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托名沾福
這是五十年前——廣東高州中學剛剛半百出頭,我初入校時親身經歷的故事,盡管微不足道,没有登諸大雅之堂的必要,畢竟三相同趣,記憶猶新。聊供一笑,或亦可以由此而略知名校的一班。
1955年8月的最後那個星期天,我和李樹基、譚榮茂、林有明、楊籌、李衛、李亮七名吴川縣第四初級中學(張炎紀念中學)應届畢業生,懷揣了省重點高中的録取通知書,肩挑了簡單輕便的行李(一床被席、一雙木屐、一只臉盆、兩三套衣服,約十斤)和路途兩天需用的稻米、芋頭、鹹菜,要徒步從老家塘綴(音醉)出發,經楊梅、化州、南盛、石鼓,進入高州中學註册讀高一。我們不過十四五歲,本來不知高州位處東南西北哪一方,幸好有李亮的父親略爲瞭解,願意帶點小貨,親自送行,説趕到石鼓歇一夜,次日十點鐘可以扺達校園。
可誰料到?無鞋分子不比赤脚大仙。我們七人穿着木屐走不足二十裏,趾旁泡打沙沾了,脚面流紅出水了;光着脚板再走三十多裏,或説脚底好像踩着鐵釘了,或説脚踭被路神燒壞了,或失聲長嘆舉步艱難了。纔到南盛,太陽已默默西沉了。我們没錢住店,怎麽辦?月相半圓,奈何困乏!七嘴八舌商定,不趕夜路了,找圩内中心小學投宿去……校長找到了,來意説明瞭,可這隊伍,亦學亦商的,他眼有疑慮,口難支聲。學校不是店鋪嘛!過路人怎麽就可以……?然而,一個舉動,轉機就來了。我們一人先掏口袋,七人同時遞上“廣東高州中學録取通知書”,校長看了函頭,立刻連連應允:“可以可以,你們,你們是……高州中學高才子,老校新生老遠人,快快請進,快快請進,請進這最好的課室休息。”他邊説邊引路,開門,搬書桌編排床鋪,對窗外招呼校工阿益促促趕來幫助李亮爸取糧做飯。李亮爸要拿山草藥煮水給我們湯脚,他十分贊成,親到某家借來大鍋提供方便。我們吃得快,洗得早,睡得香。次早起身整行裝、掃地板,還發現課室四角有新堆的驅蚊草火。我揀到粉筆頭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寫成“承蒙留宿與關懷”七個大字時,校工已同李亮爸將八口盅乾飯送到包裹旁邊,讓我們“五點半鐘準時上路,不必向樑校長道别”。路上我們仍然有點脚疼,但心裏一直熱乎乎的,全憑高州中學的大名,我們才受到這樣的關愛和禮遇的啊!
我在高州中學東樓第九號房自己的床上美美地睡了五個多小時。傍晚醒來,同舍的,鄧林貴進來了,樑桂梧來了,黄星輝來了,周積富和林含章來了又上街去了,李新華背着濕淋淋的被鋪卷也摸進來了。彼此初逢,都很親熱。幫助李卸下濕包後,桂梧問我從哪裏考上這名校的。我把七人的行踪和夜宿南盛的故事講了一遍,却後悔忘了問那樑校長叫什麽名。桂梧説:“你們運氣好,遇上這位敬重名校、愛及新生的樑校長。”又説:“這南盛校長有德也有才,只看了一眼録取通知書就能隨口做出一副這麽工整的對聯,可惜你們不在意。”“鄧説:“對!要是當時續上兩句合成一首詩,你們的際遇不是更加富有故事性了麽?”
李輕輕攀上架床,説他今天也托高州中學的美名沾福不少:從老家同慶開始,有近鄰羡慕他考上省九中而順路幫他挑背包,過化州,走南盛;從長山到石鼓的甘竹垌,遇雨灌湯,脚步漸浮,雙眼漸昏,有位荷鋤老人問明他是高州中學新生同志,讓他在粥湯鋪休歇小半時辰,快手快脚做了一小鍋“薄荷辣薑葱頭粥”給他鎮暑驅邪;從甘竹到校園,有昇高二的陌生人李遇和李任輪流替他背行李,做高州中學校友。對啊,他不也是未入校門先沾校福的人麽!
黄相繼來了神:他兩個黑肩扛着塊黑臉,沿曹江拐彎來校,乍遇一位疍家大叔裝了一竹排冬瓜香蕉之類的土貨,動手拔篙放流。他出於禮貌,説了句“順水生財”的祝詞,疍家問:“你想賣瓜賣薯?”“非也。我趕路入城上學。”“上什麽學?”“上高州中學,就是省九中。”“那,上排來坐竹床吧,我順流順利送你到鑒江橋頭登西門街。講唔定還省點時間。請,請。”這叫盛情難却。他從命了,還代表高州中學的狀元榜眼們吃了疍民兩碗臘腸飯。
爾後不幾天,鄧樑黄合伙把我們三路故事編成三節一支山歌。歌曰:“高州中學高才子,老校新生老遠人,半路黄昏無宿處,托名沾福得安身。高州中學高才子,老校新生老遠人,半路撞翻銀漢水,托名解暑得還魂。高州中學高才子,老校新生老遠人,順水浮江猶敬飯,托名相送到城根。”林有明他們的班主任陳怡森老師來我甲班上物理課,爲了勉勵大家愛校用功,力争德智體全面發展,還滿真滿像地仿擬南盛校長的聲調動作表演過一回:“人家聽説你們是高州中學的,馬上必恭必敬:‘當然可以,當然可以,你們,你們是,高州中學高才子,快快請進,上座飲茶。’高州中學的人誰不敬重!”
恰巧林有明的同座陳炎生是南盛人,他替我們搞確鑿了:這南盛校長名叫樑鎮英,茂名縣小良人也,某軍轉業功臣;軒昂魁偉,儉檏慈祥,愛校如家,有很高的人望。不過,炎生提了個問題,我們却答不成章——人羡校名能助我,我沾福分怎幫人?
(作者係高州中學1958届校友)