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信宜粵語的文白异讀
在方言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同一個字,在讀書時和日常會話時語音有所不同。這種現象稱爲“文白异讀”。在信宜的粵語次方言,文白异讀不僅較爲普遍,而且具有較强的對應規律。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聲調的文白异讀
信宜話一部分字,聲調有文讀和白讀的區別,其對應規律是:白讀爲陰調,文讀爲相應的陽調。具體有三種情况:
1.白讀爲陰平調(53),文讀爲陽平調(通常念爲11)。下面舉些例子(每條前一種讀音爲白讀,後一種爲文讀,下同):
妹 mui53 /mui11 靈 le53 /le11
毛 mou53 /mou11 籠 lo53 /lo11
瞄 miu53 /miu11 兒 i53 /i11
芒 m53 /m11 人 n53 /n11
濛 mo53 /mo11 成 se53 /se11
條 t‘iu53 /t‘iu11 芽 a53 /a11
娘 n53 /n11 研 n53 /n11
流 lu53 /lu11 爺 j53 /j11
籃 lam53 /lam11 蠅 je53 /je11
欄 lan53 /lan11 橫 w53 /w11
2.白讀爲陰上調(35),文讀爲陽上調(23)或陽平調(23或11,這裏均記爲23)。例如:
舞 mu35 /mu23 攬 lam35 /lam23
妥 t‘35 /t‘23 攔 lan35 /lan23
挺 t‘e35 /t‘e23 輪 ln35 /ln23
裏 ly35 /ly23 蕊 ui/ui23
壘 lui35 /lui23 繞 iu35 /iu23
3.白讀爲陰去調(33),文讀爲陽去調(11)或陽平調(23或11,這裏均記爲11)。例如:
磨 m33 /m11 隆 lo33 /lo11
賴 lai33 /lai11 潜 ts‘im33 /ts‘im11
連 lin33 /lin11 捱 ai33 /ai11
聲調的文白异讀主要集中在古次濁聲母字上。上述例子中,只有“條、挺、潜”屬全濁聲母,更加例外的是“妥”,屬清聲母。
二、韵母的文白异讀
(一)信宜話古假、效、鹹、山攝的部分字,韵母有文白异讀現象,其對應規律是:白讀爲以爲主要元音的韵母,文讀分別爲以a和i爲主要元音的韵母。其中二等韵(包括開口和合口)的文讀以a爲主要元音(但有個別開口一等和合口三等字);開口三、四等韵的文讀以i爲主要元音。具體分述如下:
1.假合二 白讀韵母爲,文讀韵母爲a:
剮 ku35 /kua35
2.效開二 白讀韵母爲u,文讀韵母爲au:
泡 p‘u53 /p‘au53 跤 ku53 /kau53
泡 p‘u33 /p‘au33 絞 ku35 /kau35
刨 p‘u23 /p‘au23 拗 u35 /au35
3.山開一、開二、合二、合三 白讀韵母爲n、t,文讀韵母爲an、at:
翻 fn53 /fan53 刮 kut33 /kuat33
反 fn35 /fan35 挖 wt33 /wat33
彈 tn11 /tan11
4.咸開二 白讀韵母爲p,文讀韵母爲ap:
插 ts‘p33 /ts‘ap33 峽 hp22 /hap22
夾 kp22 /kap22
5.效開三、開四 白讀韵母爲u,文讀韵母爲iu:
瓢 p‘u23 /p‘iu23 撩 lu53 /liu53
調 tu11 /tiu11 聊 lu11 /liu11
挑 t‘u53 /t‘iu53 竅 k‘u33 /k‘iu33
6.鹹開三、開四 白讀韵母爲m、p,文讀韵母爲im、ip:
點 tm35 /tim35 貼 t‘p33 /t‘ip33
舔 t‘m23 /t‘im23 聶 np33 /nip33
鉗 k‘m23 /k‘im23 協 hp22 /hip22
7.山開三、開四 白讀韵母爲n、t,文讀韵母爲in、ip:
扁 pn35 /pin35 研 n23 /in23
辨 pn11 /pin11 掀 hn53 /hin53
編 p‘n53 /p‘in53 顯 hn35 /hin35
偏 p‘n53 /p‘in53 鱉 pt33 /pit33
片 p‘n33 /p‘in33 撇 p‘t33 /p‘it33
淺 ts‘n35 /ts‘in35 揭 k‘t33 /k‘it33
(二)信宜話古遇攝的部分字,也有文白异讀現象,其對應規律是:白讀爲單韵母u或y,文讀爲複韵母ou或y。分述如下:
1.遇合一 白讀爲單韵母u,文讀爲複韵母ou:
補 pu35 /pou35 慕 mu11 /mou11
布 pu33 /pou33 度 tu11 /tou11
部 pu11 /pou11 土 t‘u35 /t‘ou35
普 p‘u35 /p‘ou35 路 lu11 /lou11
2.遇合三 白讀爲單韵母y,文讀爲複韵母y:
聚 tsy11 /tsy11 取 ts‘y35 /ts‘y35
叙 tsy11 /tsy11 趣 ts‘y33 /ts‘y33
蛆 ts‘y53 /ts‘y53
三、聲母的文白异讀
(一)信宜話的一些古非敷奉母字,白讀聲母爲雙唇音p、p‘,文讀聲母爲齒唇音f。例如:
拂 pt22 /ft22 扶 p‘u23 /fu23
伏 pok22 /fok22 風 p‘o53 /fo53
