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的美食,生活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成爲這個地方的特質和標誌。
品嚐地方美食,可以深切地體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真諦,從而高屋建瓴地從地域文化與消費行爲心理的角度把握一方市場的脈動。
生猛海鮮—長安本地美食的招牌。
生猛—長安經濟文化的魅力體現。
生猛海鮮
海鮮是長安菜的源頭和飲食主流,是長安地道飲食的金牌大菜。
長安位於珠江東邊,海岸綫綿延50華里,灘涂寬闊,淺海區微生物豐富,港區縱横交錯,靠近珠江出口鹹淡水匯合,飼料豐富,含鹽度低,水温適中,爲多種魚類的繁殖生長提供有利條件,盛産新鮮優質魚蝦,其中烏頭、禾蟲、蟹、禾花雀、大井葱是著名特産,享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流傳漁姑争唱打魚歌:“紛紛龍穴洲邊過,半濕雲鬟在碧波,宫閨羡慕漁家女,永無憂慮樂呵呵”。長安禾花雀傳統食法是“蒜仔豆豉炆”、“味水焗飯”,劏肚去内臟,骨軟肉脆。吃禾花雀曾是長安一道傳統佳肴,有“一兩飛禽勝過三兩瘦肉”的講法。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喫水。本土豐富海鮮資源,隨手取爲煮熟當飯。古時兒童民謡流傳:“長安好,大家朝食魚來晚吃蝦”,“買斤猪肉煲蓮藕,大只麻蝦蘸豉油”。“春鯿、秋鯉、夏沙黧、冬食烏頭鱭”、“三只瀨尿蝦等於一條鹿尾巴”。清蒸魚、白灼蝦、薑葱蟹,都是長安著名傳統的美食。隨着時間的推移,歷代積累烹調海鮮的手法,世代繼承吃海鮮傳統飲食習慣,積澱成歷史悠久的地道飲食風味,講求鮮、嫩、滑、爽,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醇。傳承與創新,一代又一代地共同推動着海鮮烹飪技藝的不斷發展,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順應食客口味。商務應酬,來往接待,喜宴筵席首選海鮮酒樓。食客趨之若鶩,一股鋭不可扺擋的飲食强勢,玉樹臨風的皇者風範,蔚爲壯觀。
平常酒樓大衆化
傳統的海鮮烹調簡單,油、鹽、葱一撒直上飯桌,原汁原味,怡人可口。在物質貧困時期,長安人以海鮮裹飽肚腹或宴客,津津有味。傳統海鮮獨此一味的單一性,持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走向多樣性。
將海鮮從家庭推向社會,走向酒樓。鮮蹦亂跳的基圍蝦、糕蟹、斑魚、烏頭等海鮮堂皇地擺上桌面。始作俑者是位於厦崗的原東莞市水産局良種養殖場接待餐廳,長安人習慣稱之爲蝦場,後易名福湖酒店當記首功。想當年蝦場一邊食海鮮,一邊邀請經過培訓的服務員跳舞作樂,一大特色聞名長安。1991年蓮花海鮮酒樓,强勢亮相,所向披靡。唱響“吃海鮮在長安、吃海鮮在蓮花”的名聲。東城海鮮卡拉OK酒樓,仲記海鮮酒樓隨後毗鄰而建,“三國鼎立”,争奪天下,酣戰10年。1998年虎門志誠海鮮酒樓接手肥敦酒樓,异地開分店旗開得勝,一舉成功。後起之秀———旺記海鮮酒樓,初生牛犢不怕虎,咄咄逼人的氣勢,迅猛崛起。
深爲上沙人稱道的上沙富苑大酒樓,年方30的孫沛强子承父業,延續老字號富華酒樓,香火鼎盛20多年。
在本地人一統天下的海鮮酒樓中,外來軍團也成功地擠入,搶佔一席之地,爲海鮮飲食業增添姿彩。來自化州陳廣成(人稱胡鬚仔)的林記海鮮酒樓;廣西戴成廣(人稱大只廣)的廣臨海鮮酒樓;順德朱劍輝(人稱養魚佬)的老字號港泰城酒家,均有上乘之作。2004年來自深圳的樂福海鮮酒樓、虎門老字號時珍飯店新盟軍參戰,競争更趨激烈。
這些私人海鮮酒樓的共性都是海鮮超市,薄利多銷,星級服務,大排檔消費吸引廣大食客。他們各據一方,各擁熟客,和平共處,各有各的精彩。真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星級酒店貴族化
