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2香港經濟問題初探



  香港是以殖民主義的壟斷資本爲主要特徵、畸形發展、經濟較爲發達的現代化都市。它的經濟發展,既依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又依靠發展中國家大量進口的能源、材料、燃料以及工農業的初級産品。由於香港的特殊地理環境和條件,使它的現代化經濟發展的模式,既區别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又不同於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是一個突破性的模式。瞭解和研究香港經濟,對我國的四化建設,在理論上是必要的,在實踐上也是有意義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香港無論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是一個充滿着濃厚殖民地色彩的資本主義社會,它固有的弊端、弱點和資本主義社會不可克服的矛盾,是我們在學習和借鑒中必須剔除的。

  多元化發展的香港經濟

  自七十年代開始,香港的經濟,尤其是貿易和工業發展很快,在世界的經濟地位日益提高,在東南亞地區更居於領導性的位置。香港經濟的騰飛,被譽爲“一塊石頭的奇迹”。在過去的20年裏,香港經濟每年實際增長10%以上。現在香港每年每人的國民收入爲4,500美元,約爲26萬港元,成爲第三世界中發展得最快的地區之一。香港經濟的發展,顯示瞭如下特點:

  1.利用特殊的地理環境發展經濟。香港有1,060平方公里的面積,520萬人口,地少人多,資源缺乏(只有海水和石頭)。但香港却有背靠中國内地之有利地理環境,可以依靠中國内地的條件發展經濟。例如,香港的轉口貿易要靠中國内地,加工工業也要靠中國内地。中國在香港的進口和轉口貿易都居第一位,出口居第三位。去年1—10月,香港對中國的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激增58%,增幅居香港出口産品市場的首位;中國出口到香港的貨品總值也繼續居首位。香港與中國經濟間的這種密切聯繫,是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此外,香港是亞洲的交通樞紐,有設備完善的港口和機場,海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健全的通訊網配合高速的運輸系統,爲生産提供了完善的現代化服務。

  2.經濟逐步向多元化發展。香港的經濟道路,先從轉口貿易發展爲加工工業(出口向導型);然後由加工工業發展爲金融中心;再由金融中心上昇到工業昇級,即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發展。

  3.充分利用國際條件。七十年代,香港利用當時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環境和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的有利國際條件,大量引進資本,實行貿易自由政策,不限制進出口,從而成爲世界第15位的進出口市場。

  4.采取自由經濟政策(也叫不干預政策)。長期以來,香港當局對進出口不限制,對外匯也不加管制,它的税率是世界最低的。如所得税,日本45%,新加坡40%,香港則185%。同時,香港還搞國際金融中心,給予金融市場各方面的自由;資金可以自由流動;出入自由;外國機構在港開業自由;港幣可以自由兑换。這種自由經濟政策,保持了香港自由貿易的繁榮。

  5.資本主義發展的局限性。香港是一個殖民地性質的資本主義社會,而不是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七十年代以來,英國、美國、日本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利用香港的特殊地理環境和各種有利條件,對香港進行不同程度的經濟滲透,香港遍佈外資公司、銀行和企業,世界幾十個國家都有駐港辦事處。因此,香港不能擺脱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和弊病。現在,香港所面臨的不是貧困社會的問題,而是富裕社會的問題,即貧富不均的矛盾。香港現有50萬人住木屋,50萬人待房屋,200萬人住廉租屋,還有一些没財産的老人住“籠屋”(不够一個床位大)。人們形容香港,“有自由發財的機會,也有自由墮落的機會”。在經濟管理體制上,香港没有宏觀經濟計劃,整個社會生産處於無政府狀態。還有青少年暴力犯罪、吸毒、搶劫、兇殺、强姦、就業、衛生等問題,都是香港社會至今無法解决的。

  香港産品敢於向國際市場“叫板”

  香港經濟繁榮的首要條件是香港工業的發達。從1981年起,香港共有11種出口工業製品在世界市場上名列前茅,顯示了香港産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强的競争力。

  香港的工業,主要是以生産消費品爲主的輕工業。紡織、制衣、鐘錶、電子、玩具等工業雇用的人力約占香港工業總勞動人口的67%。上述工業産品的出口,1983年占香港出口産品的75%,處於支配的地位。其中紡織業和制衣業是香港最大的工業。香港的工業有什麽特點呢?

  一是中小型企業多,小本經營的小型工廠占大多數。在香港的工廠企業中,有433萬家廠雇用的工人不足50名,約占全部廠家的93%,雇用100名以上的工廠只有1,300家,只占全部廠家的3%左右。中小型工廠投資少,回收快,具有“船小掉頭快”的優點。但中小廠有賴於接受大企業的定單,故此,一當市况不佳,定單减少,小型廠便首當其衝,有倒閉的危險。

