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汶川大地震的深刻反思與啓示



  吴厚德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涉及範圍廣,傷亡人數多,損失慘重,前所未有,震驚世界。灾難發生後,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萬衆一心,加緊做好救灾重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汶川大地震留給我們什麽教訓,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值得我們深刻反思。只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防範於未然。地震是所有灾害中的“元兇”,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刻揭示防禦灾害風險的規律,面對現實,采取措施,才能積極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教訓有千條萬條,但根據國外所進行的研究和積累的經驗,結合我們的現實情况,主要有兩條啓示:

  啓示一:以人爲本,在思想觀念上加强對民衆防灾救灾教育。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制訂規劃,在全民中(不管男、女、老、幼)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防灾救灾知識學習與教育,尤其對孩子們進行教育更爲迫切,需要時可將應急準備教育列入學校的課堂中。

  除了在思想觀念加强防灾救灾知識的教育與普及外,在具體行動上還應該使民衆做好防灾救灾的物質準備工作。由於日本地震、火山噴發、臺風等自然灾害較多,日本國民防灾意識很强,與此同時,家中大都儲備有灾害急用品,根據居住環境不同,應急物品儲備也各有側重。比如,居住在城市高層住宅中的人,由於地震發生後容易被困,家中幾乎都儲備有防灾應急用品和自救用具。而居住在單獨小樓或小院中的居民,由於容易逃離現場,應急用品的儲備側重於簡易賬蓬、防灾衣物等。這些應急用品大體上可劃分爲食品、生活用品和自救工具三大類。在美國,也有不少家庭制定灾害應急計劃。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

  啓示二:規範建築的抗灾標準。爲了保護財産及其建築物在灾害發生時,其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人身生命安全,我國所有建築都要符合抗震標準,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自然灾害發生是一種自然規律,是必然的,而且有些是不可預測的,突如其來,難以避免。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片房屋和建築物被夷爲平地,不僅人身傷亡慘重,財産損失也十分慘重。財産損失慘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的所有的房屋及其建築物幾乎没有按抗震建築標準建設,這就是我們的主要教訓之一。

  現舉兩個抗震的實证,以説明規範建築的抗灾標準的重要性,實证1: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三天,在廢墟中發現有兩座屹立不倒的四層樓房,這兩座樓房墻底下有一層防潮用的“油毛氈”,地震發生後,這兩座樓房沿水平方向平移了40多厘米,所以樓房没有倒塌。

  實证2:汕頭市陵海路38號的一棟隔震住宅樓於1993年建成,樓高8層,共住28户,這棟看似普通的住宅樓確是全國第一棟橡膠支座隔震房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基地隔震住宅樓。1994年5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在汕頭主持召開了隔震房屋國際房屋學術會議,國際權威專家將這棟隔震住宅樓譽爲“世界建築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這棟樓房不是直接建在地面上的,而是壓在23個直徑60厘米至80厘米的橡膠支座上。使用這種隔震技術,抗地震烈度達到9至10度,甚至11度。2001年這種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被列入國家建築設計院抗震規範,成爲唯一被寫入國家規範的一項隔震技術。“橡膠支座”就相當於那層“油毛氈”,橡膠層與鋼板層成了建築物與地面隔離的“三明治”,地震時,建築物在橡膠墊上滑動從而减少震動。該樓建成後分别在1994年和2006年經歷了兩次臺灣海峽强震,其良好的抗震能力可想而知。

  有鑒於此,建議:

  1. 加强防灾救灾教育,政府有關部門制訂規劃、措施,確定對象、培訓方式等事宜,經省級人大討論和徵求專家並聽取民衆意見後,公之於世,讓它普及民心,成爲每個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義務,並成爲日常行動準則。

  2. 動員全體民衆做好防灾救灾準備,包括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這是公民對國家安全作出的最有意義的貢獻。政府應出臺這方面的行動規劃和法規條例,動員民衆早日付諸實施,宜早不宜遲。

  3. 城市的建築物,特别是居民集中的建築群、政府、學校、醫院等建築物應該嚴格執行建築抗震標準。如果我們下决心做好這件事,對以後的抗震工作將産生實質性成效,這對國家、對人民有着長效貢獻,其巨大的作用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

  4. 建立應急財政管理體系。

  財政部門是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部門之一,當突發事件特别是地震發生後,應馬上啓動財政救援體制,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資金投入,積極支持應急管理的資金需求。

  (1)建立應急預算制度。保证應急資金的供給,建立突發事件風險防範基金。

  (2)完善預備費制度。預備費是按照預算規模按比例提取的一部分資金,主要用於年初難以預料、年度預算執行中需要安排的支出事項。

  (3)要堅持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爲主、事後補救爲輔的管理工作機制。

  (4)應建立一個良好的資源整合機制。有效地把多種資源,如國内資源與國際資源、政府資源與市場資源、社會資源整合在一起,提高資源應急效率。

   2008年8月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