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長安—浮華盛宴

  如今,長安正全力打造中西合璧、南北融合的美食之都。演繹一場浮華的飲食文化盛宴。

  長安位於珠江口,盛産海鮮,飲食業得天獨厚。

  先驅者的頑强堅守,後起之秀的鋭意開拓,前赴後繼,形成本土以海鮮飲食爲主流的强勁之勢。20年來,一馬當先,雄風凛凛,長盛不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内不同菜係一接一争先恐後來到長安各顯神通,儼然成爲外來菜的覓食天堂,外菜林立,百味雜陳的盛况,仿如春秋戰國時代,弱國三千、諸候八百,群雄並起,攻城撥寨,上演着一場場看不見硝烟的飲食争霸戰。

  廣府菜、客家菜和潮洲菜組合的粤菜率先長驅直入,遍地開花,占盡東道主的先機與份量。

  外埠菜係,川湘辣字當頭,揮師南下,捷足先登,先撥頭籌,打響頭砲。食者衆,勇奪三軍,佔據大壁江山。黔鄂尾隨,搶佔一隅,飄香四溢。東北粗糧揚威,淮揚菜粉墨登場,上海大閘蟹“横行霸市”。東北餃子、福建雲吞、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綫、三秦粉皮等地方著名小喫主動出擊,侵佔大街小巷。五花八門食肆紛紛推出獨門秘方或看家招牌菜,各領風騷。英雄不問出處,正如武俠小説中,很多高手都不是名門大派出身而是憑一身家傳絶技叱咤江湖,讓人不敢小覷……,門面不起眼,但其實是“禾杆蓋珍珠”。

  飲食演義

  長安的飲食業並非無源之水,憑空而來,其亦有經年之積累。從發端、發展乃至高潮,這一發展脈絡,使之成爲可參考現階段長安飲食業的歷史背景,這一背景,讓我們得以更清晰地透視現階段長安飲食業的發展水平,更準確地評定其價值,進而窺視其趨勢。

  長安的飲食業發展歷史可分爲四個階段 :

  起步階段(1979年—1988年):個體小食店當道。

  長安改革開放初期,逃港潮、走私潮風起雲涌。以物易物,走私套匯的現代商業活動開始争掘第一桶金,撬動資本積累的原始階段。1980年咸西第一家來料加工廠引進長安,招商引資啓步,人氣逐步興旺。深圳特區迅速發展直接帶旺了長安的飲食業,以過路客爲主的快餐飲食店迅速增多,分佈在107國道兩側,方便過境司機、乘客歇息和填飽肚子。這期間以家庭作坊經營手法的個體小飲食店爲主流,其中以樑振輝燒鵝最爲出名,長安大酒樓較爲高檔,承擔招待貴賓的重任。

  發展階段(1989年—1996年):集體化爲主,民營企業萌芽發育。

  此階段長安外資經濟快速增長,尤其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對外開放的膽子更大,步伐更快,基礎設施更趨於配套至臻。佔據毗鄰深港的地緣優勢,承接了深圳特區産業結構調整,大量工廠外遷,招商引資迎來黄金時代。1989年三星級標準的長安酒店開張,標誌着飲食業上昇到一個新層次。隨後,霄邊酒店、蓮城酒店、蓮花山莊、金唐宫、烏沙酒店、沙頭酒店、街口酒店等集體性質酒店相繼營業,擔當主角。厦崗蝦場肇始,蓮花海鮮酒樓、東城卡拉OK海鮮酒樓、仲記海鮮酒樓等民營企業乘勢出手,打響了“吃海鮮在長安”的新招牌。“吃海鮮,飲洋酒,卡拉OK直落”,飲食娱樂成爲的時尚主題。

  快速增長階段(1997年—2001年):多元化投資主體,民營化步入佳境。

  長安經濟步入生猛時期,成爲外商投資的樂土。1997年,香港回歸,港人北上置業消費,境外人士陡然增多,促進多元化的飲食發展。名典咖啡首當其衝,引入臺灣飲食文化,上島咖啡、米蘭諾咖啡、老樹咖啡(後改名兩岸)等臺式咖啡火紅長安。度小月、休閒小站、阿魯咪等臺式快餐亮相。日韓料理大舉進入,麥當勞甫登長安,一時火爆。原有的本土海鮮酒樓繼續做大做强,旺記海鮮酒樓,志誠海鮮酒家蒲頭,補充新鮮血液。名聞珠三角的連鎖飲食集團中山海港、廣州凱悦、楓雅軒等飲食過江龍加盟,增添風采。長安鎮第一家臺資海悦花園大酒店在霄邊落成,臺灣人扎堆。沙區海邊漁家海鮮突然熱鬧非凡,掀起一股返璞歸真的熱潮。外來打工一族寵大的消費群體,直接刺激各地菜係、地方小喫如雨後春笋般地破土而出,令人眼花繚亂。

