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深化粤港澳合作,促進廣東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調研組
今年9月以來,結合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由主任(館長)、黨組書記周義同志帶隊,組織省政府參事和工作人員,就“深化粤港澳合作”的課題,到省政府有關委辦座談,並向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瞭解有關情况,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
我們認爲,自2003年以來,中央政府分别和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協議及補充協議(簡稱CEPA)。CEPA爲粤港澳經貿合作提供了制度安排,降低了合作的交易成本,對三地經濟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服務貿易自由化作爲CEPA的核心安排,對粤港澳現代服務業的合作起到深化分工、擴大合作的作用。
一、廣東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與港澳合作的現狀
目前,廣東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與港澳合作主要表現在:
(一)港澳在粤服務業投資加速,結構優化
2004年CEPA正式生效至今,廣東共批準港澳直接投資項目24386個,合同吸收港澳資本602.89億美元,實際吸收港澳資本272.7億美元,分别占廣東同期吸收外資項目數、合同外資金額和實際吸收外資金額70.35%、59.33%、50.49%。其中,港澳服務業投資項目9381個,占第三産業項目的38.47%,合同外資金額和實際外資金額分别占34.58%和27.92%。
行業分布上,至2007年底,共批準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港澳直接投資項目539個,合同外資20.56億美元,實際外資8.59億美元;批發和零售業項目3060個,合同外資27.92億美元,實際外資7.34億美元;房地産業項目887個,合同外資80.03億美元,實際外資32.92億美元;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項目1818個,合同外資32.57億美元,實際外資10.8億美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項目860個,合同外資10.23億美元,實際外資3.81億美元。
(二)金融合作昇温
截至2007年末,共有13家香港持牌銀行在廣東設立55家營業性機構(包括法人獨資銀行3家,分行21家、支行31家)和4家代表處;在粤香港銀行機構本外幣資産總額達1028.6億元,同比增長24.17%,較2003年翻了五倍多,占全省外資銀行總資産的50%以上;存款總額達307.2億元,貸款總額達694.2億元。截至2007年底,共有34家廣東企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其中主板市場H股、紅籌股和創業板上市的分别有12家、16家和6家,總市值達8357.6億港元。2006年底止,有5家香港金融機構取得内地QFII資格,9家香港金融機構獲得深交所B股特别席位和特約經紀交易資格。此外,目前已成立2家港資財産保險公司,7家港資保險公司在粤設立了辦事處。
(三)軟件外包服務業合作取得新突破
粤港共同推進軟件産業合作,成立了廣東軟件出口委員會,建立信息技術(IT)資源平臺,簽署了《粤港軟件外包協議》,《粤港開放資源型軟件合作諒解備忘録》,整合粤港兩地發展軟件産業的相關資源,開拓軟件及相關服務的國際市場。推進粤港RFID技術應用,廣東和香港分别於2006年成立了廣東RFID公共技術支持中心、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開展粤港RFID試點應用,圍遶粤港物流和通關便利化,積極推動鹽田國際、寶供物流、美晨集團、深圳金鴻基集裝箱堆場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試點建設。
(四)物流設施體系形成,合作步伐加快
香港集裝箱和空運貨物處理量的70%來自廣東。物流合作不僅促進了三地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而且使三地成爲全球重要的供應鏈樞紐。目前,粤港澳集中了五大港口、五大機場和五大雙邊口岸,共同組成以香港、深圳、廣州爲樞紐港,中山、虎門、佛山、江門港等餵給港組成的港口群;由香港、廣州、深圳、珠海、澳門機場等組成的空港群;由落馬洲、文錦渡、沙頭角、深港西部通道、拱北5個陸路口岸和廣九鐵路等組成的陸路運輸體系。
2006年8月,珠海市國資委與香港機場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管理珠海機場,香港機場將租用珠海機場設施,合作後珠海機場將主攻貨運業務。三地物流企業的合作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一大批物流企業落户廣東,帶動了廣東物流業的發展。
(五)口岸通關日趨便捷
