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山水生態秀美而獨特。尤其是擁有華南地區、也是地球同緯度上最大的一片緑洲和原始森林,因而有“天然氧吧”之稱。最近,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黄偉宗教授在對乳源進行實地考察後,將乳源譽爲“大南嶺名道生態文化旅遊區”,其中對以南嶺森林、瑶山風景和以南方紅豆杉資源爲主體演生的山水文化概括爲“林道”,爲乳源生態文化旅遊作了定位建議。
乳源因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上的優勢,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因其擁有俗稱爲“兩山一水”的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天井山森林公園和南水湖以及擁有大峽谷自然保護區、泉水自然保護區、大潭河自然保護區、南方紅豆杉保護區等衆多自然保護區而搆成了廣東的重要生態屏障,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旅遊開發價值。
一、對乳源“大南嶺”生態文化的價值認識
乳源“大南嶺”山水生態得天獨厚,堪稱韶關生態發展區之首。著名旅遊學者、專家武旭峰先生在多次考察乳源旅遊資源後説,乳源的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一點也不會比已評爲中國旅遊强縣的部分縣遜色。被評爲2004年“中國十大旅遊營銷專家”的鄭澤國先生在考察完乳源的主要景點以後,在全縣旅遊專題講座上也動情地説,想不到乳源的山水這麽美,想不到乳源的旅遊資源這麽豐富,乳源的旅遊大有可爲!乳源旅遊最大的優勢在於有着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而這個廣東省生態屏障、物種資源寶庫,藴藏着豐富的生態文化,“林”是“大南嶺”生態文化之魂,乳源是“大南嶺”生態文化之家。
1、乳源是廣東的生態屏障。乳源是全國緑化模範縣、廣東省林業生態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説,擁有八成以上的山林緑化面積;乳源是嶺南地區重要的分水嶺所在地,南嶺山脈横貫乳源,“百裏森林並肩御歲寒”,其數百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成爲嶺南地區阻擋北風、抗禦風雪的緑色防護長城,是嶺南地區與北面地區重要的分水嶺和地域分界綫。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的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是廣東省内物種保護最好、原始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地球同一緯度上最大片的緑洲,目前已成爲省内知名的生態旅遊勝地和物種寶庫、科研場所。乳源因爲有了長城般的緑色生態屏障,文明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而成爲廣東省内引人矚目的生態發展區。
2、乳源是生態休閒旅遊的天堂。乳源是宜居、宜游、宜商的人間天堂,是負離子含量極高的緑色生態縣。因爲野生動植物資源薈萃,森林名木茂密,地熱資源豐富,地形地貌獨特,加之當地政府發展旅遊的决心,使乳源這個曾一度不起眼的山區小縣迅速崛起成爲生態旅遊項目開發的熱土,成爲發展大南嶺生態文化旅遊的重要條件和依據。目前,已開發爲景區的廣東乳源大峽谷、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天井山森林公園、紅豆杉森林公園、天景山仙人橋以及正在開發或擬開發的黄龍景區等都是乳源縣境内的重要生態旅遊休閒勝地,將成爲乳源旅遊項目中的衆多耀眼明珠。整個乳源境内處處是生態寶庫,處處是風景,是省内外人們津津樂道、休閒度假的旅遊目的地,旅遊開發、生態發展前景廣闊。
3、乳源是多種珍貴的野生動植物的樂園。由於乳源森林茂密,生態良好,氣候適宜,土地肥沃,且氣候高差异常,縣内數萬種野生動植物和諧共處。華南虎、金錢豹、蘇門羚、短尾猴、莽山烙鐵頭……紅豆杉、桫欏、廣東鬆、福建柏……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星羅棋佈,爲乳源也爲華南地區提供了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種保護區、科研園地,是南北衆多野生動植物生長的樂園。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在乳源瑶族自治縣與湖南省交界地帶,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總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是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成立的,是我國亞熱帶常緑闊葉林中心地帶,這裏大片原始森林保存着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南嶺又是長江與珠江的分水嶺,華中與華南氣候的分界綫。南嶺山脈的許多特有而珍稀的動植物,都是以這裏爲源中心和分化中心的。在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從山脚到最高峰海拔高度相差1700多米,植物生長隨海拔高度變化呈帶狀垂直分佈,海拔800米以下爲典型低山常緑闊葉林、馬尾鬆與闊葉樹混合林以及杉木人工林;海拔800-1500米爲中山常緑落葉、闊葉混合林,並分佈有廣東鬆、長苞鐵杉、福建柏爲主的亞熱帶優良樹種的中山針葉混合林。因而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廣大遊人休閒健身的樂園,也是中外動植物學者科研、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4、乳源是世界紅豆杉之鄉。紅豆杉又稱紫杉,也稱赤柏鬆,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絶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範圍内還没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始林基地。而乳源北部高寒山區的野生南方紅豆杉就有10萬株以上,其中大橋鎮紅雲大嶺脚張家村背夫山且連片生長,有四五百年以上樹齡的數百棵,這些野生原始紅豆杉林更是稀世珍寶,成爲乳源一景。關於紅豆杉,在當地還有一段京珠高速公路爲其讓路的佳話:1999年,在京珠高速公路修建時,爲了避讓大橋鎮紅光村委下圭村前的一株樹齡達500多年的紅豆杉古樹,京珠高速公路有關施工單位多花了1000多萬元的費用改道而行。之後紅豆杉一時嗤聲中外,大片紅豆杉也相繼被發現,乳源從此有了“世界紅豆杉之鄉”的美名。
