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湘西甄氏族係
甄必祥(甄必祥,湖南省會同縣廣播電視局。)
湖南省西部地區有甄姓人約萬餘衆。主要分佈在會同縣廣坪鎮、朗江鎮、靖州縣江口、寨牙鄉及張家界市永定區、桑植縣等地。會、靖兩地甄姓人於清干隆二十九年(1765)、道光八年(1828)、光緒六年(1880)、民國十三年(1924)、公元1988年五修(續)族譜。現除光緒之本無存外,其餘四部全存。
一、關於甄姓起源
清干隆二十九年第十八世孫甄良師作《甄氏族譜序》稱:“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高陽氏,高陽氏生才子八人,世謂之八慨,其六曰定堅,即皋陶之少子仲甄,仕夏封於甄。後人即以祖字與國爲氏,此吾中山甄氏之權興也。”故我甄姓是在上古部落就已産生,歷史久遠,承前4000餘年。
二、湘西甄姓之遠祖甄宇
《甄氏族譜》中稱:“漢興右文,甄宇公明徑術尚清廉,上稱爲瘦羊博士,而不名嗣,是而法崇公令惟嚴整著美於江陵,甄彬公安貧樂道超然於世外,甄琛公疏弛卧禁溥利於寰中,皆宇公之有以開其先,又數傳而孟成公隱青岩而拒禄......此何莫非一脈相傳。”湘西甄姓遠祖甄宇,甄宇後裔甄孟成即爲近祖。
三、湘西甄姓始祖甄英
甄英爲南宋時甄羽(南宋時任禮部尚書)後裔甄長壽之孫,因甄長壽專志道德,無意功名,遂避京都而隱居真定府井徑縣,其二孫即甄英、甄華“别京投楚”,自元統間徙居武陵(今常德)大巷口繼徙辰州(今沅陵)長草尾,次子甄華居辰州北江口(可能是張家界市甄姓始祖)。甄英於洪武二年(1369年)徙貴州省天柱縣(當時屬湖廣)雲潭灣(遠口鎮下游二公里處),生甄秦,甄英葬今貴州省天柱縣白市鎮牛場坪(現有墳塋),甄秦隨四子欽四遷會同朗江並葬於此(現有墳塋)。
四、甄英支係
甄英之子甄秦生四子,長子甄欽一遷靖州縣江東,分二房,長房甄均甫後裔住江口,二房後裔住客溪青靛山葛塘坪等處。次子甄欽二外出無考,三子甄欽三落籍會同縣廣坪鎮西樓村,四子甄欽四遷會同縣朗江梅子坪、客峰、岩冲脚、坡脚田、到溪口、彭冲等處。甄英後裔於干隆年間在四房居里朗江築甄氏祠堂(中山堂),爲紀念先祖甄英,故往天柱取石作祠門,門聯爲:
畫棟巍峨構廠堂秩然昭穆序行行
井徑起處流恩遠繼述中山世澤長
五、甄英支係外遷情况
甄仁富、嘉本、奇朝、友慧、良干、義興、仲州、仁芳、國朝、登遠等五十四公遷四川(均有名字),奇勛、仕德、仁守、國憲、國定、仕芳六公遷湖南黔陽縣,友瑚公遷湖南綏寧縣,良忠公遷新路,登巫公遷澧州,登甲、登榜二公往北河,仕柃、仕銪二公遷廣西,仕發、仕達二公遷四川大足縣。
六、族譜記載的甄姓名人
甄士(禹時大夫)、甄宇(漢光武時博士)、甄法崇(南北朝江陵令)、甄琛(南北朝吏部尚書)、甄濟(唐肅宗時封秘書侍郎)、甄逢(唐憲宗元和元年贈侍郎)、甄德(唐諫議大夫)、甄淑(明熹宗賜進士任吏部侍郎)、甄士和(工部員外轉任雲南知府),嘉瑞(明任南京蘇州府長樂主簿)、嘉祥(明任南京長州縣令)、仲璨(明任廣西梧州府興業縣令)、仲英(明任登州左將)、仁佐(明任廣西興安知縣)、仁義(明任寶慶都司),仁俊(明任寶慶推官)、希聖(明任廣東肇慶恩平縣令)、尚志(明任廣西懷遠縣令),其餘八十四人均有記載。
七、甄英派下輩份序
英榮欽秀明 友德義文順 俊仲仁國仕 登繩期祖武 道宏必上達 學大定超常
克紹先賢志 宗興萬世昌 慶雲光盛裏 鳳起振廷芳 芝蘭鬆永茂 積善毓南邦
現族内最大輩份爲武(二十世)字輩,最小輩爲定(二十八世)字輩。
中華甄姓源遠流長,族大丁繁,遍佈四海,瓜瓞綿綿,其根則一螽。在歷史的長河中,英才輩出,無愧於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國之興則族興,後人自當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爲振興中華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