國家海關總署從2006年7月起,通過全面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方式,積極推進“區港聯動”試點、電子口岸建設和關檢合作機制,較好地提昇了通關效率。深圳公路口岸通關時間由原來2-3分鐘縮短爲5秒鐘以内,皇崗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香港到深圳的陸路貨運量日均達4.1萬輛車次;空運方面,廣東海關開通了“國際貨物卡車航班”,簡化了海關申報工作。
廣東對外開放口岸衆多,粤港主要口岸包括羅湖、皇崗、文錦渡、沙頭角口岸,是全國最重要的輸港通道口岸。2007年深港西部通道和福田口岸順利開通並運行,粤港口岸通過能力和通關效率不斷提高。2007年經全省口岸入出境旅客2.76億人次,同比增長6.2%,約占全國80%;入出境交通工具1862萬輛次,同比增長2.3%,約占全國八成以上,其中出入境車輛1823萬輛次,同比增長2.3%,進出口貨運量3億噸,同比增長0.3%。
二、粤港澳服務業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當前粤港澳服務業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行政壁壘没有實質性排除。申請審批程序繁複,透明度仍不够,仍然是港澳服務業投資在我省遇到的最大問題。外資(包括港澳資本)零售商業要經過多個部門初審,耗時費力;在地級市或縣級市開設大型百貨商店、連鎖超市或便利店,必須有經國家商務部認可的市一級甚至縣一級的商業網點規劃方能受理。會展業投資需報商務部或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審批,使港澳會展商望而生畏。
(2)港澳投資廣東服務業結構不合理,地域分佈不均衡。首先,全省港澳投資服務業還主要集中在關聯性較弱、利潤較高的房地産、商貿等行業,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公共服務業由於政策限制吸收外資很少,金融、電信等領域由於市場開放程度低,外資也很難進入。其次,投資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約占外資總量的90%,服務業更明顯集中在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如98.9%的商業企業集中在珠三角地區。粤北和東西兩翼除了房地産等少數行業外,現代服務業項目很少。
(3)物流業合作仍需加强、深化。目前,我省與港澳之間物流業合作尚未做到合理分工,此消彼長的觀念依然存在,尚需建立粤港澳物流業合作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强協調。基礎設施資源亟待整合。京珠、廣深等高速公路,聯通口岸少,港珠澳大橋項目進展緩慢;主樞紐港與餵給港缺乏合理布局和分工,專業化、大噸位碼頭泊位少,港口功能過於單一,容易形成惡性競争;三地機場各自爲政、自我發展,缺乏空港資源的有效整合。通關服務專業化程度不高,三地物流貫通仍顯效率不足。京廣、京九兩大鐵路幹綫運輸量雖大,但由於集裝箱尺寸相异,海鐵聯運難以開展;檢驗檢疫和邊防等口岸部門尚未建立統一的電子信息平臺,不能與海關進行有效對接;廣東尚未完全推行國際標準物流條碼,也影響了通關效率;公路貨物直通車的監管方式落後,水上運輸的清關效率低以及進出口貨物轉關與互認等問題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物流通關效率的提高。
(4)專業服務資質互認需要進一步推進。港資專業服務競争力强,能够較好地帶動我省商務服務昇級發展。但由於資質互認尚未得到有效實施,港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共享專業資質在我省也遇到實施困難。這些問題使得以人力資源爲核心的三地專業服務領域合作難以人才、標準等核心環節發展。
(二)粤港澳服務業合作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1)發展路徑的制約。隨着廣東邁入工業化後期,勞動密集型産業正向技術密集型産業轉型,原有的資源和政策優勢日趨弱化,“前店後廠”三地合作慣性發展路徑面臨轉型。
(2)創新不足的制約。粤港經濟合作仍然處於生産要素的簡單組合階段,兩地都面臨産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香港的服務産業缺乏本地人才培養機制的支撑,廣東由於大量承接勞動密集型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欠缺。
(3)市場化水平的差异。香港是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之一,擁有較爲完備的法制和市場環境,廣東雖然在國内市場化水平較高,但市場效率和營商環境與港澳仍有差距。
(4)制度方面的差异。粤港兩地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角色和職能差别較大,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香港政府直接面對的是中央政府,而廣東政府則要在中央政府的授權下才能與香港開展合作,地位與角色的不對稱,影響粤港合作的成本和效率。
三、深化粤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的重點行業
1. 金融業