  二是企業資金周轉快。如傢具、皮革和服裝等行業,有較高的資本生産力,在納税後,大體三年左右便能把投資全部收回。

  三是工業結構適應資本主義市場需求。香港工業基本屬加工裝配性質,以輕紡工業爲主,同時以生産“勞動力密集型”的産品爲主。這種工業結構,具有投産與轉産快,産品多樣化和能够進行小批量生産等優點,對外銷市場的需求有較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四是在産品質量上嚴格把關,注重市場調查。香港工業從七十年代開始,逐漸擺脱了以廉價産品競争市場的境况,向高質、高價産品發展,並設立了“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對工業産品進行檢驗及品質管制,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香港的廠商爲了把握好市場動態、需求和吸收新技術,不惜重金派人在國際市場調查,並參加大型國際展覽會,把本廠産品送到世界各地徵求買家意見,不斷提高産品質量,促進産品的更新换代。

  香港工業之所以成功,早期的有利因素主要有:大量資金的流入;企業家的流入;大量低廉勞動力的流入;低廉的消費品填補了當時國際市場的真空等。後期的主要因素是:企業家有高度的適應能力;有良好的勞動力質素;能迅速采納新技術;注意國際市場的變化;産品的多元化發展。

  縱觀香港工業的發展狀况,其發展是從五十年代開始,六十年代成長,七十年代飛跑,進而向多元化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發展。到八十年代,香港工業面臨着重大的考驗,即受到在市場變化、競争條件和管理技術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挑戰。香港工業的另一方面,是它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病,例如香港的中小型廠都有被淘汰的危機。這些廠都是大廠或外商給予訂單生産的,市場資料十分缺乏,新的技術運用少,一旦市場變化,競争條件削弱,買家轉移,中小型廠的生存便受到威脅。在管理方面,香港缺乏專長,管理技術上仍維持傳統的方式,缺乏機動性的運營結構。香港的傳統工業,還没有突破性的改革,面臨着如何開拓市場的問題。那麽,香港工業今後將循着哪個方向發展呢?其方向是:從勞動密集型轉到資本密集型方面去,從一般科學技術轉到較爲先進的科學技術中去,但這要經過較長的時間。

  香港進出口貿易市場發達

  香港歷來是一個高度依賴出口經濟的地區,在海外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它的以出口爲目標的工業發展很快。五十年代末,本地産品出口一舉超過轉口值;六十年代,美國、加拿大、西德、日本和澳洲相繼成了香港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市場;七十年代,香港努力發展多邊貿易,注意開闢新市場。同北美、南美、澳洲、西歐、東南亞、中東以至非洲、東歐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出口或轉口貿易往來關係。香港不僅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設有貿易辦事處,而且世界各國大公司也在香港設立總部,並使香港成爲西方跨國公司在遠東地區商號的行政指揮中心。

  香港在世界貿易中一直保持自由港的地位。自1843年英國宣佈香港爲自由港後,迄今已有140年的歷史。采取自由港政策,是香港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香港的出口貿易包括本港的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兩部分,而本港出口是香港整個對外貿易的支柱,占整個出口值70%以上,出口賺取的外匯收入可支付70%以上的進口貨價。現在,香港産品的出口規模愈來愈大,除了紡織品部份用以滿足本港服裝加工業的需要外,香港工業産品的90%以上供出口外銷,是世界上出口係數最高的地區。它的出口貿易的數量和動向,是受各主要海外市場的經濟狀况和商業政策影響的。1983年,向美國及歐洲共同體出口的數額,占香港出口總額的63%,美國仍是最大的市場,占42%;英國、西德分别占8%;中國内地占6%。出口的物品以成衣爲主。

  近年來,香港的轉口貿易也日趨繁榮和復興,貿易額逐年增加。八十年代香港轉口貿易興旺,1983年轉口貿易占本港産品總額的35%,比上年增長269%。香港與中國内地間的轉口貿易活動在香港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中國、美國、新加坡和印尼是香港的主要轉口市場。轉口産品的主要來源也是我國内地、日本和美國及臺灣。香港轉口貿易發展快的主要原因,除了香港具有優良的地理位置,自由港的經濟體制和各種良好的海港船隊、碼頭設施等基本因素外,還與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有重要的關係。我國同世界各國的正常貿易往來機會的迅速增加,直接推動了香港轉口業務的擴展。現在中國貨物經過香港轉口又增加了東南亞、歐洲以及其他航綫,使香港轉口業務更爲頻繁。

  香港進口業務發展快,是國際貨物自由競銷的市場。香港進口商品主要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日本、美國、英國、西德、瑞士等工業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提供的工業半成品和各種高級消費品;另一類是我國内地、南朝鮮、新加坡、澳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的食品、燃料、原料和部分低檔消費品。這九個進口來源國家和地區的物品占了香港進口總值的70%以上。1983年,從我國和日本的進口,分别占香港進口總額的24%和23%,美國占109%,香港進口的食品,我國供應占46%。1983年,香港進口總額達1,754億港元,比上年增長23%,爲1949年的60多倍。香港進口發展快的主要原因是:香港本身有520多萬居民的消費;每年還有220萬的遊客,平均每人消費3,000港元;每年有190萬居民和華僑在港買消費品回祖國内地給親戚朋友。此外,還有4萬多家企業、5000多家建築商和上萬艘遠洋輪船的補給。隨着我國開放政策的實行和四化建設的蓬勃發展,香港在我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的對外開放也對香港的進一步穩定和繁榮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本文原載1984年4月《探求》月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