敷 p‘u53 /fu53 覆 p‘ok55 /fok55
個別匣母字也有這種情况:
鬍 p‘u11 /fu11
(二)信宜話的一些古疑、日母字,白讀聲母爲舌面鼻音,文讀聲母爲半元音j。例如:
愚 y11 /jy11 阮 yn23 /jyn23
寓 y23 /jy23 入 p22 /jp22
仁 n11 /jn11 褥 ok22 /jok22
元 yn23 /jyn23
個別影母字也有這種情况:
秧 53 /j53
(三)信宜話的一些古影母字,白讀聲母爲喉塞音,文讀聲母爲半元音j。例如:
影 e35 /je35 應 e33 /je33
醫 ei53 /ji53 椅 ei35 /ji35
衣 ei53 /ji53 意 ei33 /ji33
“醫”以下的幾個字,白讀與文讀在韵母上也有區別,原因是在信宜話中,與i,j與ei沒有配合關係。
(四)信宜話的一些古心母字,白讀聲母爲舌尖邊擦音,文讀聲母爲舌尖前擦音s;同時,由于聲韵母配合關係上的原因,白讀韵母爲ei,文讀韵母爲i。這類字只限于陰平調。例如:
斯 ei53 /si53 司 ei53 /si53
撕 ei53 /si53 絲 ei53 /si53
私 ei53 /si53 思 ei53 /si53
二等生母字也有這種情况:
師 ei53 /si53 獅 ei53 /si53
(五)信宜話個別古知母字,白讀聲母爲舌尖塞音t,文讀聲母爲舌尖前塞擦音ts;同時,由于聲韵母配合關係上的原因,白讀韵母爲ei,文讀韵母爲i:
知 tei35 /tsi53
四、使用特點
(一)從使用上看,文讀多用于書面語、外來語、術語和帶有莊重色彩的用語,白讀則多用于口語、土語、地方熟語和帶有輕視意味的用語。例如:
毛:在“毛巾、毛孔、毛里求斯、毛骨悚然”等詞語中一般念爲文讀mou11 ,單說或在“頭毛、鶏毛、發毛(發黴)、密毛佬(吝嗇鬼)”等詞語中一般念爲白讀mou53 ;用作姓氏時,在“毛澤東”中念爲文讀,在本地人姓名中念爲白讀。
娘:在“爹娘、新娘、姑娘、老大娘”等詞語中均念爲文讀n11 ,僅在含輕視意味的“二娘奶(三親六戚,專用于女性)”一類詞語中念爲白讀n53 。
跤:在書面語“跌跤、摔跤”中念爲文讀kau53 ,在方言詞語“踏跤(跌跤)、打跤(打架、摔跤)”中念爲白讀ku53 。
片:僅在少數書面語如“片刻、片斷”中通常念爲文讀p‘in33 ,多數場合,如在“一片、肉片、玻璃片、明信片、片紙隻字”等詞語中均念爲白讀p‘n33 。
影:在“影子、影片、影射、影響、合影”等詞語中均念爲文讀je35 ,僅在單用表示“遮住”的意義時念爲白讀e35 ,如“你影住我nei23 e35 tsy11 23 ”。
可見,文白异讀在使用上很不平衡,有的字以文讀爲主,如“娘、影”;有的字則以白讀爲主,如“片”。
(二)文白异讀與說話人的年齡、文化、生活環境也有關係。一般地說,青年人多用文讀,老年人多用白讀;文化高的多用文讀,文化低或無文化的多用白讀;城鎮及其周圍鄉村多用文讀,邊遠山區多用白讀。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文白异讀的情况也在不斷變化,有些字的白讀漸趨消失,例如“知”,在五十年代 信宜人的口語中,單說普遍念爲白讀tei53 ;現在,僅在遠離城鎮的鄉村一些老年人口語中保存這種念法。同時,新出現了一批有文白异讀的字,例如“醫、椅、意、絲、思、師”等。所以,對于這種文白异讀現象,既要作共時的探討,又要作歷時的考察,將二者結合起來。
五、餘論
從音系上看,文讀比較接近廣州話,白讀與廣州話距離較大。如聲母方面,廣州話沒有、、,信宜話白讀爲這三個聲母的,文讀分別念爲ts、ts‘、s、j,與廣州話基本一致;韵母方面,廣州話缺乏以爲主要元音的一系列韵母,只有一個韵母,字也比信宜話少,信宜話白讀爲、u、m、n、p、t韵母的,文讀則念爲以a或i爲主要元音的韵母,跟廣州話比較接近。此外,上述古遇攝的字,信宜話中白讀爲單韵母、文讀爲複韵母的,廣州話都念爲複韵母;聲調文白异讀的字,信宜話中白讀爲陰調、文讀爲陽調的,廣州話都念爲陽調。由此可見,信宜話的文白异讀現象跟廣州話的影響有著明顯的關係。
現在的粵方言區,古代曾是“百越”聚居之地。秦以後,中原漢人陸續遷入嶺南,多半落脚于西江流域,幷繼續向東、南、西滲透。長時期來,由于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一帶人們交往較多,逐漸形成一種以廣州音爲標準的在粵語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次方言——廣州話;信宜地處山區,交通閉塞,但距離西江不太遠,境內最大的河流黃華江以及南江均屬西江水系,因而信宜話與廣州話的差异比遠離西江的四邑、陽江話與廣州話的差异小得多。雖然用白讀音與廣州人通話存在一定障礙,但文讀音却很接近廣州話。筆者作了個統計,在《方言調查字表》的3,700字中,如果按文讀音,信宜話與廣州話聲韵調完全相同的達3,292字,占86%,而四邑、陽江話與廣州話聲韵調完全相同的不到5%。因此,信宜與廣州基本可以通話,四邑或陽江與廣州就基本不能通話。幷且因爲差异較大,四邑、陽江話無法形成一套與廣州話相近的“文讀音”。所以,我們認爲,一些著作將信宜和陽江的方言劃入“高陽片”是不恰當的。
(與葉國泉合作)
199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