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切實强化我省高致病性猪藍耳病防控工作確保養猪生産穩定有序發展
畢英佐
高致病性猪藍耳病是當前困擾全國養猪生産的頭號疫病,並被確認爲2006年猪“高熱病”疫情的元兇,該病在全國範圍内廣泛流行,大批生猪死亡和淘汰,也是導致2007年猪肉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直接影響到民衆的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因而,要穩定生猪生産,最關鍵問題就是做好該病防控工作。我省今年4月局部區域發生疫情並出現擴散,沉重打擊了養猪業,雖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有關職能部門依法、有力、有序地落實防控措施,目前該病在我省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相當部分猪場的猪仍出現發病和死亡,這是目前猪肉價格步步攀昇的主要原因。
一、我省高致病性猪藍耳病流行情况
全省多個市縣自今年4月份以來陸續發生高致病性猪藍耳病疫情,範圍較廣,涉及面大,持續時間長,損失嚴重,直接造成局部養殖者的恐慌,養户因高風險和仔猪價格偏貴而對補欄缺乏信心。雖然不同品種、日齡猪均可感染病毒變异株,造成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但2007年5-7月,我省主要以母猪流産和保育猪發病死亡爲主;8月以後以産房仔猪和保育舍猪大量發病和死亡爲主。當前飼料原料價格偏高,省外調入的生猪大大减少,前段時間我省生猪飼養量降低,仔猪的高死亡率使猪源大大减少。因此,我省養猪生産完全恢復還需時間,猪肉價格偏高仍將持續。
二、强化猪藍耳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
全國範圍内都有高致病性猪藍耳病疫情發生,我省局部地區已出現擴散和蔓延;我省是生猪及其産品消費大省,猪只頻繁調運,疫病極有可能輸入;我省生猪飼養量大,以個體、散養爲主,養殖防疫條件較差;當前氣候有利於疫病的發生、傳播和流行;當前部分養殖場(户)尚未做好猪藍耳病免疫預防。猪藍耳病的發生,直接影響到我省生猪及其産品的供應和對港澳的輸出,導致猪肉價格飈昇,影響到民衆的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因而,强化猪藍耳病的防控工作,提高養殖者對該病的認識和主動防疫,以及提高疫病綜合防控能力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
三、當前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養猪生産客觀環境復雜,不同養殖模式相互交錯。雖然我省集約化、規模化和專業化養殖程度較高,但小規模、個體,散養也占一定比例。各類模式在同一區域散佈,密集而又夾雜,大環境某種程度上遭到猪藍耳病病毒變异株的污染,生態環境不佳,染疫生猪及其産品的流通,易造成疫情擴散。
二是部分養殖者防疫意識差。主要表現在飼養環境惡劣;補欄時未進行隔離就混群;免疫密度偏低,免疫程序不科學,免疫效果不切實;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發病後没能及時無害化處理;消毒制度不健全,不定期消毒或根本不消毒;用藥不規範,病急亂投醫,亂用、濫用獸藥。
四、做好當前防控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快推廣全面免疫和合理免疫。全面推廣和使用藍耳病弱毒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藍耳病滅活疫苗聯合免疫或交替免疫,加快合理免疫程序的制訂和應用。强化養殖户猪藍耳病、猪瘟、僞狂犬病等疫病免疫。
二是加强防控知識宣傳,營造群防群控氛圍。切實提高養殖者對藍耳病危害性和做好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猪病合理免疫的宣傳,提高養殖者防疫水平、主動防疫和主動配合做好滅源等意識,發揮群防群控優勢。
三是加强檢疫監督,强化消毒滅源。强化産地檢疫、屠宰檢疫。加强對生産、經營、流通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和消毒滅源,嚴防染疫生猪進入流通環節,嚴防省外疫源傳入。病死猪及其糞便、污染物嚴格按有關規定無害化處理。
四是加快流行病學調查和疫病監測,制定合理有效防控制策略。切實摸清藍耳病變异毒株分佈和流行情况,疫苗免疫效果及未能控制的技術原因等,準確掌握飼養情况及猪病動態,並制訂防控策略。
五是制訂補償政策,確保經費的落實。疫情的擴散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補償措施不合理,不到位,養殖者不自願等造成,因而應適當提高補償標準,確保徹底處置疫情。
六是加强區域合作,實現聯防聯控。生猪及其産品流動性大,高致病性猪藍耳病傳播的機會也增大,防控工作必須全國統籌考慮,進一步加强區域防控合作,實現聯防聯控。
七是加快推進規模化養殖進程,强化集約化養殖場對個體户或散養的技術支持和指導,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在各養殖場(户)的落實。
(200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