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建立省級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是解决我省國有文物藏品保護的較好途徑



  莫 鵬(莫鵬,廣東省博物館,嶺南考古研究專業委員會。)

  【中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廣東省對各種文物保護不力的情况認爲主要原因是專項經費不足,保管和保護條件嚴重滯後,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嚴重不足。解决的辦法是建立省級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以達到集中使用有限資金,充分發揮有限技術力量的目的。同時,可爲基層培養一批科技人才。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effectice current situwtion of uecrious heritage prese roation in Guang dong prouince.The cuther thinks it mainly due to the inadequate inuescment of special funds,custody and protection conditions serionsly lagged behind,and serious shortage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professionds.The solution is to establish provmlial-leuel protect and repair center of to culeural relics,so as to use,the limited funs,give full play to the limited technical prrposes.Ac the seme time,it can train a nwmber of technolvgy professionds for basic unies.

  

  2004年至2005年間國家文物局爲全面貫徹執行“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針,在全國國有文博單位開展了館藏文物腐蝕損失情况的調查工作,通過調查分析,旨在全面、深入地瞭解我國館藏文物因自然的原因而造成腐蝕破壞的狀况,從而爲今後加强文物藏品的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從調查得知,我省國有文博單位中所收藏的文物受到自然腐蝕損壞的情况比較嚴重,大量的紙質文物因酸化而變黄、發黑、發脆,因蟲蛀而變殘;大量的金屬文物因氧化而被腐蝕,因腐蝕而變形、變殘;大量的民族文物、民俗文物因發霉和蟲咬而損壞,甚至因損壞而消失;大量原已破損的陶瓷文物繼續受到風化、鹽蝕而剝落缺損;等等。這種因受自然腐蝕而造成的損失情况,不論是縣、鎮級的小型文博單位,還是地、市級的中型文博單位,甚至是省級的大型文博單位都普遍存在,如羅定博物館、封開博物館、黄岩洞人博物館等陳列中的青銅器被腐蝕氧化成粉末;海豐紅宫紅場紀念館陳列中的紙質文物、布質文物的發黄變脆;陽江博物館收藏的出土鐵質文物被銹蝕成殘塊;“南海一號”出水瓷器表面釉層的脱落;南越王墓出土大鐵鼎的繼續膨脹變形;省考古所連同泥土一起取回的出土銅器散碎損壞;市博物館鎮海樓門前紅砂岩石獅的不斷風化;省博物館放置在魯迅紀念館臨時庫房中部分新徵集回來的民俗文物被霉菌蟲害蛀食損壞;等等。

  致使我省國有文博單位文物藏品因受到自然腐蝕而造成損失的情况,其原因除了因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而造成各館的保管和科技保護條件嚴重滯後以外,文物科技保護專業人員的嚴重不足也是主要的原因。據當時的統計,我省國有的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藝術館(院)、考古所、文管所、文物商店等文博單位共有131家,各類藏品將近70萬件,其中已列入一、二、三級的文物藏品有93677件,暫時還未經鑒定列入上級别或經鑒定不能上級别的文物藏品約有60萬件,在這將近70萬件文物藏品中,絶大部分都是屬於最易受自然環境影響而遭受到腐蝕破壞的紙質類文物、紡織類文物、金屬類文物和漆木器類文物等。當時的統計數據表明,從1999年至2003年,全省用於文物防腐蝕的經費僅占文博單位專項經費中的7.5%,而且在這7.5%的專項經費中,大部分實際上都是用在本身屬於“文物古建”的館舍及庫房的改造、維護和維修工作上,真正用在文物藏品的科學保護和修復上的資金却十分有限,可以説,我省當時大部分市、縣級的文博單位基本上是没有這方面的資金投入的,而且,也缺乏這方面的技術力量,當時,全省國有文博單位中真正專門從事文物修復保護專業工作的在職人員只有10多人,而且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個别藏品較多、條件較好的大型文博單位中,中、小型的文博單位由於受到人員編制的限制和財政撥款的不足,根本就没有配備專職的文物修復與科技保護專業人員,因此,這些文博單位日常的文物科技保護工作和修復工作都没有專人負責,在急需對某些文物進行修復和保護時,才臨時進行處理,一般粘粘補補的小問題大多都是由保管員負責兼做,或是臨時聘請幾個民工進行處理,大的問題就從外單位請專業人員回來處理,或送到文物修復保護技術力量較强的文博單位。近幾年來,我館也曾先後多次接到過包括省考古研究所在内的省内多家國有文博單位請求給予支援的要求,但由於本館自身工作任務較多或經費開支較大而無法給予支持。因此,近幾年來只能滿足了韶關博物館、高要博物館、中山博物館以及嘉應大學、省檔案館等極個别工作量不大、經費開支較少的單位的請求。

