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章 浛洸鎮社會保障的前提



  本研究雖然屬農村社會保障範疇,但由於社會保障是以一定的社會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爲影響因素的,無論是現有的社會保障或是要構建新的社會保障,都會受到當前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社會條件有多種,但較爲直接影響社會保障的是人口條件。因此有必要在考慮浛洸鎮社會保障前,先對浛洸鎮的人口、經濟作簡略描述和對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自然生態環境作些介紹。

  第一節 浛洸鎮的區位及自然生態環境

  浛洸鎮地處粤北山區,屬英德市(縣級市)管治,位於英德市區以西35公里處。全鎮分23個管理區(含一居委會)。浛洸鎮屬連江(又稱小北江)下游地帶。小北江流經該鎮七個管理區,加之小北江支流桃江貫串南北,使浛洸鎮水源豐富,灌溉條件優良。省道1911綫、1952綫分别貫串全鎮東西與南北,因此浛洸鎮水陸交通兩便。水路逆江而上,可達陽山縣、連州市,順流而下可達廣州、佛山等地。1952綫與107國道相連,南可下廣州、深圳、珠海等市,北可達湖南等省;1911綫東去京廣鐵路和北江碼頭,也可與銀英綫相連。浛洸鎮的交通真可謂得天獨厚,使浛洸鎮由古至今都是英西廣大地區的經濟中心,是輻射周圍農村的商品集散地。

  浛洸鎮總面積142平方分公里,耕地56800畝,其中水田27338畝,旱地29420畝;山地總面積72164畝,其中石山9214畝,宜林山地62950畝。水域近萬畝,其中魚塘7000畝。

  浛洸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20.7度,降雨量1870毫米。土壤屬半粘質或半砂質土,適合亞熱帶各種作物生長。由於豐富的灌溉水源,因而浛洸鎮以種植水稻爲主,另外還有甘蔗、豆類、蔬菜、甘署、玉米、蠶桑、茶葉等。

  礦業資料少,只有石灰石及河沙。因此,這裏的經濟以農業爲主,農業又以種植業爲主,是典型的中口國傳統農業經濟模式。

  第二節 浛洸鎮的人口

  據1993年末統計,浛洸鎮的總人口數是45861人,人口密度328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爲1.24畝,這個數字低於全國人均耕地1.8畝。浛洸鎮屬人多地少的地區,對發展經濟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如果不考慮這個因素,注意發展第二第三産業,農民就没有出路。再從平均每個勞動力佔有耕地看,浛洸鎮總農業勞動力是8000人,平均每個勞動力耕種3.15畝地,按現有每個勞動力能種7畝地的水平計算,顯然過剩勞力相當多。

  爲了進一步瞭解浛洸鎮的人口,下面從人口的年齡搆成,行業搆成來對之進行考察。

  一、人口的年齡搆成

  通過人口年齡搆成數據,可以導出許多有意義的係數,對社會狀况的瞭解有極爲重要的作用。表2-1是浛洸鎮的人口年齡搆成表。

  根據有關標準,勞動力係數大於0.55爲勞力充足型人口,老化係數在15%—30%是壯年型人口。由以上三個參數,可得出浛洸鎮屬勞力充足且爲壯年型人口型地區,再看下面必需幾個係數:

  從上表比較可以看出,浛洸鎮與英德市的人口搆成無多大出入,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少年係數高5.07百分點,老年係數低了0.63 百分點。也就是説,浛洸鎮與全國比較,屬較年輕型人口。這與農村出生率較高,全國水平包括了城市在内有關。這裏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浛洸鎮無論是少年負擔係數,或是老年負擔係數都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很多,少年負擔高13個百分點,老年負擔高1.38個百分點。在考察和構建農村社會保障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人口因素。既然老年負擔及少年負擔重,就要把建立與老年人有關的保障項目放在首位,减少家庭中在業人口的直接負擔。這個問題將在第六章建議中作進一步的討論。

  二、人口的産業搆成

  對考察社會保障有意義的是農村農業産業與非農業人口比例。因爲通過它們可以瞭解農村大多數人的主要生活來源。這裏的人口指在業人口,不包括其供養的人口數。行業供養人口數區分起來有點困難,因爲一個家庭中的在業成員可以在不同的行業。不過知道了在業人口的行業分佈,也就大概瞭解總人口的生活來源了。

  再看農業中的種植業比例,種植從業人員有13752人,占農業從業人數的87.69%。由此看出絶大部份人口分佈於農業,而從事農業的人口又以種植爲主。也就是説,浛洸鎮的農民以土地爲其生存的根本依靠。這在中國農村具有普遍性意義。考察農村社會保障就要充分認識到這一前提。

  第三節 浛洸鎮的經濟

  自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浛洸鎮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社會總産值每年以10%左右的高速遞增。我們將1990年到1994年社會總産值列表,可見一斑。

  由此計算,浛洸鎮社會總産值年均增長爲18.31%,扣除物價因素,年增長10%,全國同期指標是8%。可見,浛洸鎮的經濟增長速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另外浛洸鎮近幾年來的財政收入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長。這對建立社會保障是有利的前提。有了較爲堅實的經濟基礎,只要注意社會的發展要跟上經濟發展,使社會與經濟協調,就能把浛洸鎮的社會保障搞好。

  再以人均收入來看,近幾年浛洸鎮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是不斷昇高的,實值每年亦高於全國平均數水平(見表2-5)。與温飽綫(《中國農村經濟緑皮書(1994)》)相比,高出25%—35%,這對於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尤其是社會養老保障是有利的條件。因爲收入超出温飽綫,除有了發展資源外,還可有一定的餘錢投入累積,累積中可有部分用於養老保險基金。

  産業結構方面,爲方便起見,我把社會總産值分農業和非農業兩個部分,因爲對於考察農村社會保障,最關注的是人們對於土地的依賴程度。

  表2—6結合表2—3所列的人口行業搆成,再一次明证了浛洸鎮的農業是經濟的主要支柱,大部分人以農爲生,且以種植爲主,對土地的依賴是相當高的。由於農村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農業經營單位是以一個個的家庭,集體經營則很少,全鎮農業企業只有16個,1994年産值90萬元。由此可見家庭經濟處於主導地位。

  因此,農村社會保障面對的是一個個作爲生産經營單位的家庭。如果再推行那種依賴於身份的工作單位的社會保障,就會造成保障面的嚴重缺損,社會保障不能對全體公民起“安全網”的作用。

  概括以上所述,浛洸鎮的經濟特點有幾個:

  1、近幾年高速增長,社會總産值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人均收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超出温飽綫25%—35%。

  3、經濟以農業爲主,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還很高。

  4、無論是農業或非農業産業,家庭是最主要的經營單位。

  以上特點,搆成了浛洸鎮農村社會保障的經濟前提。那麽,浛洸鎮社會保障狀况如何?社會發展是否與經濟發展協調?從第三章起,我們全面考察浛洸鎮的社會保障。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