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要理直氣壯地講社會科學是生産力



  胡繩同志在《人民日報》1992年11月30日撰文認爲,社會科學具有“指導實踐”的作用,但一般説來“不屬於生産力的範疇”。這些觀點值得分析探討。

  一

  社會科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幾乎是不必證明的一般常識。

  但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的,不僅是社會科學,而且還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均來自實踐,受實踐檢驗,又指導實踐。這是它們共通之點。不具實踐指導作用的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就不是科學。凡科學,不會游離於生産力範疇之外。生産力範疇之内,自然科學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並不亞於社會科學。把自然科學的這種作用排斥在指導實踐作用之外,是“唯社會科學作用”的一種“左”調。同樣地,具有對實踐指導作用的社會科學,其生産力的成份也不低於自然科學。把社會科學生産力的重要成份排斥在生産力範疇之外,是“唯自然科學生産力”的不科學態度。所以説,在生産力範疇内,不僅應有自然科學的地位,也應有社會科學的立足處。不然,具有實踐指導作用的社會科學不屬於生産力,與不具有實踐指導作用的自然科學却屬於生産力,這些相互矛盾的邏輯是令人懷疑的。

  二

  毛澤東早就講過,世界上的知識只有兩門,一門是自然科學,一門是社會科學。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又是有一定聯繫的。它們所以聯繫得起來,並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和相互促進,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二者都屬於生産力範疇。生産的發生與發展,促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從混沌一體到逐步分化成相對獨立的東西,又使相對獨立的東西,得到各自的成熟與發展,並使它們在成熟與發展的過程中,相互吸取對方的有益養分,以豐富自身,從而成爲社會前進運動的杠杆。很難設想,生産力中可以没有社會科學,而只有自然科學,便能够成爲社會前進運動的杠杆。現實中,不要社會科學的社會,或者社會科學嚴重殘缺的社會,或者社會科學不被當成生産力看待的社會,盡管其自然科學有一定的基礎,甚至於有一定的進展,但它所表現出來的生産力,總是畸形的、軟弱的、可憐的,不盡人意的。正因爲如此,才要在大力發展自然科學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科學,生産才有高度發展的可能。生産力作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種内在的本質關係,本質互通,本質交融和本質一體,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存在,如果把它們一個置於生産力中,另一個置於生産力外,無疑是在人爲地進行分割,爲生産力的發展製造障礙。這是我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三

  馬克思和恩格斯也在許多地方講過社會科學是生産力的問題。

  他們認爲“社會生活過程的條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並按照這種智力得到改造。”“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産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9—220頁。)前述所指的“智力”和“知識”,既是指自然科學的“智力”或“知識”,也是指社會科學的“智力”或“知識”。這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智力”或“知識”,就是“一般智力”或“一般社會知識”。這種一般的智力或知識,隨着社會的發展日益增强,以至於愈來愈成爲“控制”和“改造”社會生活過程的條件本身,愈來愈變成“直接的生産力”。從這裏可以非常明確地看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改造”社會生活過程條件的,只能是作爲“一般智力”或“一般社會知識”的這種生産力,包括潜在的,顯露的,都會變得更加直接,成爲“直接的生産力”。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顯露的生産力,即自然科學生産力,比較注意其存在,也開始承認它爲生産力,而對潜在的生産力,即社會科學生産力,則不敢加以肯定,更不敢理直氣壯地宣傳,以爲老祖宗没有直接講過。其實,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早就一針見血地闡明瞭社會科學是生産力的觀點。他們在指出科學技術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頁。)的同時,還强調過“一般的生産力”,就是知識形態的生産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册,第423頁。)“知識形態的生産力”,當然有潜在的方式和顯露的方式。潜在的方式便是社會科學自身這種知識形態,這是不言而喻的。長期無視或不敢肯定這種知識形態的生産力,即潜在的生産力的存在,并且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它撇在一邊,則遲早要受到它的嚴厲懲罰。

  總而言之,我對胡繩同志關於社會科學具有“指導實踐”的作用這一點,有共同的看法,但把社會科學排斥在生産力範疇之外的觀點,則不敢苟同。因有是論,以祈争鳴。

  (這是作者在1993年1月參加“廣東如何發展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發言,發表於《學術研究》1993年第3期,多家報刊轉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