80年代晚期,港式粤菜登臺,它們挾着“海上鮮”的魅力,用高檔價位的鮑參翅肚龍蝦及融入西法的烹調手法攻佔市場,推高海鮮品位,令食客大開眼界。此時,正值港商廠家北移,投資長安,經濟活躍,商務應酬頻繁。爲滿足招商引資的熱情款待及各部門接待來往領導賓客,新派技巧,推動新派粤菜、新派海鮮,顯山露水。高檔綫路的酒店,大行其道。發軔於1998年的長安酒店潮洲城,登峰造極10年之久。89年開業的霄邊酒店,曾風光一時。烏沙酒店中途雖一時低落,後由享譽珠三角的中山海港飲食有限公司承包經營,高掛“鮑魚王子”麥廣帆先生的喙頭,重振旗鼓,生意蒸蒸日上。霄邊海悦花園大酒店,深受臺商食客鍾情。蓮花山莊偏重招待,貴價豪宴顯氣派表心意。
近20年來,這幾間外資、集體性質的星級酒店發揮着重要的主力軍支撑作用。
進入21世紀,民營牌如日中天。民營軍團异軍突起,錦上添花。華禧酒店漸露頭角,長安國際酒店步入佳境,廣州凱悦酒家雄踞龍首。顯示出民營軍勃勃生機,後來者居上的勇猛。
星級酒店的共同推波助瀾,簇擁新派粤菜的高檔海鮮走向鼎盛。每天冠蓋雲集,車馬輻輳,佳肴美酒,杯觥交錯,鐘鳴鼎食。
沙區寮屋家庭化
漁塘似境,蘆葦翠堤,蘆花如煙,海風習習,幡然感悟原始的衝擊和回歸的誘惑,憑欄遠眺,面水而餐,長安人一度莫名掀起一股海邊沙區吃海鮮的熱潮。
沙區,長安人習慣叫閘口,珠江河涌。“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抓泥鰍,溝渠摸魚,田裏打泥巴仗……,昔時少兒生活寫照。記憶中刀耕火種捕魚,偷渡走私的上落站,如今圍海造塘,已是一望無際的飼養海鮮漁塘。塘魚現抓現煮,自養鷄現殺現蒸、自種菜現摘現炒。“一招鮮吃通天”。海鮮最講究“鮮”,原汁原味,清嫩沁骨。尤其薄荷蒸蝦餅、焗蟹,暗香浮動,沁人心脾,引以爲正品。眉豆藤鱔湯久負盛名,生曬魚蝦干怡口美味,原只蒸水蟹妙不可言。
吃東西最講究本色,新鮮魚蝦上桌,清蒸、白灼即可,正如妙齡少女不必脂粉,自然具有一種千嬌百媚的動人風姿,否則濃油赤醬烹調上桌,猶如女人家半老徐娘,雖施脂粉,畢竟是多了一重人爲的粉飾,而失却幾許天然的韵姿了。
食肆寮屋格局,茅草樹皮當瓦蓋,木樁鋪板,走起路來“吱吱”叫。茅草深處有人家,“真好笑,住茅寮,風吹茅夾好過吹蕭,日間有太陽來拱照,晚間猶在月光朝”。昔日漁民住茅寮被人譏笑貧困,如今這些食肆寮屋時興返樸歸真,美其名曰:静水山莊,漸成爲節假日上班一族休閒、垂釣的好去處。
沙區食肆一般是家庭作坊,老闆、厨師、服務員幾乎由家人擔當,有的也聘請臨時工幫忙。小木凳排排坐吃海鮮,給人家庭圍餐的感覺,家味濃厚。
這股海邊吃風1992年始於新民,97—99年輝煌於沙頭,今轉移持續興旺於厦崗。這期間新民愉景海鮮亭,厦崗和平海鮮亭,錦厦長洲海鮮舫,沙頭輝記、和記、坤記;厦崗聯興、添記、做記等住家傳統食肆,你方唱罷我登場,生意好不興隆。
筆者認爲厦崗聯興海鮮大排檔頗具長安地道風味,該店由本地村民麥傍有打理,一位十分傳統40多歲的家庭婦女,也許自小耳濡目染,繼承家庭海鮮技法,深諳此道。她拿手一蝦兩食,即“剥二度薄荷蒸麻蝦”、“沙蝦煲飯”,味鮮、甜、香,屬極品。許多見過世面的食客贊不絶口,從末試過如此食法。“香煎烏頭”、“清蒸深海福壽魚”也是令人向往的寶品。飯後“茶果仔”圓潤彈牙。厦崗添記的“剥二度生炒蝦”、“節瓜煲烏魚”、“薄荷蒸三鮮”、“蒸蟹餅”,味道濃郁,夾齒留香,回味良久。
飲食在民間,鄉土氣息濃厚的鄉下菜,是飲食之根,信也!
“吃嘢吃味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如香港西貢避風塘,沙區吃海鮮已在東莞飲食界聲名鶴起,常引來賓客滿座,高峰時期,不足2公里的海堤泥路,擠滿遠道而來的大小車輛。
遲到耐心等位,大聲高叫上菜,木桶裝飯争舀飯,非一般酒樓所能目睹。
沙區地道傳統家庭化,海鮮酒樓大衆化,星級酒店高檔化,這三股勢力各施各法,兼容并包,經歷了其他菜係的碰撞、改造、同化,吸收精華,在不斷改進中創新提昇、發展壯大。共同推動,做大做强海鮮,深受食客歡迎。 從傳統一騎絶塵,在當今萬馬奔騰多元化的飲食中,依然雄風猶存,縱横馳騁,氣勢如虹,擦亮了“食海鮮在長安”的品牌。
生猛海鮮經歷長期洗禮,傳承烹調技藝,汲納其它菜係精髓,勇拓未來,傲岸英姿,潤澤着長安人勇於開拓、務實創新精神和胸懷天下的氣度。
飲食是一種文化,追求的是精神的享受。長安人冲破“君子固窮”、安於“簞食瓢飲”的生存觀念,把握改革開放的機遇,“狹路相逢勇者勝”,解放思想勇敢追求生活標準的不斷提高,吃得好,活得精彩,轉化成源源不竭的内生動力,創造了今天輝煌的成就。
生猛,正是長安人的精神寫照,20年風風雨雨焠練而成的文化内核。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