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睦鄰外交進入收穫季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朝鮮、越南之行,説明瞭一個事實:在經過10多年的努力後,中國進入了睦鄰外交的碩果纍累的收穫季節。
自90年代初開始,借著國際冷戰結束的好時機,中國的領道人鄧小平、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正式發起了睦鄰外交戰役,全方位出擊,與俄羅斯、印度、東南亞國家展開了化讎恨、去緊張、求共識、促和解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成績斐然。
在中俄關係方面,1992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華,中俄簽署了《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中俄關係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在中印關係方面,1988年印度總理拉·甘地訪華,結束了中印長期敵對的局面,1991年中國總理李鵬訪問印度,中印關係得到了全面改善,1993年,中印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等文件;在中國與東盟關係方面,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改善得比較早,在80年代已有很大成效,但真正的改善期還是在90年代初,1990年中國與印尼關係正常化,與新加坡建交,1991年,中國與文萊建交,與越南關係正常化,至此,完成了與所有東盟國家的建交及關係正常化。
90年代初的旗開得勝,爲整個90年代的睦鄰外交開了好頭,中國從此辛勤耕耘睦鄰外交,克服了許多的困難,用真誠去開拓、去維護睦鄰關係。更加重要的是,中國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竭盡全力去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把很多算是「死扣」的矛盾解開了。
中俄之間的「死扣」主要是邊界糾紛問題,4374公里的漫長的邊界線,一直困擾中俄關係。1991年,中蘇簽訂了《中國和蘇聯關於國界東段的協定》,1994年再簽訂了《中俄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確定了98%的邊界走向。邊界的主要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中印之間的「死扣」也是邊界問題,雖然解決進程比較慢,但是穩扎穩打,循序漸進,越來越露出曙光;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最大的「死扣」是南海島嶼的領土爭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多次發生軍事摩擦,東南亞國家之間也發生摩擦。1997年,中國和東盟領道人發表聯合聲明,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2002年11月4日,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爲宣言》,使得南海問題得到階段性的妥善解決。
在睦鄰外交的具體實踐中,中國總結了16字方針:「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這算得上是16字真言,指道著中國妥善處理好與鄰國關係。
胡錦濤主政之後,仍然遵循著這個16字方針,而且明顯加大了力度,取得的收穫極大。如在2004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中俄簽署了《中俄關於中俄國界東段邊界的補充協定》,標誌著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2004年11月30日,中國與印度簽署《中印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意味著兩國關係進入全面發展新階段。2005年7月20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啓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將進入重大的利好的轉折時期。可以肯定,中國與鄰國的關係,即將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今次胡錦濤訪問朝鮮,得到最高的禮遇,獲取許多實際成果,可見中朝關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轉折時期。
中國的睦鄰外交,不僅穩定、發展了中國與鄰近國家的關係,也穩定了亞洲各國的關係,對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事實面前,那些不斷製造中國威脅論者,不知如何才敢正視之?
200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