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石峽遺址的舞蹈紋陶片



  崔 勇(崔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文摘要】本文報導了石峽中層的舞蹈紋陶片。作者認爲這陶片可能晚於石峽文化,早於印紋硬陶,可能屬於青銅時代早期。它的發現爲探討廣東地區當時的農業生産及藝術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Abstract: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dancing-grained potsherd discovered in the middle stratum at Shixi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is potsherd probably dated back to early Bronze Age, later than Shixia culture, and earlier than the stamped hard pottery.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precious materials for discussion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rt at that time in Guangdong Province. 

  

  1985年,廣東省博物館考古隊在曲江縣馬壩鎮石峽遺址進行第三次發掘時,於該遺址文化層中發現一片拍印舞蹈紋陶片。陶片爲橙色,是折肩陶足罐的肩部,舞蹈紋上部拍印有曲折紋(圖一)。

  史前陶器上有關舞蹈的材料,以往僅見於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係綵繪圖像(參見《文物》1978年3期)。現嶺南亦有發現,但係拍印浮雕。這種藝術形式的舞蹈紋像在國内目前尚屬首例。

  石峽中層的舞蹈紋是用陶拍印製而成,爲陽紋。從左至右數;第一人爲正身正面,長頸,寬肩、細腰;第二人爲正身側面,嘴、下頜輪廓分明,係着長發,向後飄盪,神態生動傳神,兩人手拉手;第三人爲側身,頭部不清,身體比例很適中,臀部豐滿,下肢自然彎曲呈向右跨步舞姿,形象逼真;第四人與第一人舞姿完全相同;第五人僅殘留一小部分,但仍可看出其面部方向與第二人相同。就拍印的陶拍而言,應爲三人一組,連續拍印,這種手拉手的形式應當是一種集體舞。

  石峽中層的舞蹈紋之所以拍印於折肩圈足罐上,應當説是與其内容相關聯的。現代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乃至漢族的糧倉上往往喜愛裝飾與豐收有關的文字、圖畫。特别是少數民族地區收穫時也常伴有喜慶的舞蹈。折肩圈足罐在當時廣東地區是一種主要的儲盛器。拍印於其上的集體舞形象應是舞蹈紋陶片(石峽遺址出土)當時生活中與收穫有關的(如:慶祝豐收等)舞蹈,因而被陶工再現於日常生活的器皿之上。

  石峽遺址中層的年代從其陶器分析,晚於石峽文化,早於印紋硬陶,可能屬青銅時代早期。這一材料的發現爲探討廣東地區當時的農業生産及藝術,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原載《文物天地》1989年6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