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 言
林地是林業生産的基礎,林地資源是森林資源的主要搆成之一,也是森林資源中的基礎成份。没有林地,就不會有森林,也就無所謂森林資源。森林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物質財富,也是林業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
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是佔用徵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長期以來,林地資源被無償佔有和使用,林地的逆轉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199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森林法》修正案,我國依法治林步伐明顯加快,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法爲主體,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爲配套的較爲完整的林地管理法律法規管理制度。進入21世紀以來,隨着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實施和林業歷史性轉變的加速推進,依法治林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緊緊圍遶以生態建設爲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全面加强了林業法制建設,刑法修正案(二)的公佈實施,明確規定了對違反林地管理制度行爲的法律責任。 從此,林地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軌道,開創了林地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但是, 隨着人口的增長,工業的發達,城市的擴大及人類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林地有限性日益突出。項目建設單位未批先占、邊批邊占、少批多占、不批也占,致使林地被逆轉爲非林地的事件時有發生。在使用林地管理上出現了執法力度不大,且依法查處難以執行到位;异地恢復森林植被的措施不够落實;在地類的劃分和認定上不一致;使用林地調查方法和評價標準不統一;申報材料不規範等問題。本書是以進一步規範使用林地調查與評價操作程序,依法保護林地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控制林地逆轉爲非林地,維護生態安全,滿足人民群衆對生態環境需求爲前提,結合作者的科研和工作實踐撰寫而成,旨在進一步充實完善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體系,並爲實際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本書以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爲主綫,以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和征佔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的相關知識爲輔助,以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相結合,形成了由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概論、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的基本知識、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操作規範、使用林地調查技術、使用林地可行性評價方法、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使用林地審核審批、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案例等八個章節組成的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體系總體框架。對使用林地可行性調查與評價的理論和實踐進行充實和創新,並對個案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本書由高級工程師張盛鐘撰寫,由於作者水平有限,錯誤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在編著過程中得到福建省林業廳領導、專家和有關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同仁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編 者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