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0上海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情况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展情况
近年來,上海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方面邁出新的步伐。他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建設大市場爲目標,加速市場的規範化、體系化。1993年,上海在已建成證券、金屬與煤炭交易所的基礎上,又新建了農資、化工、石油、糧油、建材、技術等交易所和汽車、保税生産資料兩大批發交易市場。至1993年底,全市共有全國性的大市場11個,全年交易總額突破1萬億元。其中,證券交易所的各類有價證券全年交易額達5200億元(股票爲4761億元)。
在11個全國性大市場中,有8個是以會員制爲基本組織形式的商品交易所(市場),共吸納會員433家。上市交易商品共49種,其中期貨交易商品12種,現貨、期貨同時交易商品5種,其餘均爲現貨中、遠期合同交易。
房地産市場繼續發展。1993年出讓地塊251幅,面積496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314萬平方米,占63%,促進了城區的改造和建設。
綜觀上海大市場的建設和運作情况,具有高級市場相對集中、市場建設比較規範、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期貨交易健康起步、廣泛采用高新技術、中介組織初具規模等特點。這些全國性大市場發揮了促進要素流動、增加成交機會,降低交易成本、規範交易程序、確保清算交割、提供權威報價、公開信息傳播等作用。總之,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初步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日臻完善。
(二)以轉换經營機制爲重點的企業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試點範圍由少數國有大中型企業擴大到所有國有企業,試點内容也由單項推進向綜合配套全方位展開。各類企業普遍采用“洋”、“股”、“包”等多種經營方式,通過大規模引進“三資”企業經營機制,繼續擴大股份制試點範圍,進一步完善承包經營;對虧損、微利企業實行關、停、並、轉等,加快了經營機制的轉换。
至1993年底,累計有118家企業試行股份制,其中92家企業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26家企業定向募集股份;有2993家企業試行股份合作制;20家企業比照“三資”企業方式實行放開經營;126家企業試行税利分流、税後還貸;12家大型商業企業成爲“無主管”的經濟實體。同時有456家企業被兼併,168家商店上市拍賣或轉讓。政府向企業下達的指令性生産計劃比重已從103%下降到24%,國家控制價格的産品從109種减少到15種。
企業初步形成兩權分離的産權管理機制。上海一些原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改成股份公司,建立了以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爲特徵的新型産權管理體制。
(三)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改革。上海成立全市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作爲國有資産的代表,負責地方國有資産管理中重大問題的决策和政策制定,下設國有資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最近又成立了上海市紡織國有資産經營管理公司,這標誌着上海工業系統開始加快從行政管理走向産權關係的深層次改革。由上海市國有資産管委會批準組建的這家新型公司,成員是原紡織工業局所屬的全部國有企業,並授權依據産權關係負責經營管理各成員企業的國有資産以及合資企業中的國有資産部分。公司設管理委員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總經理爲法定代表人,管委會和總經理將分别對授權範圍内的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負責。今後,該公司將以名人名牌名廠爲核心,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出資組建有限公司,進行具體的生産經營活動。
(四)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上海市從1993年起對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改革,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已在全市4100多萬職工和170萬退休人員中正式實施。
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1)實行個人繳費。改革起步時,全民、集體單位職工按個人工資收入的3%繳費。(2)擴大社會統籌。除原定實行養老保險的全民、集體企業繼續實行全市退休費統籌外,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費也由各單位自行開支改爲全市統籌,新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個體、私營企業也納入全市統籌。(3)建立個人養老保險帳户。每個職工都有一個終生不變的養老保險帳户,將個人繳費部分和單位繳納退休統籌費的一部分,一並記入個人帳户,累計儲存。(4)改革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由原來按退休前標準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逐步改爲按個人養老保險帳户的累計儲存額分期計發。職工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並按“新人新辦法、中人中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搞好新老制度的銜接和平穩過渡。(5)建立養老金的增長機制。每年從四月份起根據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調整基本養老金。(6)理順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管理和經辦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機構。
