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反腐保廉的若干問題
關於反腐保廉這一重大問題,我們曾在“中國精神文明學大型叢書”之五《人的素質與市場經濟》和之六《精神文明與市場經濟》兩書中作過一些論述,現在出版的《反腐保廉與社會發展》一書,則是相對集中地研究反腐保廉這一重大問題的習作。
世界要文明,社會要文明,精神要文明,就必需研究與文明背行的各種腐敗現象。但這一工作不自現在始。我們的研究,則是在古今中外許多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某些方面的探索。這些探索也僅僅是初步的。就本書的情况而言,下述問題是我們所關顧的重點:
一、關於腐敗的性質與特徵問題
所謂腐敗,一般是指物質的腐爛,引伸爲一切事物由生機健康狀態向着腐朽、敗落狀態轉變的過程。從現代的社會哲學或政治哲學上來説,腐敗一詞則是指人的思想和行爲的墮落,社會的組織、機體、制度和措施等方面的混亂與失控而産生的毒瘤。我們在此書所講的腐敗,就是指思想上存在着有違社會公共職權責任的意識,並見諸於不正當實施公共職位或權威來謀取個人或團體利益的行爲。從這一界定可以看到,腐敗首先是一種政治腐敗——公職人員在運用權力過程中的不法行爲;第二是經濟腐敗——用政治權力换取金錢;第三是作風腐敗——用政治權力達到超常的享樂。這三種情形是互爲聯繫、互爲因果的。從這一界定還可看到,腐敗的搆成有三個要素:一是腐敗的主體——包括團體與個體,自然人與法人,二是腐敗的表現形式——通常表現爲掌握一定公共權力或居於一定公共職位的人,把權力作爲謀私手段,三是腐敗的量與度——並非所有違反社會公共職權責任的行爲,都稱爲腐敗,而是這些行爲達到一定的量和程度,才叫做腐敗。同時,如果用科學的唯物史觀來研究腐敗問題,任何腐敗的産生,都處於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因此有其相對的特性。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把認識腐敗的一般性質及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相對特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理解腐敗的本質問題。
依據上述觀點,我們對政黨地位及政治法律與腐敗、經濟利益及公共利益與腐敗、公職責任及輿論道德與腐敗的問題,均作了一些探討。同時對腐敗意識與腐敗分子、腐敗與不正之風、腐敗與社會不良現象等方面的聯繫與區别,也做了一些論述。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了當代腐敗具有的欺騙性與多樣性、貪婪性與冒險性、易發性與頑固性等最爲突出的特徵。而這些特徵,也表現在中國當代腐敗的現象之中,應當引爲重視。
二、關於腐敗滋生的根源問題
我們認爲,腐敗的滋生,有其社會歷史條件與現實條件,而主要是社會政治法制、社會經濟利益和社會思想文化方面出現的問題所造成的。
從社會政治法制的問題看,一是政體上的弊端。社會的公僕如果運用政權的力量,爲卑鄙的目的服務,而變成社會的主人,腐敗也就出現了。這是恩格斯早就指出的要害所在。許多資産階級的學者,在研究腐敗問題的政體弊端時,也有類似的看法。其次是公職上的缺陷,再次是法制上的漏洞。如果從社會經濟利益的問題看,自然經濟的封閉,計劃經濟的僵死,市場經濟的失控,都爲腐敗的産生提供了温床。當然,在階級社會中,經濟是表現政治的,任何經濟現象後面,都可以找到它的政治影子,政治法制上的弊端同經濟利益上表現出來的腐敗問題,是千絲萬縷的關係。最後從社會思想文化的問題看,一是思想觀念的失常,個人私慾的膨脹,二是生活方式的异化,情感行爲的扭曲,三是文化圾品的泛濫,無形鴉片的涂毒,無不與政治法制和經濟利益方面的弊端息息相通,互與爲用。看來腐敗的滋生,在各個社會、各個歷史階段,雖會有不盡相同的表現,可以令人眼花繚亂,但萬變不離其宗,主要還是前述三大根源所致。認識這一點,有助於中國反腐保廉的進一步開展。
三、關於腐敗類型的劃分問題
腐敗類型的劃分,有許多不同的角度,但大致可以分爲縱向和横向兩大類。縱向方面,有的學者用傳統腐敗與現代腐敗兩種具體形式來表述,有的學者則從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對比來考察。横向方面,有的從腐敗活動發生的領域、程度及這些活動的隱蔽性爲區分,有的從腐敗活動依據的物品或獲取的報酬性質來區分,此外還有許多細分的方式,本書作了一些簡介。我們認爲,從縱横兩方面來劃分腐敗的類型,有特點,也有其不足,因此,在書中提出了:在縱横相互貫通中,分出權欲膨脹與權錢交易、官僚機構與官僚作風、异常追求與腐化墮落等三大類型。第一種類型主要指掌握一定公共權力居於一定公共職位的人,把公共權力和公共職位當作支配一切的力量和手段,從而爲個人或小團體獲取私利。它表現出權力的佔有欲和人格的權力化,官商的相互勾結和進行權錢交易,大量受賄勒索和行賄希望獲得利益回報,以及徇私舞弊和裙帶之風盛行。第二種類型主要表現在公務機構的官僚主義腐敗現象。機構臃腫與效率低下,文過飾非與欺上瞞下,個人崇拜與獨斷專行,不負責任與嚴重瀆職等等,是公務機構最易出現的問題。第三種類型也有多方面的表現。前述三大類型的區分,只是我們的看法,有待進一步研究。
四、關於腐敗現象的社會危害問題
歷來,人們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絶,因爲腐敗現象造成的危害廣泛、深遠,歸結起來,主要有三大方面:一、腐敗是動摇執政黨權威的一大禍根,表現爲腐蝕執政黨健全的肌體,减弱和丢失政府的效能,危及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二、腐敗是阻撓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它使社會積累資金减少和流失,使市場正常秩序和規模發生混亂,也使資金浪費和投資扭曲現象更加嚴重,三、腐敗是污染社會風氣的一大源頭,既損害社會公共秩序,滋生無度的揮霍習氣,也破壞社會的法制建設,導致民主秩序的日趨淡弱。認識腐敗現象的社會危害,尋求反腐保廉的對策措施,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中國當今的緊迫性問題。
五、關於掌握反腐保廉的思想武器問題
