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編 纂 類
從1998年至2008年,主編或總主編著作11部(套),共約1500萬字。
一、《中華新文學史》(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47萬字。與王晋民合作。本書即20世紀下半期(1949一1997)中國文學史,是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課程教材。負責撰寫其中:《50年代至90年代後期文學發展掃描》、《20世紀下半期小説》、《20世紀下半期詩歌》、《20世紀下半期散文》等篇章。
二、《英州夜話——知名文化人在英德五七干校的日子》——花城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25萬字。與江惠生合編。書中匯編了歐陽山、秦牧、陳殘雲、黄秋耘、微音(許實)、楊奇、丁希凌、樓栖、李門、韋丘、岑桑等知名文化人在英德五七干校的回憶録。
三、《當代中國文學名篇選讀》——廣東旅遊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53萬字。與朱慧玲合編。是廣東省廣電大學《中國當代文學》課程配套教材。書中匯編了當代中國文學五十年中最有影響的作品,包括最有代表性和争議最大的作品。
四、《珠江文化叢書·海上絲路研究專輯》——廣東旅遊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全輯6郜,共200萬字。與胡開祥合作總編。包括:《開海——海上絲綢之路2000年》(洪三泰、譚元亨、戴勝德著)、《千年國門——廣州,3000年不衰的古港》(譚元亨、洪三泰、戴勝德、劉慕白著)、《廣府海韵——珠江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譚元亨著)、《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詩選》(陳永正編注)、《交融與輝映——中國學者論海上絲綢之路》(黄鶴、秦柯編)、《東方的發現——外國學者談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徐肖南、施軍、唐笑芝編譯)。
五、《珠江文化叢書》鏈接著作——《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黄啓臣主編)、《珠江文化論》(黄偉宗著)、《珠江文化與史地研究》(司徒尚紀著)、《嶺南文化古都論》(譚元亨主編)、《嶺南狀元傳及詩文選注》(仇江等選注)、《祝福珠江》(洪三泰等著)、《通天之路》(洪三泰等著)、長篇小説《女海盗》(洪三泰著)等,也於2003-2004年間陸續出版。共約400萬字。
六、《海上絲路文化新里程——珠江文化工程十年巡禮》——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48萬字。該書《内容簡介》稱:“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廣東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支持下,一批專家學者從多學科聚焦珠江文化,逐步啓動了珠江文化工程。十多年來,他們提出了許多獨特的創見和卓有成效的建議,創作和出版了近千萬字系列作品、論著及文章,舉辦了多次專題性、專業性、全國性、跨境性的學術論证會、研討會或對話會,取得了豐碩的創作、研究和開發成果,在建設文化大省中起到積極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國内外産生强烈反響。本書是珠江文化工程啓動以來的成果選萃集和縮影集”。
七、《珠江文化叢書·紀念抗日戰争勝利60週年專輯》——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2册共56萬字。首册是《東方奥斯威辛紀事》(譚元亨著),次册是《日軍細菌戰:黑色“波字8604”——來自東方奥斯威辛的追訴》(譚元亨編著)。
八、《珠江文化叢書·十家文譚》——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共約300萬字。包括:黄偉宗著《珠江文化係論》、朱崇山編《珠江文化的歷史定位》、周義編《海上絲路的研究開發》、司徒尚紀著《泛珠三角與珠江文化》、黄啓臣著《海上絲路與廣東古港》、羅康寧著《粤語與珠江文化》、張鎮洪著《嶺南文化珠江來》、洪三泰著《珠江詩雨》、譚元亨著《珠江遠眺》、戴勝德著《珠江流韵》。
九、《良溪“後珠璣巷”》——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與周惠紅合作主編,共30餘萬字。全書是2007年11月6日至8日,由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與江門市蓬江區委宣傳部聯合在廣州和江門舉辦的“良溪——後珠璣巷”學術論壇的論文匯編,包括來自上海、北京、武漢、香港、澳門和我省專家的論文,以及明代學者陳獻章、現代嶺南學者曾昭璇等有關“後珠璣巷”的史料,是一部爲江門良溪村作出“後珠璣巷”定位的論集。
十、《鬱南:南江文化論壇》——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與金繁豐合作主編,共30餘萬字。全書是2008年2月24日至26日,由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與雲浮市鬱南縣委、縣政府聯合在廣州、鬱南都城舉辦的“鬱南:南江文化論壇”的論文匯編,包括來自北京、安徽、武漢、香港、澳門和我省專家的論文,以及明代學者屈大均、現代學者曾昭璇等關於南江文化的史料,是爲鬱南及南江文化作出科學定位的論集。
同時,還出版了張富文著《南江文化縱横》(33萬字),是《珠江文化叢書》之一,亦是提交論壇的專著。
十一、《海上敦煌在陽江》——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這是對陽江南海Ⅰ號宋代沉船從發現到進館新聞文選,全書30餘萬字。由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與《陽江日報》社合編,周義、陳芝岳任顧問,黄偉宗、薛桂榮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