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軟肋篇

  長安飲食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急劇發展,令人無比歡欣,也越來越引人注目。縱向比自己以前確實業績驕人令人無比自豪。但從横向比,鄰鎮群雄並起,快馬加鞭,尤其虎門、厚街、東城等城市化的號角,已樹起了響當當鮮明的飲食文化大旗。同一海岸綫上的沙田、麻涌躍躍欲試,形勢逼人。再放眼廣州、深圳等全國傳統或新興飲食都市來説,長安的飲食尚顯幼稚、單薄,尚未形成鮮明的地方特色,食在長安“去哪裏吃,吃什麽”仍然模糊。打造飲食文化、營造“吃在長安”的知名度仍然任重道遠,阻礙長安飲食業做大做强的一些因素,漸漸浮現,“軟肋”裸露。

  飲食商圈集聚力弱,没有形成强大産業化。

  從城市學來説,没有大型房地産或商業中心區吸納人群居住,形成常住人口,難以形成人氣旺,人群聚集性。形成集中消費,是各行各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前提。綜觀我國大中城市的發展規律,餐飲爲商圈,以大型商業中心、商業街或人口密集爲依託,濃厚的商業氛圍,人流量上漲,爲餐飲帶來將是源源不斷的客源,這是餐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長安暫没有形成明顯的中央商務區商圈,没有形成一個相對集中集吃、喝、玩、樂一條旺街。集聚力不强、城市化程度不高,相對爲之配套的服務業滯後性,未能形成强而有力的服務功能,積極推動城市化的發展,因此,餐飲業没有形成强大的産業化。

  民營飲食業起點低,整體布局處於“散、亂、小”狀態。没有形成實力雄厚經營有特色的馳名餐飲旗艦集團,没有打響長安牌。

  民間自發形成爲主的長安餐飲業,資金、人力投入相對少,缺乏强勁推動力。長安餐飲業近20多年來發展勢頭相對外向型工業發展來説顯得緩慢。這是長安經濟結構决定的。在收租經濟效益良好的窪地效應,大量資金涌涌流向物業投資,自然忽視熬更扺夜的餐飲業。

  而真正恍然大悟涌向大型餐飲業的才是近4年事情。民間資金掀起一股酒店投資熱,長安國際酒店、華禧酒店分别是1998、2000年冒出來的先知先覺者應運而生的産物。

  無論是有20年曆史的集體性酒店還是剛起步的民營酒店,自己摸着石頭過河的管理經驗的探索,缺少時間、技術的沉澱,同時没有直接嫁接國内外知名管理集團的成功模式。仍然没有形成本身知名品牌。如前文所講,中心區規模有限,功能不全。大量零散的餐飲業跟隨着分散的工業區和出租屋遍地開花。而外來人投資中小食店更多考慮是爲求謀生,憑點家傳技藝養家糊口,不想進廠做打工者。臺灣人投資咖啡店,大部分以加盟店的形式賺清閒錢。也有部分爲安撫家屬或女朋友消磨時光,不讓她閑得無聊,想入非非。本地人投資餐廳多是投石問路,試試下,翫玩下的心態。

  缺乏真正走出去輸出品牌的實力和勇氣。

  企業不斷整合資源,組建馳名餐飲集團,“走出去”,建立連鎖分支機構,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餐飲業今後發展與競争將在更高的層面展開,主要體現在文化内涵與服務品牌等綜合實力上。社會興辦餐飲的熱情始終未减,業内競争日趨激烈。通過實施名牌戰略來提高知名度與市場佔有率,提高自身經營檔次,帶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這其中有資金密集型的大型現代餐飲集團,也有頗具現代氣息的中餐連鎖企業及中型現代餐館正迅猛成長。越來越多的餐飲業不斷加大經營開發和品牌培育力度,在突出菜品、技術、服務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品牌營銷和企業文化的培育,市場競争向全方位和深層次轉化。

  可喜的是雙種子飲食有限公司成功地從長安走向珠三角,揮師北上,兵臨長三角。海悦花園大酒店已成功地邁出去,在厚街站穩了脚跟。莉苑茶餐廳和明紅川菜,亦在鬆崗分店嘗到甜頭。走出去的方式多樣化,既可資本輸出,又可以技術管理輸出,以控股、承包等多樣化手段主動走出去,把根留住長安,走向珠三角,走向中華大地。

  餐飲業自律性差,經營秩序、信譽、安全、衛生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酒樓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也是贏利爲目的經濟實體,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是所有酒樓挖空心思鑽研的難題。由於衆多來自四面八方的經營者,思想品性素質參差不齊,職業操守高低不一。外來民工中60%都是月收入低於800元的普工,屬於弱勢群體,也是小食店的主要客源。經營飲食的門檻低,初入行者往往依靠低價來狂轟亂炸搶生意,爲賺錢,不擇手段,五花八門,妄顧食品衛生。“漂白花生”、“潲水油”奇招迭出,令人髮指,假冒僞劣食品大行其道。油烟污染屢禁不止,經營場所污水横流,短斤缺兩,坑害顧客,集體食堂群體食物中毒時有發生。常見“五黑菜”:黑着良心放味精、黑着良心放鹽、黑着良心放辣椒、黑着良心放鷄精。這些不良行爲的存在,既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又損害消費者權益。

  同質化競争,創新能力弱,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這些年餐飲業有忽視質量意識的傾向,餐飲業的發展過於迅猛使進入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出現多元化混雜的情况。新開餐館的厨師和管理人員未經正規業務培訓的比比皆是。打一槍换一個地方的競争急功近利心態,以及拼命趕時尚的浮躁和淺薄,不光使餐飲業的質量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現象,而且在整體上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模仿、跟風、共性化的傾向成爲這些年來餐飲市場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大弊端,美食的個性,被淹没在千篇一律的共性中,被消解在雜亂無章的迎合中,助長了餐飲業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風。

  飲食市場十分龐大,在解决温飽問題的基礎上,食客的嘴越來越刁,越來越講究色、香、味、形,各有各的吃法,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因此,適合飲食者口味,引導飲食潮流,擁有一幫熟客,佔有一定市場率,依靠經營者在味道和服務的基本功。味道的好壞關鍵取决於厨師手藝。曾幾何時,同質化的競争,差异性就是有效“殺手鐧”,味道的獨特性,將是競争的法寶,經營者必須捨得花重金聘請“鎮店之寶”———厨師。厨師各施各法才能形成飲食的多彩化和味道的千變萬化,飲食業的競争歸根結底就是厨師的競争、人才的競争。

  掃清横亘發展路上的絆脚石,培育飲食産業的極大發展,打響“食在長安”招牌,必須融入到長安經濟文化發展的大平臺下拓展空間。疱丁解牛於是帶來了我造市、造城的思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