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江文化的喉舌與龍頭——《鬱南:南江文化論壇》前言
2008年2月24日至25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和廣東省鬱南縣委、縣政府主辦,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承辦,南方日報社和廣東科技報社協辦的“鬱南:南江文化論壇”,先後在廣州的廣東省科學館、鬱南縣都城鎮隆重舉行。來自北京、安徽、武漢、香港、澳門和本省的專家、學者、教授、記者近50人與會,雲浮市和鬱南縣有關部門和鄉鎮領道近百人列席了論壇。在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考察了鬱南的南江文化和鄉鎮文化,印象深刻。與會者提交論壇的論文和在會上發言的報告30餘篇。本書主要是這次論壇和發言的匯集。爲使讀者更清楚研究、弘揚南江文化的來龍去脈,特將有關南江文化的歷史和現代資料,以及國内外媒體對論壇的相關報導,也一並匯編於本書。
這次論壇,是2004年在粤西地區發現和提出南江文化帶以來,首次在學術層面上對其進行論证。與會專家各以自身的學術所長和學術造詣,分别從文化學、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語言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建築學、旅遊學、規劃學等多學科、全方位地對南江文化進行了認真翔實的研討,充分肯定和證實南江文化帶是粤西的客觀存在,是有其特定産生的人文和地理條件、發展的歷程和歷史、獨特的形態與特質、豐富的内涵和風采的,在粤西和嶺南的歷史發展中是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它是嶺南本土文化——百越文化遺存較多的文化板塊,是貫通和交匯中原文化、八桂文化、嶺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文化長廊;它是以四龍競珠和珠光四射爲特色的珠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茫茫九派流中國”的中華多元一體文化中的有機一“元”。尤其在改革開放中,它更具有并發揮出新的活力,在建設文化大省和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中發揮着積極作用。所以,發現、研究、弘揚、開發南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這次論壇,還對鬱南縣如何發揮南江文化的傳統和優勢,促進本地經濟、旅遊和文化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經驗,出謀獻策,取得了良好效果。這次論壇,是在一年一度“南江文化藝術節”活動期間舉行的,是將鑄造文化品牌,作爲强化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争力的重大舉措,必將有深遠影響。
從地理上説,鬱南是南江流域中水程最長的地帶,鬱南境内的著名南江口鎮,是南江匯流西江的出口處。如果説,南江也與珠江的其它三大支流(西江、北江、東江)一樣,是條大龍的話,那麽,鬱南及其南江口,不正好似這條大龍的喉舌與龍頭那樣,億萬年來吮吸着珠江和與其一體的海洋文化乳汁,同時又牽動着整條龍身麽?所以,《南方日報》在對這次論壇的專版報導中,引用“南江文化”概念首創者黄偉宗教授在《南江文化縱横》序言中的兩句話:“鬱南是南江文化的心臟和腹地,是南江文化的喉舌與龍頭”作爲提示,是確切的。這也是這次論壇取得的一項共識成果,故此録之。
(2008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