積極利用CEPA補充協議對銀行、證券、保險進一步放寬了市場準入條件以及人民幣全面對外開放等契機,争取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給予大力支持,放寬港澳金融機構在廣東設立法人機構和分支機構的條件、持股比例等限制,大力引進港澳金融機構在廣州或深圳設立機構,擴大在粤業務。建議以廣州、深圳爲金融服務業主體功能區城市,以廣州CBD爲核心發展銀行類業務功能集聚區,着力引進和培育發展銀行類、保險類企業總部經濟,推動珠江新城發展成爲粤港澳服務業合作區内資金運營調度中心。
積極引進港澳地區投資管理、金融軟件研發、數據處理等金融支撑企業力量,培育我省金融關聯産業,推進金融産品和技術創新。建議以廣州天河軟件園、廣州科學城、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珠海軟件園爲功能集聚區着力打造金融技術創新中心和數據處理後臺,重點發展金融設備製造業、金融軟件業、數據後臺和信息服務業。
推動兩地資本要素市場對接,支持港澳證券公司以及香港聯交所在廣東設立分支機構,出臺鼓勵企業上市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企業赴港上市支持力度。建議圍遶深圳證券交易所,在深圳着力吸納港澳非銀行金融及資産管理業務,重點發展證券、基金、信託、外匯、投資、資産管理、企業並購等行業,推動深港金融産業融合進程。
鼓勵港澳金融機構參與廣東地方金融機構的改革重組,推動其增大資本實力,完善法人治理機制和内控機制。完善支付結算體系,積極争取中央支持放寬粤港澳三地資金自由流動的限制。
2. 物流業
依託新白雲空港和廣州港、南沙港的優越條件,重點建設廣州“3+5”物流園區,並將其建成穗港澳物流産業深化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促進穗港澳三地的物流産業進一步融合。吸引聚集在香港的衆多跨國公司亞太地區采購中心到廣州設立辦事處、采購中心,以廣州爲基地拓展國内市場,積極開展第三方物流。逐步完善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處理和服務能力,搆築現代化全程物流網絡。
以海港和空港爲龍頭,大力發展國際采購、國際中轉、國際分撥以及國際配送業務,建設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樞紐城市和國際供應鏈服務基地。大力發展航空貨運和航空快遞業務,拓展航空貨運代理功能和空港保税功能。此外,要大力加快整合電子口岸大通關服務平臺,建立一體化的貨物出入境處理網絡系統。
3. 會展業
CEPA補充協議允許香港展覽企業跨境服務,直接來廣東辦展,這是粤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領域的重大突破。要明確廣州和深圳會展中心職能,鼓勵香港會展投資進入,在中心城市完善會議展覽中心的配套服務,逐步將廣州、深圳建設成爲集産品展示、經貿洽談、商務采購、專業論壇、文化交流、旅遊觀光爲一體的會展商務主體功能區。鼓勵擁有自主品牌、競争力强的廣東會展企業與香港知名會展企業和品牌展會合作,積極促進雙方的合作與交流。
利用廣州市在産業基礎、會展設施、展會資源的優勢,港澳地區在營銷網絡、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形成穗港澳間多層次、相互補充的會展市場結構。建議依託琶洲會展中心、白雲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流設施和廣交會品牌,設立穗港澳會展合作試驗區,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積極引進具有成熟的管理體系和國際運營經驗的展覽公司、行業協會、中介機構,推動其在廣州舉辦各種專業展覽和會議。
要充分發揮深圳高交會和文博會的品牌效應和帶動作用,積極扶持電子、通訊設備專業會展和珠寶、傢具、服裝等創意設計會展,吸引國際會展投資、著名會展服務公司以及國外政府機構到深圳舉辦品牌産品展和創意設計展。
4. 服務外包
鼓勵省内企業爲外國及港澳公司、其他經濟組織提供以系統和應用的設計、開發、運營、維護爲主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大力拓展金融、電信、物流、醫療、法律、教育等領域所從事的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後勤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數據處理及分析、客户服務等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加快推進數據分析、研究用户化解决方案的知識處理外包服務。支持並資助服務外包企業申請國際資質認证,鼓勵服務外包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業承接服務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要充分把握廣州市獲評爲國家服務外包基地的機遇,積極推進穗港澳服務外包合作,帶動全省服務外包産業的發展。根據外包業務特徵,鼓勵港澳服務外包企業進駐廣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天河軟件園、黄花崗科技園等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在天河軟件園建立港澳IT産業外包服務産業園;在南沙開發區建立港澳工業研發、新技術開發外包産業園;在黄花崗科技園建立港澳創意、動漫産業園;在大學城周邊地區建立港澳智力産業園,重點推進産學研一體化,發展新産品研發外包業務,如生物制藥等。