  在國外和境外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他們政府大多都是采用集中式的獨立機構來負責承擔國内或區内政府所有文物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的。如德國美茵兹的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寶石修復中心、香港的文物修復組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寶石修復中心是意大利政府於1975年在原來“寶石鑲嵌工廠”的基礎上通過把佛羅倫薩所有隸屬於政府管理的文物修復部門統一劃歸該工廠後將其擴充爲國家級的“文物修復保護中心”,直屬於意大利文化部主管;香港的文物修復組與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等政府所有的文博單位一樣,都是直屬於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機構,香港政府所屬的文物其修復保護工作都集中歸由香港文物修復組負責,其工作場所和專業人員以及技術設備等雖然都分散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等幾個大型的文博機構中,但業務仍由文物修復組統籌負責,資金是由政府獨立撥給的,所以他們就能很好地解决了香港政府所有文物的修復保護問題。

  因此,本人認爲,要解决我省國有文博單位尤其是中、小型文博單位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參照國外和境外的一些做法,建立省級的區域性“文物保護科技中心”,讓該中心來負責統籌安排承擔本省區域内國有文博單位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

  具體做法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把目前分散在全省各個國有文博單位中的文物科技保護人員集中起來,組建成一個獨立機構,人員管理獨立,經費核算獨立的全省區域性“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也就是把現在零碎的、分散的資源(人才、設備、經費等)集中起來,發揮其優勢。該中心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承擔全省區域內國有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同時負責指導省内國有文博單位文物的日常科技保護工作,培訓科技保護修復人才。該“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必須具有自行支配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權利,只有具有這些權利,才能按照先急後緩的處理原則,統籌安排好本省内國有文博單位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如果建立起來的“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是隸屬於某一文博機構下的話,也必須要確保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支配上具有絶對的獨立性,否則,負責統籌承擔省内國有文博單位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就往往會因人力安排上和經費使用上與歸屬單位的衝突而成爲一句空話。

  二是由於我省目前十分缺乏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文物保護修復專業人才,而培養人才又需要一段的時間,在此情况下,必須要大量引進專才,在人才引進政策上政府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如編制問題、安家費問題、人員身份轉换問題等),以便於加快人才引進的工作進度,引進具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文物科技保護與修復專業人才,尤其是學科研究的領頭人。在當前文物科技保護修復專業人才難以引進的情况下,應當依靠國内現有的文物保護機構或是依靠廣東地區像廣州市白雲文物保護工程有限公司這樣各方面條件都比較成熟的民營文物科技保護企業來負責承擔,從而加快開展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减少文物在自然環境下的腐蝕損失,確保文物的“延年益壽”。 

  三是建立起來的全省區域性“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必須是要以非贏利性爲目的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在對本區域内國有文博單位的文物進行科技保護和修復處理時,是不應當收取任何費用,其一切經費都全部由地方政府財政撥給。除地方財政撥給經費之外,國家文物局每年應當再增加下撥一定的經費給予補助,專項用於國有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處理工作,這樣才能够保证該“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統籌解决好區域内國有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處理工作。在國外、境外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他們的經費都是由政府全額撥給的,如德國美茵兹的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政府每年撥給他們的文物保護科研經費2000年時就已超過了6千多萬馬克。如果我們建立起來的“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是以贏利爲目的或以收取一定的報酬來補助運營經費不足的話,其運作就很難維持下去。因爲目前我省各地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許多地方國有文博單位的財政撥款尚不充足,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型國有文博單位,他們每年的財政撥款,其數額僅能維持本單位日常的開支,有些甚至連維持正常的開支也很艱難,不可能有多餘的經費用於藏品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呢?多年前,我國某省也曾建立了一個區域性的“文物修復保護中心”,據説該“文物修復保護中心”的成立,其最初的宗旨也是爲了承擔區域内國有文博單位文物的修復保護工作的,但這一宗旨最後也没有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區域内的中、小型國有文博單位的文物修復保護問題仍然得不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型的文博單位或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型文博單位由於文物衆多,因此,他們大多都自已配置了文物修復保護專業人員,而經濟條件較差或較爲緊張的文博單位,其文物的修復保護問題就只能依賴於外援,但又因經費問題而不能送到“文物修復保護中心”去處理。

  我省在目前文物保護經費仍十分有限、科技保護修復專業人員仍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借鑒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建立區域性的“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來承擔區域内國有文物的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這樣就可以更爲有利於我們把省内分散而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集中使用,實行資源共享,這將十分有利於我們把全省國有文博單位的文物修復保護工作做好。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按計劃將於今年的12月份建成,2009年6月開館,建成後的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將設置有“文物科技保護修復中心”,該中心擁有900多平方米的文物科技保護和修復工作用地。我們的設想是:未來的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文物修復保護中心”的業務宗旨就是“立足本館,面向全省,輻射華南”。當然,我們的這一設想能否順利實施,還有待於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金的投入。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在2007年9月21日下發的《關於貫徹落實全國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通知》(辦博發[2007]8號)中明確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間,建立和扶持30個區域性文物保護科研聯合體,同時要求各地要依託省級文物收藏單位建立省級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並表示國家文物局將在國家文物保護專項實施過程中對以上單位加大設備的投入,改善和提高可移動文物保護機構的條件。最近廣東省文化廳在下發的《廣東省文化廳推進文化建設科學發展工作綱要》中也已明確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間“申請組建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運用科技手段保護和修復文物”的計劃(粤文發[2008]5號),我們相信,在省文化廳的努力下,在省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廣東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的組建工作將會得到推進。

  

  注:該文是根據2007年7月29日在中國博物館學會藏品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稿改寫而成。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