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從始祖、哲聖的發現而初顯文化系統



  在逐步完成以上課題之後,我感到要揭開深化的蓋子必須對珠江文化進行系統研究,弄清其結構系統、理論框架、學術和形象定位,發現和論证出其系統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於是我仍繼續采用從現實所需引發歷史文化研究的做法,逐步探究下列課題:

  首先是珠江文化的始祖是誰?衆所周知,黄河文化的始祖是黄帝,長江文化的始祖是炎帝,由此才有中華民族子民是炎黄子孫的説法。這説法又源於兩帝分别是生活在這兩條江河流域的華夏民族首領,兩族戰争後並爲一族,後來才取名爲中華民族。位於中國南方的珠江水域,民族衆多,均各自立,故被統稱與百越族,長期没有統一,也無共同首領,所以,一直未有珠江文化始祖是的誰的説法。2001年春,我應邀參加廣西梧州歷史文化研討會,發現這裏是古蒼梧之地,有關於虞舜的史料和遺迹,經認真研究包括《尚書》《山海經》《史記》在内的許多史書和現場考察之後,我撰寫了《珠江文化的始祖——舜帝》一文,在《嶺南文史》發表,受到廣泛關注。我首先依據在開創中華民族的“三皇五帝”中,只有最後一位舜帝(即虞舜)到過珠江水域,生前多次南來“祭祀”、“巡狩”,死後又“葬於芲梧之野”;他即位才開始有“中國”之名,始開德政和樂教,將南方各族感化,將其領土統一劃歸中國版圖,也用武力將少數不服氏族遣送北方;清政亷明,賞罰分明,初具國家行政雛型;這些作爲,是起到統一嶺南百族並使其歸併中華民族的始祖作用的,其文化内涵和性質,也是初顯珠江文化的包容性、兼融性特質的。爲珠江文化始祖定位,意味着找到這塊水域文化的開端,明確這一文化系統之原始元尊。

  接下的問題是珠江文化的古代思想領袖(即哲聖)是誰?樑啓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之大勢》一文中有言:中國傳統文化“實以南北中分天下,北派之魁厥爲孔子,南派之魁厥爲老子,孔子之見排於南,猶於老子之見排於北也”。以我理解,樑啓超所説的“北派”即黄河文化,“南派”是指長江文化,可惜喝珠江水長大的樑啓超當時尚未能注意到珠江文化的存在事實,否則他定會找出珠江文化之“魁”的。其實,樑啓超已爲解决這問題開了路,一方面是以這段話爲黄河文化和長江文化的哲聖定了位,另方面是在其他著作中對六祖惠能評價甚高,極高評價惠能禪學對學術和詩壇的影響,稱“唐宋兩代皆六祖派”,“宋儒皆從佛書來”,“宋士大夫晚節皆依佛”,並説“自唐人喜以佛語入詩,至於蘇(軾)王(安石)其高雅之什,大半皆禪悦語”。這些話實際上已尊惠能於哲聖地位,只是未點明而已,令人感嘆的是這點點學術距離要樑啓超百多年後,才由要人、洋人和後人逐步解開。所謂要人,是指毛澤東。據曾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的人回憶,毛澤東曾説:“惠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造悟性成佛説,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爲禪宗的真正創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國佛教始祖。另據有關人員回憶,毛澤東在20世紀60年代來廣東視察時,曾問當時廣東領道人陶鑄是否知道廣東出了兩位聖人是誰,陶鑄只答出一位孫中山,毛澤東當即解説另一位是六祖惠能。可見毛澤東早稱惠能是創立禪宗的聖人了。外國洋人和華人又將這説法推前一步,在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所世界十大思想家頭像中,立有孔子、老子、惠能三位中國哲聖,西方媒體評其爲“東方三聖人”,加拿大華人會館尊奉三位哲聖的坐像,以尊崇他們在三教(儒教、道教、禪宗)和三學(儒學、道學、禪學)的至尊地位,又可以説是沿着樑啓超的思路而潜在地縮小其學術距離,以列尊的方式將他們分别是黄河文化、長江文化、珠江文化的哲聖定位顯示出來,而其未能消除的一點距離,只好由我們這些後人去點明瞭。2001年11月,六祖惠能的發祥地廣東韶關南華寺,爲慶祝建寺1500週年而舉辦了惠能禪學研討會,我提交了題爲《珠江文化的哲聖——惠能》的長篇論文。我從六祖《壇經》這部中國人寫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佛典中發現,這既是一部佛教禪宗經典,又是一部自成體系的思想哲學經典,堪稱爲惠能所創造的禪學思想專著,可與孔子的儒學、老子的道學相並列,從而可稱惠能爲與孔子、老子並列的代表一種哲學思想的哲聖,同時又可以稱惠能爲與黄河文化哲聖孔子、長江文化哲聖老子並列的珠江文化哲聖。這不僅是因爲惠能出生於廣東、長期活動在廣東,主要是他的思想文化特點體現了珠江文化特質,體現了珠江人在中古時代的文化意識、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是珠江文化土壤中誕生,又影響並促進珠江文化的發展。他主張“人人心中有佛”,“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葛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見性是功,平等是德”,體現了中古時代在南方隨商品經濟萌起的市民意識和平等思想;他創造修佛“頓悟”之説,撰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名偈,所體現的唯心思想,可謂後來以陳白沙爲代表的南方“心學”之先聲;他認爲“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去求佛”,反對向外求佛,反對崇拜,反對去追求“西方净土”之“彼岸”,典型表現了他自立自强、不信神、反權威的個人意識,與後來從西方傳來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异曲同工,是中古時南方商品經濟興起而初顯資本主義思想的胚芽;他主張“農禪合一”,“農禪並重”,强調自食其力,不拘修行地所和方式,重在實效,使南方禪宗在唐武宗滅佛之時(會昌大難)得以幸存,後來成爲佛教主流,這種思想和舉措,正是重實用、實際、實效的小農經濟思想向商品意識過渡的體現;惠能的南宗“頓悟”派雖與神秀代表的北宗“漸修”派有分歧,禪學也與儒學、道家不同,但惠能均無排斥之意,指出:“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飩,迷人漸修,悟人頓契”;他尊奉父母,力行孝道,倡道修行中的辯證法,都與孔子、老子不悖,可見其器量和兼容氣度。這些學説和行爲,都是源自並體現着珠江文化的市民性、重商性、平等性、自由性、實在性和包容性的特點或特質,并且體現得最全面、最集中而時間也最早、影響最深廣,所以,稱惠能爲珠江文化的古代哲聖是名至實歸的。

  至此,由於發現舜帝是珠江文化始祖、惠能是珠江文化哲聖,使得珠江文化初顯自身系統,從而使其可與以黄帝爲始祖、孔子爲哲聖的黄河文化,以炎帝爲始祖、老子爲哲聖的長江文化相並列,初顯作爲一種水域文化的文化系統。

  (2006年7月14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