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扁推公投 美國協調無效神經繃緊
美國政府昨天明確表示,反對以臺灣之名加入聯合國的公投,並敦促陳水扁停止這一公投的倡議。這是一個非常不妙的訊號,表明美國在制約陳水扁利用公投刺激及惡化兩岸關係方面的能力有些不足,很難擋得住陳水扁的執意蠻幹。
中廣新聞報導,美國國務院官員昨天答覆媒體詢問時表示,美國支持臺灣參與不以主權國家爲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而根據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支持臺灣加入以主權國家爲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在內。有關官員説,美國反對任何改變臺海現狀的片面之舉,包括以臺灣之名加入聯合國的公投。官員表示,這項公投對臺灣與美國的關係沒有實質助益,反而昇高臺海緊張情勢。
美國政府可以説是不厭其煩地再次重復反對理由,態度非常明確,沒有含糊。這是對陳水扁以臺灣名義進行加入聯合國公投的言行的批評和勸阻。包涵如下幾個明確層次:一,此舉違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二,此舉對兩岸關係的穩定不利。三,此舉對美臺關係毫無益處。四,美國堅決反對此舉。
陳水扁18日上午在接見美國傳統基金會會長佛納等人時表示,希望透過連署提案,在接下來的大選一並舉行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陳水扁又稱,臺灣參加國際組織的名義非常多,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用臺澎金馬個别關稅領域、參加奧運會用中華臺北,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則用「CHINESE TAIPEI」,「但用臺灣名義最貼切,强而有力,好聽,大家也都耳熟能詳,這是我們最喜歡的名字」。
要注意的不是陳水扁的講話內容,而是時間。時間表明,美國的有關協調工作完全無效,陳水扁公然拒絶了美國的不得舉辦以臺灣之名加入聯合國的公投的要求。對美國的命令嗤之以鼻。
因爲就在前幾天,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專程赴臺,與陳水扁會晤,談及不少問題。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薄瑞光傳達美國的旨意,命陳水扁不得舉辦以臺灣之名加入聯合國的公投。薄瑞光在事後的記者會上指出,無論是聯合國或非聯合國組織,美國都支持臺灣以「專家」或「觀察員」身份參與,美國反對臺灣被完全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但不支持臺灣參加以「主權國家」作爲會員身份的國際組織。這實際上已經透露了美國的有關立場和態度。
顯然,陳水扁對薄瑞光的要求曾於當面拒絶,是婉拒,還是堅拒,則不得而知,但是態度一定是明確的。薄瑞光感到大事不妙,才會在公開場合聲明美國的有關立場。可是,陳水扁不管不顧,煽薄瑞光的耳光,在事後幾天,又公開宣言要在接下來的大選一並舉行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美國政府因此震怒,立即發表公開聲明,警告陳水扁。
但是,陳水扁無法聽從美國人的勸告,因爲在2008年的大選中,民進黨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這一條,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再次將國民黨對手陷於不忠不義的困局,將藍緑情緒刺激到爆發點,讓民眾失去理性,把兩岸關係嚴重損害。亂中求勝,險中求贏,7年多來,陳水扁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執政重要還是美國人重要?對陳水扁來説,美國人能幫助執政,美國人重要。美國人妨礙執政,美國人不重要。因爲只要政權在手,無論如何得罪過,美國人不會不彎腰。陳水扁已經看透美國人的心機。
所以,美國政府發表一下聲明,是沒有什麼用的。記得在2003年美國遏制陳水扁的公投動作時候,是由布什親自動手的。當年12月9日,美國總統布什在與溫家寶會談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説,美國反對可能道致臺灣獨立、並激怒中國大陸的公投,反對臺灣領道人采取通往臺獨步驟的明顯傾向。後來又據華府消息人士説,美國總統布什在致陳水扁的信函中,明確表示美國反對臺灣舉行「獨立公投」。布什出頭,的確震懾住了陳水扁,只好含冤而止。
如今,布什也行將下臺,陳水扁眼中還有布什嗎?説不定,布什出面也沒有用了。美國的神經不緊繃才怪呢!
美國之所以緊張,關鍵還是中國大陸的態度越來越嚴厲。不久前,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説,陳水扁當局不顧臺灣輿論的譴責和國際社會的反對,正在加緊推動舉辦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臺海和平面臨嚴重威脅。推動舉辦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是陳水扁當局以「公投」方式謀求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走向「臺灣法理獨立」的重要步驟,也是一種變相的「統獨公投」。他們在臺灣地區即將舉行選舉之際製造這一事端,並揚言要「公投綁選舉」,其目的就是要挑起兩岸衝突,欺騙臺灣民眾,裹脅臺灣民意,以騙取選票,實現「臺獨」分裂圖謀。這一事態如果發展下去,必將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嚴重危及臺海地區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大陸對形勢的判斷,十分嚴峻。楊毅的話中,有著一段時期來罕見的火藥味。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擔憂,是知之甚深的,對大陸的反制準備,是明白不過的。美國不出手制約陳水扁不行,一旦大陸出手,對美國來説,就晚了,就完了。我們相信,美國制約陳水扁的動作會陸續有來,力度會持續加大。
200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