二、對乳源“大南嶺”生態文化的保護之道
作爲廣東生態屏障的乳源“大南嶺”,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首先走好生態保護之“道”:
1、封山育林,給乳源安個五星級的“家”。乳源有值得驕傲和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大片森林資源,這些莽莽蒼蒼、鬱鬱葱葱的森林,打造了我們舒適的宜居環境,又是催生生態文化的“根”,如果一旦被毁,其後果不堪設想。對於廣東省少有的生態物種寶庫,保護乳源“大南嶺”生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封山育林。目前縣内占森林面積最大的五指山和天井山兩個林場,原本是以伐木爲主要職能的省屬林業機構,到20世紀末已逐漸從伐木爲主轉變爲發展小水電站爲主,進而發展生態旅遊項目。現山上多爲次生林木,原始森林多爲偏遠地區或村莊背夫山、水源林。所以,現在保護乳源“大南嶺”生態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要封山育林,通過保護生態和育林,給我們安個五星級的“家”, 做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
2、優化策略,不斷規範小水電站的開發和管理。乳源是個森林資源大縣,也是水電資源大縣,“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養林”是乳源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乳源縣委縣政府已有明確發展思路,就是要按照“生態發展區”的定位要求,走出一條特色崛起、生態崛起、文化崛起的科學發展之路。所謂生態崛起,就是要扎實走好生態發展之路,一切以保護生態爲前提謀求發展。
3、抓住重點,以緑色生態爲前提發展工業項目。乳源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在發展工業項目過程中,應根據“生態發展區”的定位,按照優先發展區、重點發展區和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區劃分,因地制宜地發展環保型工業、緑色農業和生態休閒旅遊業,並設立工業園區,重點是引進無污染的與旅遊相配套關聯的旅遊開發項目和工農業項目。旅遊景區、酒店、旅行社、農産品加工等生態環保項目應是今後乳源招商引資的重點。對於已劃分爲生態發展區的乳源大部分山區,重點是發展生態旅遊項目和與之配套的緑色農林産業化種植、加工和生態觀光結合的項目。
4、永續利用,協調發展生態旅遊項目。對乳源“大南嶺”生態的保護,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即人們常説的“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緑水青山”。要尋找“開發”的鑰匙,對項目進行保護性的開發。一方面可政府投入建立自然生態保護區,另一方面可引資開發建設生態旅遊項目,從而達到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雙贏的目的。
三、乳源“大南嶺”生態文化旅遊的發展之道
對乳源美麗的山山水水,在加强保護的基礎上,關鍵是要走好發展之“道”。
1、充分發掘“大南嶺”生態文化内涵。文化是一種發現之美,又是一種包裝藝術。乳源擁有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態,有一條足以産生豐富文化藝術的“林道”。如何去發現乳源“大南嶺”生態之美,包裝提昇乳源之美?最好的辦法是邀請國内外知名地理學家、動植物學家、文化文學藝術家、旅遊策劃營銷專家學者來乳源考察,進一步沿着“林道”去發現挖掘乳源“大南嶺”的不同層面的美,不同角度的文化。乳源的山水生態,聚華夏之壯美,集嶺南之靈秀,匯萬物之生機,高山峻峰、峽谷飛瀑、湖光山色、溶洞天橋、温泉風情、名木古樹……乳源的生態種類繁多,故事傳説生動優美,生態文化應有盡有,宛若一首自然生態的交響之歌和天籟之音。大峽谷有文化以後開始“群象出谷”了;南嶺有文化以後開始“山舞銀蛇”了;瑶山有文化以後,開始鳥語花香了。紅豆生南國,相思情誼濃,南嶺如詩如畫,是産生文化藝術的殿堂。
2、有序發展“大南嶺”生態休閒項目。乳源是廣東省内的一個重要生態發展區,豐富的森林資源、衆多的自然保護區,正是開發旅遊項目的天然條件;同時,旅遊開發又將有利於自然生態的保護,兩者相輔相成。乳源山水一脈相承,全縣就是一個共同的生態發展區,必須有一個整體規劃和宏觀調控的有力機制,把“大南嶺”生態作爲一個生態發展區來規劃、開發和經營,才能有效整合資源發揮“大南嶺”的大效益。旅遊項目是激活、傳承生態文化的大蓬車。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資項目整合資源,支持外商進行保護性開發,把項目做强做大。通過政府搭平臺,企業唱大戲,把乳源打造成一個“大南嶺生態文化旅遊區”,打造成省内知名、全國有名的生態休閒的旅遊目的地。
3、大力提昇“大南嶺”生態文化品位。“到乳源游一游,快樂健康不用愁”、“游乳源,喝乳水,爬乳峰,逍遥快樂在其中”。乳源擁有如此豐富的生態旅遊項目,閃耀着生態文化之光,沿着這條“林道”,又是“游道”,提昇乳源的生態文化便有道可行。乳源是全國緑化模範縣、廣東省林業生態縣;既是廣東省旅遊特色縣,又是廣東省旅遊强縣……“酒香不怕巷子深”,要通過對乳源“大南嶺”生態舉辦攝影、徵文、徵歌、采風等系列活動,通過畫册、信息網絡、電視媒體、報刊雜誌、手機平臺等多種手段,大力宣傳推介乳源形象,展示乳源“大南嶺”生態文化風采,提昇乳源旅遊文化品位。
乳源,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緑色世界和“林道”文化大觀園。
(本文作者係乳源瑶族自治縣旅遊局局長)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