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台灣民意追求「新民主運動」



  台灣的政治的確是選舉政治,只要逢到選舉,各種政治口號滿天飛,各種政治創意滿地滾。選舉過後,立即跌入政治空白期,沒有了奪權的動力,政治想象空間就大大收窄了,政治革新或者政治改良的思路就遲緩了。不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 

  台灣當前的選舉政治,嚴格說來,形式上是民主的,但實質上摻合了太多非民主的因素。仇恨太多了,煽情太過了,對峙太僵了,黑金太黑了,私利太多了,民意太弱了。始終是用統獨矛盾、省籍矛盾來誤導選舉。這與西方的民主選舉相比,不僅差別大,而且越來越走樣。 

  觀察台灣的民意走向,應該發現,對「新民主運動」的期盼日趨成為主流民意。不久前的三合一選舉已有重大的徵兆。所謂的選人不選黨、選廉潔不選貪凟等等,都含有「新民主運動」的因素。民眾日益厭煩了政治鬥爭,期盼選舉能夠回歸理性、回歸公共政策、回歸經濟層面,這就是「新民主運動」的主要意涵。

  「新民主運動」不是生造的詞彙,在2004年間,為了應對民進黨的「本土化」論述,國民黨考慮提出「在地化」作為對策,並以「新民主運動」充實論述内涵。由此可見,國民黨並不僵化,甚至比民進黨還要早發現了「新民主運動」之重要性。民進黨至今對此沒有任何認識,遑論反思。 

  但是,國民黨也沒有完全認清「新民主運動」的重要性,而將之列為補充性的内容。其實,台灣民眾最根本的要求,不是追求「本土化」,也就是說,「本土化」不是台灣民主的實質。如果非要說這是實質,就墮入對手的虛假框架之中了。國民黨過去數年來,始終沒有辦法從民進黨的陷阱論述中爬出來,吃虧太大了。 

  在今次的三合一選舉中,國民黨迎合了民眾的「新民主運動」的民意要求,獲得勝選。而民進黨沒有抓住民意脈搏,依然重施故技,依然以為挑是弄非可以攫取或者挾持民意,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民進黨中的新生代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問題,但是囿於一黨之見、一派之私,終於與「新民主運動」擦肩而過。他們提出的「新民進黨運動」,注定無法全面贏得民意。 

  而目前的民進黨執政者,更熱衷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罔顧民意,用激進少數來主導政治議程。就如日前台灣的中國時報社論所列舉的那樣:用神主牌和意識形態治台,拿口水或賭氣治台,拿純選舉的考量治台。民意正在睥睨著這一切! 

  「新民主運動」是巨大的台灣民意之綱,哪一個政黨有能力、有魄力抓住它,就抓住了未來!

  

  2005年12月28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