(五)積極探索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宏觀管理體制。上海市建立宏觀調控委員會,由主管副市長牽頭,成員由各部委辦、銀行等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計委。宏觀調控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1)分析國内外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確定宏觀調控的重點和力度;(2)針對已出現或將要出現的薄弱環節和熱點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確保經濟健康發展;(3)及時掌握全社會的資金流量和結構,以及重要物資的平衡情况,在服從國家宏觀調控的前提下,進行地方宏觀經濟的管理和調控。
今年七月,作爲規劃决策中心的上海規劃委員會宣告成立,其主要職責是:(1)對全市重大規劃方案做出决策。包括:城市總體規劃、浦東新區等區級總體規劃;全市性的交通、市政等重大專項規劃;沿江、海岸綫規劃;市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然保護區等重大規劃。(2)制訂規劃管理方面的重大政策。
即將組建的還有上海市市場管理委員會、社會保障委員會。前者是上海市政府授權管理上海各類市場的最高監管機構;後者負責協調待業、養老、醫療等多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
建立四大委員會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其宏觀指導、綜合協調作用,以此爲重點帶動政府職能的四大轉變,即:從過去的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從調控企業轉向調控市場;從實物管理轉向價值管理;從部門管理轉向行業管理。
二、今後改革的設想
(一)加快市場體系化、規範化、國際化的建設。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積極籌建黄金市場,進一步擴大作爲國家公開操作中心的國債交易市場;建立由計算機聯網、全國一體化的資金拆借中心,在現有貼現業務的基礎上完善資金貼現和再貼現市場;開拓保險市場和租賃市場。完善和發展産權交易市場,辦好城鄉産權交易所,制定和完善市場管理辦法,同時進一步研究建立上海産權交易中心。繼續發展期貨性質的專業性交易市場,組建紡織原料、棉花、鋼材等大型生産資料專業交易市場,並逐步按國際規範對已有的專業市場擴大爲綜合性交易市場。積極籌建期貨清算公司,規範市場中介機構。
(二)進行企業組織制度的創新。有計劃地組建若干家集科工貿爲一體,以資産爲紐帶,金融爲背景,收購、兼併爲基本手段,增强國内外市場競争力爲目的大型企業集團,並創造條件使這些集團逐步發展爲跨國公司。選擇有條件的外貿或商業企業,組建具有内外貿功能,以大型貿易機構爲核心,生産企業爲依託,金融業爲後盾,信息網絡健全,功能完備的綜合商社。選擇有條件的商業企業,以開拓國内外商品和服務市場爲目的,以聯産、聯銷、聯供爲手段,組建連鎖企業,組建和發展跨國公司、綜合商社、連鎖企業,逐步打破部門、系統、地區和行業界綫,根據生産需要和生産特點,通過投資、控股、參股等方式,形成以産權聯結爲主要紐帶的母子公司和中心分廠體制,起點高、規模大,並在財税、信貸、投資、外貿等方面賦予相應的配套政策。
(三)發揮土地級差效應,結合市區布局調整,推動産業置换,加快建立中央商務區。對規劃建立中央商務區的浦東小陸家嘴和浦西外灘一帶的産業布局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分析,重點做好對外灘一帶樓宇使用狀况的分析,從中置换出不適應商務區要求的第二産業、機關及一般辦公機構的用房,通過公開拍賣或其他合作形式,將置换出來的房産所有權或使用權有償轉讓給國内外金融機構和貿易性大公司,逐步形成中央商務區的規模,帶動上海金融業、貿易業的發展。
(四)推進國有企業與多個法人入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擴大利用外資的範圍。(1)在商業批發、零售企業、以及重大市政建設項目中,積極吸引外商投資、組建中外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2)以抓好大項目爲動力,推進國有大企業、重化工企業同外資組合,争取在世界排名50O家大公司中,年内有三分之一在上海參與投資。在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冶金、成套電站設備、汽車、摩托車、通信電子等行業,結合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選擇一批企業通過入股、參股、持股等形式形成技術含量高、生産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大型中外合資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3)把郊區農村的土地級差地租、勞動力成本、空間發展餘地等優勢與特大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和總體投資環境,大工業的科技和人才,大外貿的市場經濟網絡,以及外商的資金、管理、國外市場開拓等優勢結合起來,促進鄉鎮企業上水平、上質量、上規模、上效益,提高郊區工業的整體素質,走一條特大城市郊區鄉鎮企業發展的新路子。
(本文與他人合作,寫於199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