5. 創意與設計産業
要發揮深圳文博會品牌影響作用,加大政府規劃引導和優惠扶持力度,利用港澳國際時尚中心優勢,以港澳爲創意人才引進平臺、創意投資服務平臺、創意融資中介平臺、創意産品展示平臺,重點推進“田面設計之都”等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建設,扶持建成並完善“中國文化産業網”等平臺類項目,發揮集聚區和服務平臺創造産業生態、集聚産業資源、集成産業配套、促進要素流動的功能,促使深圳成爲粤港澳創意設計産業合作中心。
廣州市也要搶抓發展機遇,發揮全省文化中心地位優勢,積極利用金龍奬、金鐘奬、國際漫畫大賽基地等文化創意品牌,進一步推進文化事業改革,推動文化産業市場化進程。要利用國家級軟件産業基地、國家級網遊動漫産業基地品牌,以南方報業、天河軟件園、廣州設計港、廣州工業設計國際交流中心、信義國際會館等龍頭企業、項目、園區爲帶動力量,積極引導港澳創意企業在廣州設立區域總部、營運中心、研發中心、核心産品製造中心。
四、深化粤港澳服務業合作的政策建議
1. 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樹立世界眼光,把現代服務業作爲廣東産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和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的重要内容,充分把握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新機遇,積極發揮廣東要素、區位、産業和中心城市功能優勢,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昇級,把現代服務業區域合作與我省傳統優勢服務業昇級發展、推進我省先進製造業高端發展、我省主體功能區空間優化發展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粤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制度進一步深化、合作領域進一步廣化、合作環節進一步高端化、合作内容進一步要素化、合作空間進一步優化,精心打造“廣東服務高度”,全面增强廣東服務業核心競争力。
2. 具體政策建議
(1)深化粤港澳服務業合作的制度創新。
第一,拓展合作領域與内容。采取各種配套措施全方位促進國際服務業引資轉移,重點引進與製造業相配套的生産性服務業外資項目,重點發展金融、物流、會展、服務外包和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整合提昇商貿、旅遊、酒店等傳統優勢服務業。要注重引進新的服務手段和服務形態,推動廣東服務業向知識密集和生産服務轉型,增强國際現代服務業在我省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服務功能和區域輻射效應,促進地區經濟結構優化昇級。
第二,降低粤港澳服務業合作門檻,實現借力發展。對於非銀行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高端商貿旅遊、國際會展、生産性專業服務、信息服務外包、科技服務等港澳優勢領域,對準入的門檻、資格、條件、資本規模、合作方式、股比結構等制定更爲寬鬆的政策措施。
第三,積極深化CEPA制度體系發展。建議中央授權廣東在CEPA框架下制定相關的具體實施細則,視爲CEPA組成部分,在不涉及中央事權的前提下,無需事前經中央政府批準,但必須向中央政府報備。同時要把握CEPA補充協議實施契機,加快引入港澳法律服務、市場調研、管理諮詢、人才中介等中介服務機構,創造條件鼓勵港澳機構在廣州提供旅遊、養老等多項服務。
第四,設立粤港澳服務業合作試驗區,實現制度在空間上重點突破。根據本次調研成果,省各部門普遍反映,應在全省範圍内,依據主體功能區和現代服務業功能集聚區布點要求,甄選産業空間(園區)設立粤港澳服務業合作試驗區,實施制度創新、政策落地和項目落實。例如,可以把握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以及9個研發中心在南沙啓動的契機,建立南沙粤港澳服務業合作試驗區。建議參照國家設立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模式、功能和機制,借鑒自由貿易區、經濟自由區的功能和政策,將粤港澳深入合作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在試驗區進行叠加,以開放推進開發,以服務實現優勢,將南沙建設成爲粤港澳合作試驗區的主要載體。
第五,注重非正式制度方式,强調誘致性制度創新。粤港澳是全國市場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在合作制度創新路徑上應更加强調政府外力量作用和非正式制度方式,强調市場主導下的誘致性制度變遷。例如選取香港地區通過CMM2以上的軟件企業與廣東的優勢出口企業結成聯盟,聯合開拓國際市場。在香港進行服務外包專題推介,邀請在港跨國公司、軟件和金融等行業企業參加。不斷提昇穗港IT資源網合作開發的層次和水平,提昇該合作平臺的服務功能和輻射區域。
(2)量身定做粤港澳服務業合作的制度體系。
