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轉基因生物環境與食品安全性的幾點建議



  彭惠普

  在新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在科技領域,用科學發展觀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指導科技工作已日顯重要。隨着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食品的營養、品質、口味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業科技工作者用常規、傳統的培育方法,已很難在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的綜合改良方面有較大的突破,難以滿足需求。農業生物技術的應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有各類質優、高産、抗病蟲、符合環保要求的農産品廣泛應用於生産。就世界範圍來看,轉基因農作物如大荳、棉花、玉米、水稻等的推廣面積已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激增至2006年的1.02億公頃。10年期間增加了60倍。

  我國每年從美國、巴西等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荳都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約占我國大荳總需求量的70%。我國自主知識産權培育的轉基因抗蟲棉,在2006年的種植面積已達330萬公頃,也占了總面積的70%。但我省在轉基因農作物的研究和推廣利用方面還比較滯後,這主要是受國内外與此相關的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論有關,人們還存在不少疑慮。爲此,我省須大力加强有關生物安全科技與政策的研究,保障生物産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根據現代轉基因生物技術和安全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1. 實行分類管理,積極推進農業生物技術的産業化。其核心部分是針對不同類别轉基因作物及其産品采取不同的安全性評價與管理程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推進産業化。轉基因作物的審批,要以安全性評價爲基礎,對於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轉基因作物(例如水稻等糧食作物)的新品係,不要過於謹慎而止步不前,應采取積極的態度在生産應用的實踐中進一步跟踪研究和監控,確保生物安全。加快推進轉基因作物産業化的步伐,讓高科技在生産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 我省應加强生物安全技術的研究,當前急需設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專項,加强實施安全管理的技術支撑體系建設,以適應我國加入WTO後國内外生物技術生産發展和生物安全監控的需要。

  3. 進一步完善和協調生物安全監控體系,通過依法施政,加强對已批準項目的跟踪、監控,這不僅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采取對策,也有利於爲非轉基因農産品的出口提供技術保障。

  4. 加强對生物技術和生物安全知識的科學普及、教育和交流工作。

  

  (2007年7月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