  長安的飲食業旺起來、亮起來了。

  躥昇時期(2001年—):飲食商圈成行成市,星級化、民營品牌化邁向高潮。

  長安經濟迎來高峰時期,富裕文明的現代化中心鎮浮現。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長安10億投入市政建設,鎮中心街道全面昇級改造,服務功能完善,規模擴大。蓮花高尚住宅區、蓮花苑、金牛花園、蓮花廣場、城市花園、中惠山畔名城等鎮中心區樓盤入住率高,人氣急昇。因而,形成長青街、沙埔頭路、長盛路、錦厦新村、咸西大道、一二環路的飲食業沿街成行成市,簇擁長安國際酒店,衆星拱月打造鎮中心飲食商圈大格局。尤其是長青街(南)早己成爲長安的飲食風情最亮點,2004年北面中惠名城刻意打造酒吧休閒主題風情街,南北呼應,貫通一脈。繪製出飲食“清明上河圖”的繁華艷麗。

  2003年長安酒店改造完畢,三星昇四星,老顔露新貌,同期四星級標準建設的華禧酒店傲立上沙。

  2004年9月23日下午,蓮花山莊、長安國際酒店、海悦花園大酒店携手譜寫一個鎮3間五星級酒店1間四星級酒店同時掛牌,中國旅遊飯店業前所未有的神話。  

  到此擁有上規模酒店18家、三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2家、五星級酒店3家密集在83平方公里小城鎮的氣勢,令人驚詫的讚嘆。星級酒店的增多、昇級,一系列高難度、大動作爲長安的飲食業修築了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標誌着長安的飲食業進入全盛時期。

  經過20年的長期醖釀與翻騰,量變積累,又藉以巨大的外部壓力,便噴薄而出,昇華質變,匯四海美味,集八方佳肴,飲食之都呼之欲出。

  以古爲鑒,以史爲鏡。

  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長安飲食業與長安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正是長安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飲食業作爲生活服務性第三産業的重點内容,既得益於更配套於長安外向型第二産業的迅猛發展。經濟是飲食業發展的基礎,發展的源泉。飲食業伴隨且見证了長安2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其巨大的成就體現在飲食規模、菜係、品味、功能等全方位的變化。

  20多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長安的飲食業發生驚人的變化。從主要分佈在原107國道兩旁及各村路口屋檐下的稀稀落落三兩家小食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到如今不僅各式酒樓食肆數不勝數,成行成市,形成各自特色,可謂“五步一攤,十步一檔”,經營的菜肴琳琅滿目,南北小菜,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各地菜係求新求變,取長補短,不斷創新,調和地域色彩,入鄉隨俗,口味遂异求同,互補共榮。在争麗鬥艷中促進長安飲食商業條件逐步成熟,營商氛圍日漸濃厚。長安飲食市場發展和變化極快,飲食業的繁榮局面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勢刷新我們的生活觀念,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豐富了長安的旅遊市場,給海内外賓客意外的驚喜,樹起了“吃在長安”的金漆招牌。

  今天,“吃”已不只是爲了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上昇成爲一種情趣,成爲人們生活品位和格調的體現。

  飲食習俗是中國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個分支,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飲食的改革和創新始終離不開文化的範疇,通過對長安飲食現象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可以在靚湯美饌滲透的文化底藴,體味長安人的生猛精神,釋放長安人開放、務實、自信的人文個性。珠江河畔的長安,秉承海洋文化的特性,培育了自身文化的開放性、兼容性,從而使飲食文化在兼容並蓄中不知不覺推動飲食習俗的創新嬗變。飲食業的發展不僅是含有可供人類利用維持生命有機成份的每一種食物及其消費方式,還需要文化對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標籤。因此,發展有長安特色的飲食業,正是加强大衆文化建設的載體之一,加强珠江文化建設的具體表現。爲建設東莞文化新城,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並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要瞭解什麽是嶺南的飲食文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吃;而要瞭解什麽是嶺南文化,最好的切入點也是吃”(廣州新荔枝灣學院院長姚學正)。因此,要瞭解長安文化同樣需要先吃。

  大衆的民族的科學文化告訴我們:

  越是地方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長安地道飲食特色的不斷挖掘昇華,國内外飲食流派競相逐鹿長安,將給世人驚喜的發現:長安,一席飲食文化的盛宴。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