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凉山斷想


  高凉山,顧名思義,又高又凉。1999年初夏,我們應高州市市長盧方園邀請到那裏考察,登上此山,凉風習習,暑氣頓消,可見“凉”字名副其實。“高”則未見得,究竟海拔多少米,我沒有查過,反正附近比它高的,大有山在。古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此山無仙,却有一位女神或者說是一位歷史名人,那就是冼夫人。

  對于冼夫人,我自幼耳熟能詳。我家鄉信宜過去屬高州府,冼太廟林立,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太誕辰,人們都到廟裏上香致祭。鄉間還流傳著許多關于冼夫人的故事,說她武藝超群,伏鬼降魔。不過,人們之所以崇拜冼夫人,更重要的,是她使俚人與漢人和睦相處。這自然離不開她與高凉郡太守馮寶的婚姻。這段婚姻可以說是“政治婚姻”,與昭君出塞可以說有某種相似之處。不過,冼夫人是叱咤風雲的俚人首領,而非“嘆息別故鄉”的王昭君;她與馮寶結婚,是讓馮寶到她家鄉落戶。這麽說來,倒是馮寶“嫁”給冼夫人,與出塞的王昭君有幾分相似了。作爲高凉郡太守兼男人大丈夫,馮寶不管什麽“三從四德”,尊重冼夫人的意願,達成這段婚事,本身難能可貴。在高州城冼太廟的後面,有一座馮公廟,供奉著馮寶與冼夫人的塑像,當地群衆稱之爲“和合神”。青年男女婚姻上遇到不順心之事,或者一家兩口産生矛盾,據說只要到“和合神”前傾訴,便可得以化解。可見在群衆心目中,他們的婚姻是十分美滿的,既是兩人的結合,也是兩個民族的結合,是民族團結的象徵。有了這一結合和兩人的合作,在中央政權像“走馬燈”般更迭的梁、陳、隋三朝,高凉郡及其周邊地區始終保持安定。

  廣東歷史上不少著名人物,其實都沒有留下“大名”。比如珠璣巷中石塔所紀念的貴妃,到底姓胡還是姓蘇,至今還是個謎。冼夫人叫什麽名字,其故里在何處,也一直未有定論。不少人認爲高凉山一帶就是冼夫人故里及其活動的主要地方,也有人持不同意見,或認爲在今電白,或認爲在今陽江。即使如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照樣到此發懷古之幽思,拜謁山上的冼太廟,留下不少充滿激情的詩文。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高凉山冼廟詩》,詩中寫道:“廟貌空複存,碑版漫無辭。我欲作銘志,慰此父母思。”大約是因爲資料不全,考究不易,他沒有了此心願,留下一個遺憾。好在這首詩流傳下至今,足已告慰冼夫人在天之靈。

  我們站在山上,展目鬱鬱葱葱,細聽泉聲清脆,心情格外清爽。山是綠的,大地是綠的,清風是綠的。這是濃濃的綠,充滿生機的綠。人站于此,心也綠了。我想,當年馮寶之所以願意落戶于此,除了歷史使命感之外,大約也是被這裏的綠所吸引罷。跟他北方的老家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那裏是戰火和黃土,這裏是綠色的海洋。綠和愛是連在一起的。他得到了綠,也得到了愛。綠色,既造就了這裏俚人的性格,也造就了這裏漢族移民的性格,造就了俚人和漢人的和合。我忽然聯想到“天蒼蒼,野茫茫”的塞外。在古代,那裏和嶺南都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中原人貶稱之爲“北狄”與 “南蠻”。秦始皇在北方修築一條萬里長城,在南方則開鑿一條靈渠,這兩項巨大工程之本意,是爲了鎮壓“北狄”與“南蠻”。到頭來,長城未能抵禦“北狄”之鐵蹄,靈渠却溝通了“南蠻”之文化,當然是他始料不及的。這位曾經“焚書坑儒”的暴君,當然不會懂得南北兩地土著民族文化意識之差异,不會理解被稱爲“南蠻”的嶺南土著如何渴望民族和合。冼夫人與馮寶之結合傳爲佳話,不正是這種“和合”的文化意識之弘揚嗎?他們戎馬征戰,所征討的多半是搞分裂的,不管是漢人還是土著。孔夫子提倡“和爲貴”,這位出自山東的聖人大概不曾預料,自己這一學說會在千里之遙的嶺南大地開花結果,成爲珠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高州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漫山遍野的荔枝林、香蕉林、龍眼林,匯成綠色的海洋。這既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市人民重視發展綠色農業經濟的成果,也是世世代代高州人愛護綠色、愛護和平的成果。距市區不遠有個“貢園”,園中生長著一片超過千歲的荔枝林。樹幹格外蒼老,有些已經乾枯,有些已經開裂,却依然源源不絕地將來自大地的養料向上輸送,使得青枝充滿生機,綠葉無限青翠。我驚嘆荔枝樹的生命力,更佩服當地人們對它的珍惜和愛護。是的,即使荔枝樹生命力再强,也無法抵禦鐵蹄踐踏,戰火煎熬。如果沒有熱愛綠色、熱愛和平的人們,何以保證這些荔枝樹不毀于一旦?傳說,楊貴妃吃的荔枝,就是從這裏摘下送去的。是否如此,暫無證據。我猜想,可能是百姓擔心這片荔枝林遭受傷害,才借助于傳說使它們神聖起來。倘若如此,可謂用心良苦。不過楊貴妃身邊有個高力士,確是地地道道的高州人。他向唐玄宗和楊貴妃推介高州荔枝之美味,惹起楊貴妃的濃厚興趣,由此引出“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從而這片荔枝林被欽定爲“貢園”,似乎頗合情理。只是人們總對查無實據的楊貴妃吃高州荔枝而津津樂道,對于高力士這位推介者則似乎不太願意提及。大約因爲楊貴妃是“四大美人”之一,而高力士是個曾經爲李白脫靴的宦官罷。楊貴妃生前被稱爲“千歲”,但她只活了37個年頭。而這片荔枝林,直到今天,依然生機勃勃,依然開花結果,它們才是真正的“千歲”呢。想到此,吟詩一首:滄桑百變未蒙塵,老幹新枝集一身。閑說當年妃子笑,回看千歲是何人?

         

                                                     2002年8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