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國共論壇成果越大 民進黨反彈越猛
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必然帶來成果,但是,臺灣執政黨的反彈之大,也是可以想見的,相信在日後將逐步呈現出來。國民黨與民進黨確實是勢不兩立的政黨,各踞政黨政治的蹺蹺板的一端,你起我必伏,你沉我必昇,永遠不可能維持平衡,更難有交集。
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昨天與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繼去年4月和10月,國共兩黨在北京和博鰲先後舉辦的兩岸經貿論壇和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之後,第三度以國共兩黨名義舉辦的兩岸論壇。胡錦濤與連戰也已會面。出席代表除國民黨外,親民黨、新黨、無黨聯盟的代表,以及兩岸航空、海運、教育、旅遊等有關領域的人士也出席。而論壇主要就兩岸直航、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等議題廣泛交流意見,凝聚共識,以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至此,第三次國共論壇的基本框架、實質意義、重要作用,都已經一覽無遺,沒有懸念了。有如此幾個基本判斷是可以肯定的:一,國共論壇最主要的目的目標是爲了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二,國共論壇的最重大的意義是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三,國共論壇最有效的作用是幫助臺灣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從維護海峽兩岸的和平現狀,維護臺灣的現狀,都具有十分利好的因素。
但是,作爲高踞在政治蹺蹺板另一端的民進黨當局,完全不可能認同國共論壇的意義與作用。根據中央社報導,針對第三次國共經貿論壇即將登場,陳水扁日前與德國政治人物視訊會談時説,「國民黨主要領道人寧可千裏迢迢跑去北京『磕頭』,不願與執政黨對話」;「國民黨籍『立委』有時間去北京開論壇會議,卻躭擱總預算,令人匪夷所思」。
陳水扁這樣的態度,就是民進黨當局的心態。有輿論比喻爲這是吃不到葡萄的酸心態,其實不是如此簡單,因爲陳水扁根本就不願意吃葡萄,甚至把葡萄看作是毒果。其心態是讎視、讎恨的心態。從陳水扁寥寥數語中可見:一,什麼「磕頭」,這是充滿鄙視和讎視之語。二,指國民黨立委利用假期去北京開短短兩天的會就「躭擱總預算」,完全是運用誣衊之詞。三,無視臺灣政治經濟的實際需求,以陰闇的心態來描繪國共論壇。這些都是民進黨當局在今後對付國共論壇成果的政策心態,這是沒有陽光的心態。
可以推測民進黨當局下一步對付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成果的手段,大致有三個方面共九個「完全不」:一,完全不予承認,完全不予理睬,完全不予落實;二,完全不爲所動,完全不爲大局,完全不爲民生;三,完全不願維護兩岸關係,完全不願維護安全現狀,完全不願促進兩岸共同發展。
這些不是憑空的猜測。從前兩次國共論壇舉辦之後,民進黨當局的具體態度和措施來看,不就是如此嗎?不僅不支持、不落實,還采取封鎖打擊的手段。至今仍不同意國共論壇在臺灣舉行,民進黨當局有什麼可能會認同和理解國共論壇的作用和意義?
國共論壇只舉行了三次,但是對兩岸關係的極大的促進作用則是兩岸有目共睹的。演變至今,國共論壇已經成了穩定和發展兩岸關係重要的平臺。對大陸而言,穩定了黨心,穩定了民心。對臺灣而言,穩定了反獨力量,穩定了經濟民生。兩岸關係受到臺獨勢力如此嚴峻的挑釁,仍然能夠穩得住,因素很多,其中國共論壇的作用尤爲突出。這是無可否認的。
更加重要的是,兩岸關係畢竟是兩岸的事。雖然民進黨當局對國共論壇的結果與共識置之不理,但是中共在大陸一方落實推動的力量十足,堪稱爲轟轟烈烈,成果斐然。比如,由於大陸不斷爲臺灣水果的通關、物流等出臺便利措施,臺灣水果進口量兩年來大幅增加,僅今年一季度,福建省進口臺灣水果就達783.5噸,同比增長6.9倍。又比如,大陸的國家開發銀行、華夏銀行、廈門農行等兩年來先後推出了總額8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解決臺商在大陸的融資難題。兩岸當局,誰爲人民、誰爲兩岸、誰爲和平、誰講道理,豈不一目了然?
民進黨與國民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個以極端的理念先行,無顧臺灣現實,唯恐兩岸關係不亂。一個從理性的觀念出發,爲臺灣的未來打拼,勇敢突破兩岸僵局。於是,兩極的衝撞不可避免。這是臺灣民眾的悲哀。本來,三次國共論壇的成果與共識如果能夠得到兩岸共同的落實,臺灣經濟的重新騰飛,指日可待。但是,在民進黨當局的高度反彈之下,臺灣將日益失去良機、先機,日益陷在邊緣化的泥潭,難於動彈。
民進黨當局對國民黨參與國共論壇恨之入骨,但是,國民黨一直表示抱持開放的心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表示,陳水扁執政以來,無法進行兩岸協商,而兩岸民間交流日益頻繁,國民黨基於民意的需求與大陸執政黨進行溝通,反映民意,促進兩岸互惠互利,是在盡政黨的責任,完全無意取代政府的功能,陳水扁無須惶恐。張榮恭又説,如果民進黨政府能夠立即恢復兩岸協商,或者能和中國共産黨建立平臺,國民黨都會鼓掌贊賞。國民黨的這種豁達的陽光的心態,值得高度贊賞。
連戰在昨天的論壇上發言十分精彩,他的超越臺灣政黨惡鬥的思維令人敬佩。他指出:什麼是我們新的思維?簡單地來講,我們爲什麼不能以人民的福祉來取代意識形態的格局,我們爲什麼不能以和平發展來取代軍事競賽?我們爲什麼不能夠以功能上的整合,來取代政治上的對立?尤其我們爲什麼不能夠以歷史的眼光,來取代任何私人的野心和企圖?我的答案是可以,因此我今天特别提出來,我們要快速、全面推動兩岸更快、更廣的交流。
我們相信,最終的事實將表明,以人民的福祉來取代意識形態的格局的政黨,將會是最終的贏家!
2007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