第一,要積極争取中央政府政策支持,實現重大制度創新。需積極争取原由中央各有關部委審批的服務業利用外資項目的事權下放到省(含省會城市,單列市)一級政府的有關部門審批;放寬港澳投資者參與廣東港口、機場、公路、鐵路、物流園區和公共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條件,降低港澳投資者在廣東設立金融、信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企業的門檻。簡化設立物流企業的審批程序,委托廣東省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審批;争取廣東列入國家“區港聯動”試點數量增加,將廣州港、珠海港和白雲機場、深圳機場、珠海機場列爲國家“區港聯動”試點。例如,在長三角、東南沿海多個城市申報保税港區的競争中,建議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支持南沙港和白雲空港建設國際綜合保税區,通過建立保税物流體系促進穗港澳三地的産業進一步融合。
第二,加大三地服務業合作的地方政策激勵,主動實施制度創新。一是在合作重點領域和粤港澳服務業合作試驗區實施財税政策激勵,引導港澳服務業高端領域加速轉移、加快布局。對服務業利用港澳外資項目屬於生産性現代服務業或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的項目給予减免地方所得税的優惠待遇或財政返還激勵,繼續實行“免二减三”的税收優惠措施,以吸引港澳服務提供者向産業高端集聚。同時,對於進入港澳合作園區的港澳企業可適當减免税收,降低所得税比例。理順税收征收體制,加强“兩税”間的信息共享,减少重復征税。作好相關産業的出口退税工作,加快退税進度。二是設立三地現代服務業合作專項,實施項目資金扶持。明確省經貿委爲粤港澳物流融合發展專責部門,設立粤港澳物流融合發展引導資金,每年3000萬元,並對地方各級配套資金做出具體要求,用於解决三地物流融合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重點支持《粤港澳物流融合發展規劃》的研究制定,物流樞紐、物流園區、“區港聯動”、公共信息平臺及重點物流項目的建設。
第三,協調港澳制度力量,推進互補雙贏。一是協調港澳特區政府支持建立粤港澳物流業合作聯席會議制度,指定相應的部門專責粤港澳物流融合發展工作;二是推動港澳特區政府支持並參與《粤港澳物流融合發展規劃》的研究制定,以及粤港澳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建設;三是與港澳特區政府合作設立粤港澳物流融合發展引導資金。
第四,調動穗深中心城市積極性,重點推進服務業合作。以廣州和深圳兩個中心城市爲龍頭,帶動珠三角地區服務業水平提高,輻射全省。根據廣州和深圳城市發展基礎條件和産業特點,重點推進穗港、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培育重點現代服務業聚集區,鼓勵跨國公司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采購中心、中介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旅遊和會展服務中心,形成以服務業爲主的産業結構。
(3)提高三地服務業合作制度實施的效率。
第一,積極推進行政重心下移和减少審批事項,實現服務貿易投資合作項目審批便利化。要推進原由省一級政府審批的事權下放到地級以上市政府的有關部門審批;將服務業利用外資審批制度改爲登記制,盡可能减少或取消前置性審核的環節。
第二,清理並减少多頭審批、多頭管理現象,着力提高政務效率。按照中央精神,推行大部門制度,把相關政府職能統一到一個部門,提高政策的執行力度以及辦事效率。
第三,簡化企業内地與港澳雙向投資程序,推進資源雙向流動。争取在外匯、境外投資登記等方面,對企業首次投資項目和再次投資項目區别對待,對於已經進行過境外投資的企業,再次對外投資應該簡化審核程序。
第四,推進服務業要素流動便利化。建議對服務外包企業派員赴港澳給予更加寬鬆的政策扶持,按照屬地原則,將外派港澳勞務管理權限下移到副省級城市外經貿部門。建議省政府通過粤港、粤澳聯席會議協商,並報中央批準,與港澳兩地實現行業標準一體化、認证體系一體化和技術職稱資格互認,粤港澳專業人才的互動互用,促進三地的服務業標準對接。
調研人員名單
領 隊:周 義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主任(館長)、黨組書記
副領隊: 陸慶忠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副巡視員、黨組成員
成 員:馮邦彦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
何問陶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
吴厚德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商學院教授
陳婉玲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
陳永泉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工作人員:莫羡春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參事業務處處長
黄瑩瑩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參事業務處科員
執筆人:馮邦彦
2008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