的重視。國務院印發了“節能减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系統地指導全國節能减排工作的開展,明確把節能减排作爲當前加强宏觀調控的重點,作爲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手段,作爲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按中央有關精神,積極地開展工作。
應該説,對於“節能减排”工作,政府是下足了决心的,但有决心是解决問題的前提,關鍵是如何執行和執行的力度。必須清醒地看到,節能减排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去年,全國包括我省在内没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標,足以表明節能减排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消除節能减排工作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克服傳統的習慣思維和觀念,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必須在上下統一認識全面規劃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采用切實有力的措施,包括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結合運用市場力量,調動作爲節能减排實施主體企業的積極性和全民的參與,並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節能减排的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爲此,對我省的節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確立環境優先的法律地位
經濟與環境的關係應是平衡協調的發展,這是人類經濟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兩大主題,缺一不可。但是,長期以來,重經濟、輕環境,走的是粗放型發展的方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换取瞭高速度的成果。當我們今天享受這種高速度帶來成果的同時,也嘗到了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惡果。今年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造成近百萬無錫市民生活用水困難,“給我一杯乾净的水,我不要什麽GDP”,這是老百姓檏素的心裏話,也是他們對經濟和環境關係的新認識。事實上,太湖藍藻暴發只是我國水污染形勢嚴峻的一個縮影,我省珠江及其他江河也同樣存在着水污染嚴重的問題,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在我國目前資本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却很難喝上乾净的水,緊迫感和責任感要求我們擺正經濟與環境的關係,並作出環境優先的選擇。但在長期以來,習慣以GDP的增長作爲評價地區和考核幹部政績唯一指標的體制和機制下,要做出環境優先的選擇並不容易。因此,建議盡快建立包括反映有利於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指標在内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並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使政府在節能减排方面從被動走向主動,這對促進我省節能减排工作的開展很必要。
二、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爲我省節能减排工作的突破口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已是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的基本政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部分,因此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近幾年來經濟發展的主題,也是節能减排工作實施的主要思路。按照這種思路,一方面要管住增量,但看來也不樂觀,固定資産投資過快是當前我國經濟存在問題之一,特别是高能耗高污染工業行業增長過快。從今年第一季度看,占全國工業耗能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我省也有類似的行業和項目如鋼鐵、有色、石化、電力等上馬,可見各地以投資大工業、大項目拉動經濟的擴張性增長的勢頭仍難以管住;另一方面是存量調整,通過扶優汰劣、淘汰落後産能的思路調整結構,這種“關停並轉”往往涉及到地方部門的局部利益,况且我國仍未建立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很多善後工作需要政府的安排和支持。因而,經濟結構調整雖然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題,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不少成績,但至今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善,原因也在於此。
循環經濟立足於資源的綜合利用,廣泛被應用於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兼有“開源節流”的效果,且能减少廢物的排放,對環境保護有直接的作用。由於對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减少對環境的污染,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因而,開展循環經濟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這對開展“節能减排”工作是極爲有利的。
我省在發展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成效突出,確定了循環經濟試點單位84家、資源綜合利用項目63個、清潔生産企業78家,爲緑色廣東建設作出了貢獻。因此,建議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爲我省貫徹節能减排的突破口,在現有基礎上,總結經驗,及時推廣,相信會對我省節能减排工作的開展發揮推動作用。
三、大力推廣城市垃圾的綜合利用
城市垃圾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不僅垃圾數量大,而且源源不斷,如果處理不好,會成爲城市環境的污染源,也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垃圾的綜合利用已有了成熟的技術方法。根據資料報導,我國已有城市利用垃圾焚燒爐燃燒垃圾,其中90%可用於發電和發熱,剩餘10%的固渣可用於生産水泥,效果很好。我省深圳市大貿環保投資公司也已設廠投産,運作順利、效果很好。因此,建議在省内各大中城市推廣這一技術方法,這對保護環境、推動我省節能减排工作是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推廣應用城市垃圾綜合利用這一技術,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協助,爲投資者提供必要的條件,特别是場地提供,這是項目實施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
四、有步驟地研發和運用可再生能源
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是節約能源的重要途徑,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我省是一個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使用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我省也是一個化石能源短缺的省份,能源主要依靠外部供應,石油對外依存度很高,主要依靠進口。鑒於石油供需前景的不確定性、油價波動劇烈,導致石油市場一直處於脆弱的平衡狀態和隱藏着巨大的風險。國際權威預測機構指出,到2010年世界常規石油産量將到頂峰,此後世界石油産量將下降。届時,對石油和天然氣需求高速增長的國家將需付出高昂的代價。盡管這是國際權威機構的預測,前景未必如此。但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包括我省在内,却是不争的事實。對此,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及早做好準備,防患於未然是十分必要的。
從長遠考慮,建議在政府的指導下,組織力量,研發替代能源,開發技術産品,以求盡力擴大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政府應該從政策上給予支持,資金上加大投入,這對廣東的可持續發展有戰略性的意義。
當前就我省實際情况而言,比較有商業化應用基礎的是太陽能的應用。我省太陽輻照時數2000小時,具備發展太陽能先天優勢,目前這一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爲此,建議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尤其是機關團體、大專院校,盡力擴大對太陽能的使用,從而達到節能减排的效果。
五、加大宣傳力度,唤起社會各成員參與
節能减排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生産領域,又有消費領域,上至巨型企業集團,下至每個家庭、每個人,都與“節約”和“環保”有關,都是責任的承擔者。因此,要使節能减排工作有效發展並長期堅持下去,必須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爲主和社會參與的機制。
唤起社會各成員參與的工作,媒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議我省各類傳媒圍遶“節約”、“環保”兩個主題,運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貼近生活的形式,大力宣傳節能减排的重要意義,使全社會形成“節約光榮”、“環保自覺”的氛圍和意識。
事實上,“節約行爲”和“環保意識”是一個城市和地區社會精神文明的反映。把節能减排的活動和提高社會精神文明結合起來,既保证節能减排工作的順利開展,又使節能减排所取得的成果得以鞏固和持續。否則,節能减排可能停留在經濟數字層面上,高潮過後,“浪費”和“污染”將會卷土重來,我們應警惕這種現象的發生。
(2007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