在大體瞭解了腐敗的性質特徵、腐敗滋生根源和腐敗類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問題,就是要掌握反腐保廉的思想武器。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是在不斷與腐敗進行鬥争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因此,古今中外關於反腐敗的思想財富,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本書從借鑒的角度,講到了中國的孔子、韓非、唐太宗、朱元璋、鄧牧、黄宗羲、唐甄、曾國藩、孫中山等人,也講到了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名人,如亞理士多德、孟德斯鳩、托克維爾、亨廷頓、布萊斯、胡格韋爾、喬治·本森、杰拉爾法·E·蔡登等等,他們關於腐敗特性的思想、關於鑒别腐敗的思想和關於廉政建設的思想,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考價值。特别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反腐保廉的重要思想,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人和中國共産黨領導集體關於反腐保廉的思想,不僅從一般意義上深入分析和研究腐敗的現象與實質,而且從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維護和堅持無産階級執政黨地位的高度,深入分析和研究腐敗的成因及消除腐敗的途徑與手段等等,是世界反腐保廉思想寶庫中閃光的明珠,是中國反腐保廉行動中科學的指針。
六、關於搆築反腐保廉的社會機制問題
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搆築反腐保廉的社會機制,營造反腐保廉的社會氛圍,加强反腐保廉的法制力度,真正卓有成效地開展反腐敗、保廉政的鬥争,推動社會經濟等持續、健康和快速的發展,這是中國正在努力的方向。就中國加强反腐保廉制度而言,切實地提高對依靠制度來約束人的重要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正如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一文所指出的那樣:“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所以“這種制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顔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同時,要抓住反腐保廉制度建設的核心,明確反腐保廉工作的重點。前者是指以權力制度制約權力,建立起科學的、有效的權力制度機制和體系;後者是指加强各種保廉制度的制訂,抓緊查處濫用權力、進行權錢交易的大案要案。這就需要在保廉方面的嚴肅性、科學性和操作性上狠下功夫,要從“兩公開一監督”方面人手。此外,還要從總體上來認識反腐保廉制度建設的搆架。在營造反腐保廉的社會氛圍方面,主要是建立起社會監督體系,優化社會輿論環境,革新社會陳規陋習。在加强反腐保廉的法制力度方面,則主要是堅决貫徹法制的基本要求,大力加强法制的觀念意識和切實疏通法制的運行途徑。
七、關於中國當代反腐保廉的主要經驗問題
當代中國在反腐保廉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對國際社會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這其中根本的原因,在於執政的中國共産黨是真正的馬列主義的黨,是真正的立黨爲公、立黨爲民的黨。綜觀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當代中國,反腐保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堅持走群衆路綫來進行反腐保廉。相信群衆,依靠群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一切爲人民的利益而奮鬥,這是中國共産黨的群衆路綫的主要内容。在反腐保廉的工作中,充分發動廣大人民群衆參與管理國家的積極性,切實建立起密切聯繫群衆的反腐保廉機制,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從執政黨高度來把握反腐保廉,即把反腐保廉的建設放進政權建設的基本内容之中,强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並經受三個考驗,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是采取點面結合與標本兼治來實施反腐保廉。在實施過程中,切實貫徹“一要堅持,二要持久”的正確方針,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總之,中國當代反腐保廉的豐富經驗,是國際反腐保廉財富中不可多得的重要部分,不斷總結和深化這些經驗,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八、關於一些國家或地區反腐保廉的經驗問題
例如新加坡、西班牙、英國、美國、日本、瑞士、德國、南非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地區,在對公務員的監督和經商限制、吃請受禮方面的限制等等,都有可資借鑒之處。另外,聯合國前不久通過的《反腐敗的實際措施》這一國際性文件,對人們瞭解世界反腐保廉方面的問題也有所裨益,我們在書中都作了介紹。
總而言之,本書試圖從國際性的方位和從精神文明學這一綜合性的學科視角入手,對世界性的反腐保廉問題作出一些初步的考察。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本書的許多錯誤之處,有請讀者們批評指正。
(這是作者在1996年8月召開的《反腐保廉與社會發展》一書首髮式上的介紹,也是作者所著該書的總論,發表在《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獲廣東社會學學會優秀論文一等奬。該書於1996年6月由廣州出版社出版,是我國最早研究改革開放期間,反腐保廉與社會發展關係的一部著作,多家報刊競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